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崇禎帝勤於政事,為何還是守不住大明江山?這4個原因才是關鍵

崇禎帝勤於政事,為何還是守不住大明江山?這4個原因才是關鍵

在中國古代史上,曾有過很多個王朝,但它們最終都躲不過滅亡的命運,延續時間最長的大漢王朝,前後也只有400年的時間。儘管每個朝代滅亡的原因並不相同,但其亡國之君都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大多數的亡國皇帝都荒廢朝政,親小人而遠賢臣,從而導致朝廷腐敗不堪。

明朝的最後一位皇帝朱由檢,史稱崇禎帝,他16歲的時候登基稱帝,生活極為節儉,沒有寵信宦官,工作相當努力,即使生病也堅持上朝,與歷史上的昏君相比,崇禎帝絕對是一位明君。不少人都很納悶,既然崇禎帝勤於政事,為何還是守不住大明江山呢?如果仔細分析的話,這4個原因才是關鍵。

原因一:當時大明江山已經千瘡百孔

從明朝中期開始,就沒有出現過雄才大略的皇帝,倒是湧現出不少奇葩皇帝。比如明英宗朱祁鎮,在太監王振的忽悠下,覺得自己甚是牛掰,帶著大軍就親征,結果導致幾十萬明軍全軍覆沒,他本人也成了敵人的俘虜。崇禎帝的哥哥朱由校,痴迷於木工活,寵信大太監魏忠賢,導致國力愈加衰弱。

崇禎繼位的時候,從哥哥手中接下了一個爛攤子,外有滿清士兵的威脅,內有各地起義軍需要平定,國庫捉襟見肘。面對千瘡百孔的江山,崇禎的壓力不是一般的大,估計只有他先祖朱元璋重生,或許還有可能力挽狂瀾。

原因二:自然災害頻發

自從崇禎繼位的第二年,北方很多地方都發生了旱災、瘟疫等自然災害,而且持續了很多年。據《漢南續郡志》記載:「崇禎元年,全陝天赤如血。五年大飢,六年大水,七年秋蝗,八年九月西鄉旱,略陽水澇……十四年旱。」頻繁的災害使大明江山雪上加霜。

按照正常的情況,每當有天災發生的時候,朝廷都會撥款、撥糧賑災,並不會造成很大的危機。作為一國之君,崇禎也想賑災,但手中沒有銀兩,心有餘而力不足,從而導致百姓流離失所,對朝廷產生不滿,跟著李自成等人與朝廷對抗。

原因三:崇禎生性多疑

古人云:「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客觀來說,明朝末年並不缺乏能力出眾的將領,比如孫承宗、袁崇煥及孫傳庭等人。一開始的時候,崇禎對他們非常器重,希望他們能夠拯救岌岌可危的大明王朝。但是,由於生性多疑,崇禎壓根就做不到將領完全信任,中了皇太極的反間計,把袁崇煥凌遲處死,可以說是自斷手臂。

原因四:缺乏治國之才

對於治理江山來說,皇帝不止要做到勤於政事,更重要的是具有治國之才,否則也難成大事。儘管崇禎是一個比較勤奮的皇帝,但他的治國手腕非常欠缺,識人用人的眼光也不行,做事不夠果斷。在位十七年間,先後換了幾十個內閣首輔,難道都是這些首輔的原因嗎?

孫傳庭鎮守潼關的時候,深知敵眾我寡,本想採取暫時堅守不出的策略,但崇禎卻不顧實際情況,下旨讓他出城與敵軍決戰,最終孫傳庭戰死沙場,潼關也就落入敵手。《明史》中寫道:「傳庭死,而明亡矣。」直到崇禎自縊前,依舊沒有認識到自身的不足,憤怒地喊道:「然皆諸臣誤朕,致逆賊直逼京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史學界的9527 的精彩文章:

TAG:史學界的95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