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HomePod是否真的智能 智能音箱將會如何發展

HomePod是否真的智能 智能音箱將會如何發展

去年6月的WWDC開發者大會上,蘋果發布了自己的第一款智能音箱產品HomePod。國產音箱也不甘示弱,大部分將自己產品添加屏幕,安裝上安卓系統,那麼這些號稱智能的音箱又有多少獲得用戶的青睞呢?接下來智能音箱又將會怎樣發展。

蘋果HomePod發布有大半年了,遲遲未發布上市。現在最新消息,蘋果首款智能音響HomePod在美國、澳大利亞、以及英國三大地區首發開啟預購,將在2月9日正式上市發售。

據消息了解,蘋果終於正式宣布,智能音箱HomePod將於2月9日開售。首批銷售地點包括美國、英國和澳大利亞,售價為349美元(約合人民幣2233元),僅有白色和太空灰兩種配色。從1月26日開始,蘋果將對上述地區的消費者開放預訂。春季內,還會增加法國和德國地區。

不過,蘋果在發布會上稱:"智能音箱HomePod是超高音質產品",搭載6個麥克風陣列,底部配有7個揚聲器陣列,其處理器為蘋果A8處理器。對於蘋果智能音響HomePod,實際上國內用戶實用性不大,因為蘋果沒有給HomePod單獨配置APP來控制,而是將它整合到了iOS設備中的智能家居管理應用Home中,蘋果只是將HomePod視為一個HomeKit配件。意味著HomePod控制界面全靠Home應用,一般家庭成員只能用語音控制音量。

那麼這款跳票這麼久的智能產品能否給智能音箱帶來新的市場高度嗎?

智能音箱是音箱的一個升級產物,是用戶上網的又一工具,也是各大互聯網企業爭相搶奪用戶入口戰場。蘋果的HomePod意圖也非常明顯,就是希望能在用戶家中佔據一席之地。但是為什麼不在國內上市,筆者覺得有以下幾點原因。

智能家居產品數量是硬傷

用過HomeKit的朋友至今應該也沒有多少,早在去年4月,蘋果發布智能音箱之前就曾在國貿展示過HomeKit應用案例樣板間。裡面的大多數電器都能用手機中的HomeKit應用進行控制,但多是小家電。

直到現在筆者在蘋果中國官網上查詢到的支持HomeKit的配件僅有16個,但在蘋果官網(apple.com)支持HomeKit的智能家居產品在60個左右,能夠滿足日常需要。

而且要接入蘋果HomeKit平台,產品就需要內置HomeKit晶元模塊,產品的售價也會提高。既然HomeKit配件匱乏,即使HomePod中國首發,很多用戶體驗到的也只是Siri功能,很短時間就會失去興趣。

Siri漢語體驗還需提高

筆者用Siri還停留在設定提醒,設定鬧鐘的階段,稍微複雜一點Siri就駕馭不了,經常會跳出網頁搜索結果。相反,微軟的小娜漢語體驗卻比Siri強不少,有專人錄音,聲音聽起來比Siri更加真實流利,調戲小娜唱歌也都是真人真唱。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在Win10種體驗微軟小娜,漢語流利程度,語意理解程度確實在Siri之上。

美國智能音箱普及率更高

在美國,2017年有近六分之一的人(超過5000萬)擁有智能音箱,這個數字比16年翻了一倍還多。所以,雖然亞馬遜和谷歌的智能音箱佔領了大部分美國市場,但這個地區的人們會更容易接受智能音箱產品,這也是HomePod在別的國家沒有的優勢。一些沒有購買過智能音箱的用戶很有可能會購買嘗鮮。

Apple TV、Apple Music來幫忙

Apple TV是美國市場上第四大流媒體播放器,Apple Music付費用戶也已突破3000萬,不少音樂人和音樂愛好者更是把iTunes榜當成自己聽音樂的風向標。在未來通過HomePod控制Apple TV和內置的Apple Music播放自己喜歡的影視音樂內容也不是沒有可能。

