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她的歌聲感動整整一代大陸人,卻無緣與他們相見

她的歌聲感動整整一代大陸人,卻無緣與他們相見

原標題:她的歌聲感動整整一代大陸人,卻無緣與他們相見


嗖的一下,過了23年。在這23年當中,世界變得很快,喜歡她的人越來越老,年輕一代人已經不知道她是何許人也了。更加不會明白,為何那一代老人會這麼痴迷於這個已經過世23年的女人。


她,是誰呢?她,叫鄧麗君。今天是鄧麗君65歲誕辰,這個出生於台灣的歌手,在華語樂壇上享譽崇高的地位。她之所以讓人念念不忘,不僅僅是因為其歌聲的甜美,更在於其所代表的那個時代人們的渴望。她,唱出了一代人的心聲。


越禁錮什麼,就越想知道什麼。



1953年1月29日,鄧麗君出生於中國台灣省雲林縣褒忠鄉田洋村,祖籍河北省大名縣鄧台村人。在她之上,家裡還有三個哥哥。其父畢業於黃埔軍校,是國民黨軍隊的一個下級軍官,隨著國民政府敗退台灣。

與多數國民黨逃台家庭一樣,鄧麗君的童年是貧困的。鄧麗君出生之後,家裡人一度想把她送人。可是當看到鄧麗君可愛的樣子,家裡人實在捨不得。在成名之後,鄧麗君也毫不避談其童年的艱辛:穿補丁衣服,赤腳去割草。


貧窮沒有擋住鄧麗君的音樂天賦,1961年,鄧麗君接受「九三康樂隊」二胡演奏者李成清的音樂指導,日後隨「九三康樂隊」四處慰問演出。1963年,鄧麗君參加「中華電台」全台黃梅調歌唱比賽,以《訪英台》擊敗眾多年長選手,獲得比賽冠軍 。1964年,鄧麗君代表學校參加全縣國語朗讀比賽,獲得第一名 。1967年,鄧麗君自金陵女中休學,加盟台灣宇宙唱片公司;9月,鄧麗君推出第一張唱片《鄧麗君之歌—鳳陽花鼓》,正式開始職業演唱生涯。由此,鄧麗君一步步踏上了人生的巔峰。


而大陸人聽到鄧麗君的歌聲,已經很晚了。70年代後期,大陸聽眾聽到鄧麗君的歌聲,主要通過兩種方式:偷聽敵台和翻錄磁帶。



1978年左右,一些愛好音樂的年輕人開始互相翻錄鄧麗君的磁帶。那時候沒人知道這個有著甜美歌聲的女人是誰,他們只是在習慣了樣板戲的激昂之後,突然發覺音樂原來還可以如此美妙,愛情可以「赤裸裸」的表達。很快,鄧麗君的歌聲通過地下的方式在年輕人中迅速流傳開來,先是翻錄磁帶、盜版磁帶,然後是翻唱集錦。敏感的大學生們對於鄧麗君歌曲尤其狂熱,當年的校園裡經常出現有關鄧麗君的討論。

要知道在過去的十多年的時間裡,大陸流行的「娛樂」只有這八個樣板戲:《紅燈記》、《沙家浜》、《智取威虎山》、《海港》、《奇襲白虎團》,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白毛女》,交響音樂《沙家濱》。


十幾年的時間裡只聽只看這八個「曲目」,精神的饑渴可想而知。這就好比一個天天只吃饅頭之人,忽然有一天吃到了包子。可想而知,這個包子給他帶來的幸福感!


與民間的廣受熱捧相比,鄧麗君在官方不僅僅是受到冷淡這麼簡單,可以說迎來的是批判與封殺。


鄧麗君的歌曲很快被戴上了「黃色歌曲」、「靡靡之音」等帽子,與喇叭褲、蛤蟆鏡等一道成了老師家長眼中會「教壞小孩」的東西。而把鄧麗君歌曲上升到「毒草」這一高度的,是1980年的中國音協西山會議。而在會上,受到批判最為猛烈的,要數——《何日君在來》。


因為這個「君」字,代表著太多的含義:《何日君在來》創作於1936年,正值日本加緊侵略中國之時,「君」指的是國家,或者說指的是國民黨軍隊,「何日君再來」有「何時收復失地」之意。從這個角度講,歌名與當時國民黨鼓吹的「反攻大陸」暗合,又屬於「反動」。不僅僅是在當時,即使在以前,此歌之作曲者劉雪庵先後在反右派鬥爭和「文革」中都遭到批判。

而在這個「西山會議」上,還有一個人被作為鄧麗君的「陪斗者」,這個人就是李谷一和她的《鄉戀》。


批判歸批判,《鄉戀》還得唱。在上海和南京演出結束後,所有觀眾起立鼓掌;連續一年多,每天能收到歌迷來信100多封。1983年中央電視台直播第一屆春節晚會,觀眾熱線高密度點播禁曲《鄉戀》,廣播電視系統的領導吳冷西部長,只得冒著風險,咬牙同意李谷一在全國人民面前演唱這首「黃色歌曲」。《鄉戀》終於在春節晚會得以「正名」,被喻為中國內地流行歌曲的「開山之作」。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時代大潮浩浩蕩蕩,鄧麗君的歌聲終於可以堂而皇之地在大陸的尋常百姓家響起。


與民間的受追捧相比,官方始終對於鄧麗君採取冷處理。起因就是源於1981年,鄧麗君前往台灣軍隊中勞軍一個月,並製作《君在前哨》紀錄片。而此時的兩岸關係依舊緊張,鄧麗君此時的所作所為,無疑被賦予了太多的政治因素,自然不可能獲得大陸方面的認可。


那麼,鄧麗君為何要去勞軍呢?一個很重要的事件就是「假護照」風波。1979年2月18日,為簡化出入境的手續,鄧麗君持一份印尼護照從香港飛往日本。後這份由朋友幫助鄧辦理的印尼護照被懷疑為假證件。當時台灣對於假證件管理十分嚴格,按照法律可判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更嚴重的話,是可以被判處死刑的。


出入當時的台灣有多難,現在的人是沒法想像的。舉一個簡單的例子,蔣介石的文膽陶希聖想去美國看望從未謀面的外孫(從大陸留學而去,但不敢去台灣探望陶希聖,只能陶以老邁之軀去美國),親自找蔣經國批護照。


台灣當局知道鄧麗君在大陸很火,害怕她去大陸演出,從而打擊台灣島內的「士氣」。所以,1980年,鄧麗君被召回台灣在「國父紀念館」進行義唱。1981年在台灣進行勞軍演出,並在金門「喊話」。



鄧麗君敢拒絕嗎?不敢!不僅僅是父兄都在台灣,更要知道台灣的白色恐怖是多麼的嚴厲。何況當時是1980年,即使到了1984年,江南不照樣在美國被蔣孝武派去的黑幫刺殺。


由此,直到1995年5月8日,鄧麗君在泰國去世,她都沒有機會踏上祖國的土地,完成她一生中最想完成的心愿。而在大陸的這一代人,有生之年也無法見到打開他們「心扉」之人了。


更多精彩內容,歡迎關注公眾號:豆包也算乾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球圓字方 的精彩文章:

亞冠資格賽大戰在即,天津權健對手因不職業付出代價

TAG:球圓字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