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貴陽從烏江上游取水!貴州首個大型水利樞紐工程成功試通水

貴陽從烏江上游取水!貴州首個大型水利樞紐工程成功試通水

原標題:貴陽從烏江上游取水!貴州首個大型水利樞紐工程成功試通水



1月28日0:00,烏江上游三岔河水從六盤水市的六枝,一路奔流,經安順的普定、西秀、鎮寧、關嶺、平壩,黔南州的長順,貴安新區的馬場鎮,抵達貴陽凱掌水庫,從平寨取水到達凱掌水庫30個小時。


平寨水庫渠首取水口開閘放水


1月26日18:00從平寨水庫取水,總乾渠過水12小時,於1月27日早上6:00到達桂家湖,從桂家湖經桂松乾渠前段過水10小時,於1月27日16:00到達革寨1號泵站,從1號泵站經2號泵站經桂松乾渠後段過水8小時,於1月28日0:00進入凱掌水庫。標誌著黔中水利樞紐一期工程總乾渠試通水成功,具備投入使用條件,滾滾烏江水潤澤黔中大地將成為現實。


菜子沖渡槽過水


黔中地區,自古以來就是重要的戰略要地,是貴州省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交通便利,資源豐富,區位優勢明顯,但因地處長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的分水嶺上,貴州的烏江、清水江、都柳江、北盤江、南盤江等幾條大江大河都遠離這裡,人均水資源遠遠低於全省人均水平,工程性缺水已成為黔中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


早在上世紀50年代,省水利部門提出「引烏江上游三岔河水潤澤黔中」的構想,規劃通過調水來解決黔中地區的用水難題,但因工程建設難度極高、投資巨大而被長期擱置下來。



革寨1號泵站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黔中水利樞紐工程建設,在國家水利部的關心幫助下,2008年啟動了黔中水利樞紐工程立項審批工作,2010年10月工程正式開工建設。


黔中水利樞紐工程是我省有史以來首個大型水利樞紐工程,是國家重點水利工程,是西部大開發的標誌性工程之一,是貴州通過長距離、大規模調水,緩解黔中地區用水矛盾,實現農業灌溉、城鄉供水、水力發電和改善生態等綜合效益的宏偉工程,是我省統籌水資源開發利用和保護目標,實現由傳統水利向現代水利、可持續發展水利轉變的積極實踐。



革寨1號泵站控制室


工程由水源工程、輸配水工程和城市供水工程組成,分兩期實施。其中一期工程包括水源工程、一期輸配水工程和貴陽市供水工程,建成後可解決黔中灌區7縣42個鄉鎮51.17萬畝農田灌溉、5個縣城和28個鄉鎮供水、農村34.99萬人和31.52萬頭牲畜飲水,及貴陽城市供水,年供水量為5.5億方,大大緩解黔中地區一直以來的工程性缺水問題,對我省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同步小康有著重要意義。工程總投資73.05億元。


革寨2號泵站進水池


貴州屬於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區,要穿越崇山峻岭修建一條148公里長的「人工運河」,還要儘可能滿足沿途的人畜飲水和農田灌溉問題,非常具有挑戰性,水利部水規總院副總工程師關志誠曾感嘆:「貴州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質條件,搞大型水利工程難度非常大。在某些方面的施工難度甚至超過了『南水北調』工程」。建設中主要存在「水庫的防滲處理」、「泄洪系統的抗沖消能」以及「高大跨渡槽建設」三大難題。尤其是「高大跨渡槽的建設」難中之難,水渠、水流不象公路一樣,能「爬坡上坎」,下行的坡度也不能太大,必須控制在二千分之一和五千分之一之間,全程布置渡槽56座、總長度達18公里,其中,單跨達200米、跨高120米的龍場渡槽,以及採用連續剛構、單跨長180米的徐家灣等四座渡槽,在國內水利行業尚屬首例。


桂松乾渠大岩底節制閘過水



桂松乾渠山背後渡槽過水



凱掌水庫取水樣

來源:水美貴州


編輯:沉塵


審校:陳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貴陽晚報 的精彩文章:

鴨池河大橋事故原因初明,仍在處理;凝凍加劇影響多條道路

TAG:貴陽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