國內智能音箱熱過了么

國內智能音箱給筆者留下的印象是「來的快,去得也快」。今年7月,阿里推出天貓精靈,幾乎在同一時間,喜馬拉雅、小米、出門問問都推出了自己的智能音箱產品。當然也有京東和科大訊飛合作的叮咚智能音箱。因為叮咚和阿里的開放,不少傳統音箱廠商也搭載了叮咚和阿里的智能音箱系統,非常快速的加入智能音箱市場。

天貓精靈

為什麼「去的快」呢?稍微關注智能音箱市場的朋友們應該很容易發現,9月份以後智能音箱市場沒有什麼新品上市,直到蘋果宣布HomePod跳票算是將一小部分消費者的視線拉回智能音箱上。

隨後,百度發布了自己的智能音箱「raven H」。這些都沒能帶來智能音箱市場很好的銷量。整個2017年,智能音箱銷售基本全靠雙十一以及雙十二購物節天貓精靈以及叮咚Top都突破了百萬銷量大關,但這麼大銷量的前提是商家將價格壓得足夠低,天貓精靈和叮咚Top到手價分別是99元和49元。這樣的價格你甚至買不到一個做工有保證的藍牙音箱。

國產智能音箱面臨什麼問題

筆者認為,智能音箱現在最大的問題之一就是價格。國內智能音箱價格從百元到千元不等,價格差距太大,在選擇上消費者就會困惑。比如同樣是搭載「叮咚」的智能音箱,有299的叮咚top和998的叮咚A1X,到底應該怎麼買?

另外一點就是普通消費者家中智能家居並不多,智能音箱入手之後也就是幾天新鮮感,試過了所有功能之後也就當成了一個普通WiFi音箱使用。

其次,智能音箱號稱能夠讓你選購商品併購買,除了發布會上使用,可能不會有朋友真的在沒有屏幕智能音箱上選購商品。這也解釋了亞馬遜和LG為什麼推出帶屏幕的智能音箱,但國產智能音箱除了聯想前段時間CES亮相的SmartDisplay,國產智能音箱到現在也沒有帶屏幕的廠品上市。

HomePod開賣能給國內智能音箱行業帶來哪些哪些機遇

HomePod雖然沒在國內上市,但國內商家一定不會錯過這個機會,智能音箱市場也肯定會迎來一個小高潮。當然,如果還是一些現在的產品,肯定會讓部分消費者失去智能音箱的信心。

當時蘋果發布Airpods之後,一段時間之後,各家耳機廠商也都發布了自己的全無線耳機產品,現在不少朋友也有自己的全無線耳機。希望在HomePod開賣後蘋果能夠扮演產品「普及者」的角色。鞭策更多的廠商開發自己的智能音箱產品,廠商之間競爭,消費者最終才會得到想要的產品。

同時HomePod也不知是智能音箱這麼簡單,包括其內部的處理器、即時音響建模、8揚聲器、6麥克風等等這些,也是國產廠商需要加緊學習的。

國內智能音箱要想有不錯的銷量不能一味靠降價。趕上購物節,降價促銷,能獲得不錯的銷量,但會讓消費者認為智能音箱本該是這樣的價格,也不利於智能音箱以後的發展。

另外,廠商還需要的是做出差異化,想在的叮咚、天貓精靈在形式上模仿的都是亞馬遜的Echo,雖然能減少廠商成本,快速上市,但沒有新花樣很快就會被市場淘汰。畢竟智能音箱的更新頻率不如手機,靠低價吸引用戶購買後並沒有很好的體驗,用戶也不會購買下一代產品。所以,希望廠商能夠在一定時間之後擺脫低成本的模仿,做出差異化,好的產品用戶也會心甘情願買單。

最後,隨著用戶數據的積累、分析,智能音箱帶給我們的體驗一定是越來越好的。隨著智能家居的深入,智能音箱的使用也會漸漸多起來。作為用戶,筆者還是希望幾個國內智能音箱大廠能夠積極搭建智能音箱生態,讓用戶提前進入未來的智能生活。

被「妖魔化」的智能音箱

不可否認,智能音箱市場正在復甦,但過於單薄的功能難以支撐這個行業的發展。從產品功能上來看,大多數的智能音箱產品,更像是一個通過藍牙或者Wifi連接的無線音箱,智能元素難以體現。或因於此,一些廠商開始重新製造智能音箱。

