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那些年,發生在朝陽鎮陸村的故事……

那些年,發生在朝陽鎮陸村的故事……

磬鄉故事:

話說朝陽鎮陸村

文:趙秀永

廣裘美麗的皖北大地、蘇皖交界處,一個少有的倚山傍水的千年古鎮--靈璧縣朝陽鎮。在這個鎮的西部二公里有一個歷史文化悠久,地理位置優越的古村:陸村,這個村莊住有兄弟六人的後裔都姓趙。早在元太祖托雷年間,從本鎮的枕山金山寺遷居而來。據史料記載,它們是宋太祖趙匡胤的十一世孫--趙孟頫的後裔。而趙孟頫是則是秦王趙德芳的九世孫。

趙孟頫,字子昂。號松雪齋主,水晶宮人。是南宋末、元初著名書法家、畫家。他是我國歷史上唯一集書、畫的大家。尤其他的楷書集眾家之長,博古人之精華,獨樹一幟堪稱趙體。他同柳公權,顏真卿、歐陽詢並列楷書四大家。

南宋末,金國進犯中原,趙孟頫作為皇族後裔,率次子趙奕抗金北關,路過安徽靈璧縣北金山寺,見殿宇輝煌,松蔭竹茂,風物宜人是個風水寶地。於是命次子趙奕遷居金山寺居住生活,趙奕遵父命擇日率妻子兒女,從浙江湖州德清縣東衡里祖居地,遷到安徽靈璧縣北金山寺。趙奕的後裔為了紀念先祖的恩德,以松雪自居作為氏族的堂號,簡稱靈璧金山寺趙姓,為松雪堂。後來趙姓人丁興旺,家族枝葉繁茂,原來的金山寺地點偏小,實在住不下,先祖只好把子孫遷居四方,而陸村的兄弟六人就是那個時期從金山寺遷來的。

陸村這個地方原來沒有人居住,地勢平坦,雜草叢生,土地荒涼。先祖把兄弟六人分居東西,東部老大、老三、老五。西部是老二、老四,老六。陸在當時是個數字,同時吉祥諧音是」順」,又是兄弟六人,因此取名:」陸家村」,以後簡稱」陸村」。

趙姓是帝胃皇族之後,朝陽鎮陸村是人傑地靈,英才輩出的地方。元末時這個村有一個武舉,姓趙名維堂。身高八尺,膀大腰圓,垂頭大耳,濃眉大眼,力大無比。手持丈余長大刀,重300多斤。庄南設有習馬練武場地,路中間有一塊石碾重800餘斤,路人只好繞道而走,給行人造成極大不方便。趙維堂端刀騎馬,人借馬力,馬靠人勢。用大刀挑起石碾遠離200多米遠。趙的武舉人稱號,是經過比武而得來的,他的這桿刀據時任九頂區委書記、趙維堂後裔年超八旬的趙家新先生回憶,在1958年被上級徵集,作為文物被安徽省博物館保管收藏。趙舉人比武取得功名後,官府授於錦匾和官服。現在還有官府授的門枕(即大門設置雕刻石器)存放在趙氏宗族院內。

清朝光緒34年,陸村東頭有一個趙為泮,自幼喪母,父子相依為命,家境貧寒。為泮聰明睿智,思想敏捷。學六藝、精讀詩書賢文,成績冠群,年僅22鄉試一舉中秀才。是年春日,娶周莊周員外長女銀玲為妻。周銀玲可謂是書香門第,琴棋書畫樣樣精通,知書達禮,尊公敬夫,舉案齊眉,四德俱全,在當地享有盛譽。

趙為泮取得功名後,仍不驕榮,繼續精攻詩書,善寫詩文,文章傳千里,名播遠揚。第二年參加府試途中,不幸慘遭飛禍魂歸九泉。面對突然災難,銀玲悲痛交加。上有一個65歲的老公爹病重癱瘓在床,下有一個年僅十二歲的小姑姑(為泮之妹)。同時自已沒有一個子女,這個如何面對?經過深思熟慮她決心承擔起這個重任。從娘家拿來銀兩和糧草,含淚埋葬了夫君,一日三餐侍俸公公,親如生父。對為泮之妹如同已妹,帶睡覺,穿衣衫,送學堂。十年後公公無病而終,銀玲披麻帶孝,喇叭號子送下地,既當孝子又為兒媳。對小妹既做嫂,又作母,教她琴棋書畫,又傳她如何做人之道理,小姑稱她為嫂母。由於小妹妹自幼聰明伶俐,勤奮好學事業有成,結識江南才子一見鍾情,暗許終身。李公子後來殿試拔得頭籌中狀元,李公子不忘初情,迎娶為泮之妹嫁入豪門。

周銀玲把公公養老送終,把小姑培養成人嫁入豪門,而自已一無子女,二無家產錢財,卻為了守節如玉賢惠一生。她的美名響譽四鄰八鄉,傳遍了江准大地。

清朝光緒戌寅年,當時的靈璧縣知府張樹建,遍訪得知甚為感動,奏明府衙特批銀兩為她修建:」忠貞烈女」牌坊給於褒獎。張知縣親自書寫牌匾給予表彰。匾額是:」巾幗完人,靈璧北儒童為泮之妻周氏,儒守事翁姑,至孝沒後人,猶稱之餘,訪得其實,以光泉壤。」並蓋上縣府大印,張知縣題寫匾額至今懸掛在趙為泮家族後裔家堂之上。

靈璧家園子平台靈璧朋友微信平台期待您的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靈璧家園 的精彩文章:

有多少花開花落,就有多少聚散離合

TAG:靈璧家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