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未經儒家刪定過的《竹書紀年》,記載堯、舜的下場極為凄慘

未經儒家刪定過的《竹書紀年》,記載堯、舜的下場極為凄慘

《竹書紀年》是春秋時期晉國史官和戰國時期魏國史官所作的一部編年體通史,亦稱《古文紀年》《汲冢紀年》,於西晉咸寧五年(279年),被汲郡(今河南汲縣)人不準盜發戰國時期魏襄王(或曰魏安釐王)的墓葬發現。

對研究先秦史有很高的史料價值。而且,《竹書紀年》與長沙馬王堆漢初古墓所出古書近似,而竹書紀年的諸多記載也同甲骨文、青銅銘文、秦簡、《系年》相類。

《竹書紀年》最珍貴的一點就是未經過儒家的刪定,故而史學價值極高。

未經儒家刪定過的《竹書紀年》,記載堯、舜的下場極為凄慘

我們都知道,遠古三代之間,依靠禪讓制度過渡權利,君臣歸心,百姓富足,其樂融融。

但是,翻開《竹書紀年》一看,觸目驚心,其內容有:「舜放堯於平陽。」以及「昔堯德衰,為舜所囚。」

並記載在平陽縣西北15里處,築「偃朱城」,舜囚禁堯以後,又囚禁其子丹朱,使父子不能相見。

未經儒家刪定過的《竹書紀年》,記載堯、舜的下場極為凄慘

令人驚訝的是,《尚書》也記載有:堯禪位於舜之後,活了28年才逝世。

堯最後的28年里,《尚書》記載著舜的大量政治活動,對堯則毫無記錄,側面也印證了《竹書紀年》中堯被舜囚禁的事實。

未經儒家刪定過的《竹書紀年》,記載堯、舜的下場極為凄慘

那麼,真實的歷史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我們不妨大膽假設一番:

遠古時代,堯活躍於黃河中游,為夏族,其在位晚年,兒子丹朱已經有極大權利,只是由於另一個夷族的實力派——舜的反對,因此朱丹未能順利世襲。

舜及時發動一場成功的政變,順利的囚禁了堯、朱丹父子,由自己走向了權利的巔峰。

有趣的是《山海經》中稱堯之子為「帝丹朱」,可見舜最初廢了堯帝位的時候,仍立其子丹朱為帝,接著又逼迫其禪讓。

未經儒家刪定過的《竹書紀年》,記載堯、舜的下場極為凄慘

《尚書·皋陶謨》記載,舜不僅囚禁了丹朱,還找借口殺掉了丹朱的全家。

《皋陶謨》是舜、禹和皋陶等當時的實力派的一次會議記錄,由後人整理而成。

舜會議上說:「不要像丹朱那樣驕傲。只知道荒淫無道。如曾不分晝夜地令人用船在淺水中推著他遊玩。因此,我處死其全家,使其家族永遠沒有後人。以此警戒世人!」

此時,舜可曾記得,堯還是自己的舜岳父,丹朱是自己的妻舅,可見權利從古至今都是血腥的。

未經儒家刪定過的《竹書紀年》,記載堯、舜的下場極為凄慘

舜的結局也同堯差不多凄慘。

史載,舜在晚年也想讓其子商均繼位,遭到夏族首領禹的抵制。

禹快速發動政變將舜放逐到南方「蒼梧之野」,隨後即位。

未經儒家刪定過的《竹書紀年》,記載堯、舜的下場極為凄慘

蒼梧之地是什麼地方呢?

《史通》記載:蒼梧之地,地總百越,山連五嶺,是當時邊遠荒涼的地區。

當地言語、風俗與中原迥乎不同,瘴氣橫行,外地人到此極易有生命危險。

要命的是,當時舜已經90歲的高齡,「何得以垂歿之年,更踐不毛之地?」他還有兩個心愛的妃子,禹也不準陪伴在身邊,怨曠生離,最終客死異鄉。

無怪乎韓非子說:「舜逼堯,禹逼舜,湯放桀,武王伐紂。此四王者,人臣弒其君也;而天下譽之。」

常言道:聖人或奸雄,人臣弒其君,而天下譽之者,搖身一變又為聖人,煌煌青史,令人不禁唏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洗劍讀史 的精彩文章:

TAG:洗劍讀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