最近一年多來,智能音箱市場的玩家,已經不再局限於傳統的智能硬體廠商,諸如京東、阿里、百度這樣的巨頭,都開始涉足這一市場。更讓人意料不到的是,一家奶粉品牌也開始研發智能音箱。來自媒體的報道稱,奶粉企業美贊臣與京東合作,推出了「育兒版」智能音箱。從名字上來看,這款所謂的「育兒版」智能音箱,亮點就是育兒。在實際應用中,美贊臣的這款智能音箱能否育兒仍是一個未知數。

除了「育兒版」智能音箱外,以酷狗為代表的在線音樂平台,也推出了智能音箱。而阿里和亞馬遜,自主研發了可以上網購物的智能音箱。藉助語音助手,消費者可以非常方便的上網購物。當然了,與基於PC和智能手機平台的購物相比,通過智能音箱購物在體驗上可以稱得上顛覆,只是仍有一些局限。尤其是支付環節,這是智能音箱的一個短板。

另據媒體透露,即將上市的蘋果智能音箱HomePod,除了集成了Siri語音助手外,還有一些更好玩的功能。播放音樂,與用戶進行互動聊天,查閱天氣情況,這都是HomePod的基礎功能。除此之外,HomePod還能控制智能家居。

與幾年前推出的智能音箱產品相比,現在推出的智能音箱在功能上五花八門,諸如「育兒版」智能音箱更是將育兒與智能音箱結合在一起。一些家電品牌把智能音箱內置在家電中後,更是實現了語音控制家電的功能。為此,一些分析人士再次把智能音箱定義為互聯網入口。從實際應用的角度來看,智能音箱顯然經「妖魔化」了。

智能音箱還沒玩出新花樣

從表面來看,智能音箱能夠控制家電,可以上網購物,還可以育兒,非常神奇。如果從技術角度深入剖析一下就會發現,這些看似高大上的智能音箱,並沒有玩出新的花樣,不過是新瓶裝舊酒。

以美贊臣的「育兒版」智能音箱來說,這款神奇的產品其實很平庸。就本質而言,「育兒版」智能音箱是京東Alpha平台與美贊臣合作的一款產品,藉助叮咚智能音箱,京東將自己的AI智能設備與美贊臣專業的嬰幼兒知識相結合,致力於為消費者提供科學、專業的育兒知識。也就是說,美贊臣這款所謂的「育兒版」智能音箱,不過是通過音箱這個平台,將一些育兒知識講給消費者聽。雖說「育兒版」音箱能夠與消費者進行互動,但這與傳統的智能音箱並沒有什麼創新。

如果說創新,美贊臣的「育兒版」智能音箱在內容上實現了差異化,並沒有玩出新花樣。與酷狗能夠播放在線音樂的智能音箱相比,「育兒版」音箱無非是內容上更細分化了。不過,從商業化的角度來看,這也可以稱得上是智能音箱行業突圍的一個方向。只是,「育兒版」智能音箱的商業前景仍不明朗。

從市場需求來說,智能音箱還是有很大市場的。由於語音助手已經成了智能音箱的標配功能,藉助這一交互模式,一些老人和孩子能夠更好的去操控家中的電器,去互聯網上尋找喜愛的音樂並播放。從應用場景來看,智能音箱這款產品仍然有很大的想像空間。舉一個簡單的例子,老人自己在家一旦遇到突發情況,如果智能音箱能夠自己求救電話,或者是向指定的人發送求救信息,並及時將病人的情況反饋給醫生,這功能無疑更具競爭力。

不難看出,智能音箱在產品功能上被傳統思維局限了。一旦突破這種局限,智能音箱或許會衍生很多新的玩法。屆時,智能音箱這款產品才能走出同質化泥潭,成為一款更具競爭力的智能家居產品。

結語:從誕生至今,智能音箱一味圍繞著「音箱」做文章,忽視了智能元素。從消費者的角度來看,智能音箱仍有很多的應用場景,這需要研發者的思維更接地氣。可以肯定的一點是,如果玩不出新花樣,僅僅局限於播放音樂、語音互動這些過於單薄的功能,智能音箱這個行業就不會有未來。綜合:中關村在線、藍鯨、快科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京創新 的精彩文章:

TAG:北京創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