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上市不到一年,同為股份業績幡然變臉,管理層減持難逃圈錢之嫌

上市不到一年,同為股份業績幡然變臉,管理層減持難逃圈錢之嫌

前兩天證監會發審委審查7家IPO企業,6家被否,擬上市公司康寧醫院的董秘就在自己的朋友圈感嘆「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上市不容易,且上且珍惜!可有些上市公司,自以為上了市,就可以胡來,剛剛上市就玩業績變臉,完全拋棄當初上市時跟股民們承諾的光明前景,吃相太難看。

2016年12月份登陸深交所中小板的同為股份,就是其中非常卓越的一家。該公司在2017年三季報中表示,其2017年全年的凈利潤跌幅,竟有可能達到70%,可謂平地一聲驚雷驚醒四座。

要知道,這離公司上市成功,才過了僅僅不到一年!更有甚者,解禁期一過,就有公司內部管理人員,對自己持有的股票進行清倉式減持,套現數百萬。

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同為股份:可憐的賺錢能力VS卓越的花錢能力

同為股份在2017年3季報中稱,公司2017年3季度,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的凈利潤4600萬元,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74.55%。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負,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103%。

十萬加財經發現,公司的毛利率一直在下降,費用卻一直攀升。果然有了股民當爹,可以花錢如流水了嗎?

公司在三季報中解釋,自己的費用增加是由於研發投入增加,同時又自欺欺人、自相矛盾地表示,自己的毛利率一直在下降。

為什麼說這是自欺欺人、自相矛盾呢?

因為,一個公司的毛利率,反映的是一個公司產品的定價能力,與產品的品質、技術含量和市場地位密切相關。如果一個公司的毛利率一直在降低,說明公司的競爭力一直在降低,換句話說,就是賺不到錢。毛利率低=賺錢能力差。

同為股份的毛利率從2016年年報的34.66%,下降到2017年1季度的33.95%,2季度的32.31%,進一步降到3季度的30.54%,可謂節節敗退(如下圖所示)。

與可憐的賺錢能力相對的,公司的花錢能力卻很卓越。

自2016年底上市以來,期間管理費用率同比大幅上升。2016年底銷售期間費用率才20.4%,一上市,到2017年1季度,立刻飆升到27.29%;2017年2季度從2016年同期的19.85%上升到25.15%;2017年3季度從2016年同期的20.31%上升到24.55%,果然上了市就財大氣粗,可以花錢如流水了啊。

等等,花錢也不一定是錯嘛!公司不是說自己的費用全花在研發投入上了嗎?此言差矣,各位還記得它的毛利率一直在降低嗎?如果一個公司的研發投入有效,應該能有效提高公司產品的競爭力,進而提高毛利率。

顯然同為股份並不是這種情況。所以,管理層實在應該擔心自家的研發是不是「假研發」啊。

事實上,對於什麼費用是研發費用,公司的會計處理上具有很大的自主權和隨意性,是真研發還是亂花錢,最終解釋權在公司哦!

盈利主要靠買銀行理財,辛苦一年為了虧錢?

有些同學可能開始為同為股份抱不平了,怎麼能說我們賺不到錢呢,就算凈利潤下降70%,也還有1927萬凈利潤呢!

那就讓我們來看一看這個凈利潤的質量。

同為股份2016年年底上市,當年以12.34元的價格發行2700萬股,募集資金3.33億元。之後公司就一直不停的發公告,各種表明將該資金用來購買各種理財產品。

上市公司的股東們簡直要哭暈在廁所,投資一個公司本來要支持公司成長壯大,並從中獲取成長的收益,沒想到同為股份居然把這筆錢用來購買各種銀行理財產品。早知當初,為什麼股東自己不能購買理財產品啊!自己買,起碼收益能100%進自己的口袋。現在倒好,給了同為股份購買理財產品,股價腰斬不說,分紅給股東的部分更可以忽略不計。

話說,假設3.33億全部用來購買理財產品,假設年化收益5%,那麼光這部分資金,就可以帶來近1700萬的收益,這可不是一個小數目!要知道,同為股份在三季報中自己披露的,公司今年全年的凈利潤可能只有1900多萬,也就是說同為股份一年辛辛苦苦,只賺了200萬?

不不不,你們太天真了,真能賺200萬倒好了。君不見,三季報中說,利潤中還有400多萬來自於政府補貼,也就是說,除去拿募集資金理財和政府補貼的收益,同為股份辛辛苦苦搞一年,結果還虧了很多錢!

從這個角度上來說,同為股份就不是業績可能預減70%這麼簡單了,簡直是要歸零了或者為負了。

有股民無奈地評論說,同為股份這個商業模式牛逼哄哄啊,人家既不是To B,也不是To C,而是To 股民和To政府啊。

春江水暖鴨先知,上市公司管理層減持

公司業績這麼差,自然有人比股民們先知道。

十萬加財經資訊平台監測到,2018年1月16日,同為股份的證代谷寧就通過競價交易以11.36元/股的均價,減持掉公司的16.13萬股,累計套現183.3萬元。

等等!這個減持數量好像在哪見過?

十萬加財經發現,原來谷寧這次減持掉的剛好就是2017年12月27日公司宣布解禁的部分限售股中,谷寧所持有的全部限售股的數量。

也就是說,禁售期剛過,證代立刻就把自己所有的解禁股,一口氣全賣了!

同為股份2016年12月28日登陸A股,以10個一字漲停開始自己在資本市場的征途,時隔僅一年,就在財務表現上出現全面潰敗。

這一年來,公司的股價從最高點的23.58元,降到今天的11.3元,股價跌幅高達52%,超過腰斬。

同為股份上市以來股價表現

可是即使在這個位置,對應公司24億的市值,和有可能實現的2017年1900萬凈利潤,市盈率仍然高達126倍,也就是說,如果公司的利潤不再進一步降低,並且假設公司100%分紅(顯然並不可能,不信可以等公司2017年分配方案出來),投資人需要126年才能收回成本。如果再刨去購買理財等含金量不高的收益,那要回本,可以稱得上是「千年等一回」了。

從這個角度上來說,也難怪「知道的比別人更多」的公司管理人員,會清倉式減持所有股份了。

只是,費勁九牛二虎之力登陸A股,只不過一年,就出現如此大敗局,不禁讓人發問,當初公司在招股說明書裡面羅列的宏偉藍圖去哪兒了?公司引以為豪的核心競爭力去哪兒了?公司在用盡全部力氣上了市,募集了資金以後,交出一份如此令人難堪的業績,伴隨清倉式減持,難道真的沒有圈錢套現之嫌嗎?

事實上,公司令人尷尬的經營狀態遠不止如此,十萬加財經將在下一篇文章中對公司的收入質量、存貨周轉和現金流進行更詳細的分析,敬請期待!

文/十萬加財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十萬加財經 的精彩文章:

TAG:十萬加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