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什麼有些人明明知道自己錯了卻死不承認?溝通中你早應該知道的兩個坑!

為什麼有些人明明知道自己錯了卻死不承認?溝通中你早應該知道的兩個坑!

沒有人願意責備自己

任何人做任何事都認為自己當初是做了正確的選擇:過激者認為自己是迫不得已,懦夫認為自己非常謹慎,而守財奴則相信自己很節儉……

每個人都對自己的行為有著自認為合理的解釋,即使他是完全錯誤的

子曰:「已矣乎!吾未見能見其過而內自訟者也。」

孔子說:「算了吧!我沒有看到過能發現自己的過錯就在內心責備自己的人。」可見,能夠大膽承認錯誤的人寥寥無幾。

一個人在內心深處是不願意責備自己的,誰願意承認自己是錯的呢?每個人都能夠為自己的錯誤行為找出一大堆的理由。

即使一個人知道自己犯了錯,也不願意在公開場合承認這一點,更不願意別人當面指出。如果有人當面指責,他會立即調動全部的智慧和力量來辯解。

所以,指責和抱怨他人是沒有用的,除非他自己想明白。

正如卡耐基所說:「一百次中有九十九次,沒有人會責怪自己任何事,不論他錯得多麼離譜。我們用批評和指責的方式,並不能使別人產生永久的改變,反而會引起憤恨。

不要責怪別人,要試著了解他們,試著明白他們為什麼會那麼做,這比批評更有益處,也更有意義得多。」

你忽略了背後的原因

這個世界的一切結果都不是無緣無故產生的,任何人做任何事,都有他的原因和理由。你之所以批評和指責他,往往是因為沒有搞清楚其背後的原因。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的布萊德雷將軍奉命執行一次危險而緊急的任務。於是,他立刻召集手下將士,讓他們排成了一個長列。

「這次,我們的任務既艱巨又危險!」布萊德雷瞟了大家一眼,「哪位願意冒險擔任這項任務,請向前走兩步……」

此時,適逢一位參謀遞給他一份最新的戰報,布萊德雷和參謀交頭接耳了片刻。等他處理完戰報,再次面對行列中的眾將士時,發現長長的隊伍仍是一條直線,沒有一個人比旁邊的人多向前兩步。

他按捺不住情緒,生氣地說:「養兵千日,用兵一時,現在情況緊急,竟然一個人都沒有……」

「報告司令!」只見站在最前排的人滿臉委屈地說道,「我們每個人都向前跨了兩步……」

這時,布萊德雷將軍意識到,自己錯怪了這隊勇敢的士兵。

你也不想錯怪別人吧?那好,下一次在你批評別人之前,一定要先全面了解情況。如果不分青紅皂白地急於批評和指責,就容易造成對別人的傷害。

所以,我們需要改變不經分析就輕易對別人的做法進行對錯判斷的習慣。

眾所周知,法庭上要確定一件事情的對與錯,往往要做大量細緻入微的調查工作,也就是先假設是無罪的,通過分析各種原因,找出人證物證,再做定論。

在日常的人際關係中也是如此,無論別人錯得多麼離譜,都不要指責和抱怨,先抽出哪怕一分鐘的時間,問問對方為什麼這麼做。

全然的了解,就是全然的寬恕

在我們這個地球上,生活著各種不同膚色、不同生活習慣、不同宗教信仰的人。

哪怕是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可能有完全不同的看法,即使是同一個人對同一件事情,從不同的角度或不同的時間來看,也可能會得出不同的結論。

一個人做一件事情,其背後的原因往往是複雜多樣的,需要了解和分析才能得到答案。

有時,是個人掌握信息多少的原因。例如,下屬與領導的看法不同,多數情況是領導掌握的資訊更全面,所得出的結論大都符合企業的長遠利益。

有時,是因為個人理解能力有強弱之分。比如,你讓小孩子去做大人的事情,有時不會令你滿意,因為他還不懂得大人的做事規則。

有時,是由於民族和風俗習慣不同而造成的。比如,你不覺得牛是神聖的,因為你沒有生活在印度,如果你生活在印度,會覺得這很正常。

你之所以覺得大熱天男士穿長袍戴頭巾的扮相有點不可思議,是因為你不是阿拉伯人。如果你生活在阿拉伯國家,你會覺得沙特國王衣著得體,當年阿拉法特的裝扮也頗有幾分英氣呢!

你之所以認為兒子直呼父親的名字不太禮貌,是因為你沒有生活在美國。我們在美國的電視劇中經常見到兒子直呼父親:「麥克……」那個幽默而親切的爸爸不僅不生氣,還挺高興的。而在中國膠東農村,誰若直呼你父親的名字,你會在他後面追著打他。

有時,則是時代的原因。比如,你之所以覺得男人留個大辮子有些彆扭,是因為你不是清朝人。那時,如果一位勇敢的武士面對一群歹徒來個立馬站樁,怒目圓睜,同時把長辮子向後一甩,大聲說道:「來吧,你們一起上!」你會覺得:「哇噻,真帥呀!好酷的長辮子啊!」

你之所以認為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因為你沒有生活在五百年以前,那時人們普遍認為地球理所當然是宇宙的中心,太陽圍著地球轉:「你看,太陽東升西落,它每天都在繞著我們轉嘛!」

……

總之,一個人之所以那樣做,一定有他的原因。你了解了背後的原因,也就不會對結果感到吃驚了。正如亞里士多德所說:「全然的了解,就是全然的寬恕。」

如果我是他

在生活中,許多人常自以為是,以自己的價值尺度去衡量他人的生活方式,結果往往令其困惑:

自己認為好的,對方不一定認為好;你認為自己為對方付出了很多,但對方也許認為這些付出對他來說沒有什麼意義……

如果你只是從自己的角度來看問題,縱然你有利人利己的美好願望,有時也難以被對方接受,最終的結果可能適得其反。

多數人際衝突的產生,都是由於人們過分強調自己的立場,而不能從對方的角度來理解問題。

事實上,他的做法與你的看法不同,並不代表他一定是錯的,而你一定是正確的。如果你處在他的位置上,在同樣的狀況下,你的做法可能與他並沒有什麼不同。

所以,在人際交往的過程中,要達成良好的人際溝通,尋求他人的支持與合作,營造利人利己的雙贏局面,就必須學會換位思考——凡事要從對方的立場去想想:「如果我是他的話……」

由人與人相互吸引的原理可知,當人們的看法、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相似時,就有相互喜歡的趨勢。當我們站在對方的立場來考慮問題時,相互之間便會找到很多共同點,從而可以增進相互間的理解。

北京有一位底師傅開出租多年,從來沒有被顧客投訴過,也沒有與顧客發生過爭執。他是如何做到的呢?

底師傅說,主要是他能夠站在顧客的角度來考慮問題。

比如,顧客要到的地方不讓停車,他會用一句話加一個小動作使顧客滿意。他說:「小姐,你看好價錢,25元。」

然後,底師傅將計價器抬起清零,接著說:「這裡不讓停車,以下的路程算我送你的。」

乘客聽到這樣的話,看到這樣的動作,多數會說:「沒關係,師傅,你該怎麼算還怎麼算。」底師傅聽了心裡也暖洋洋的。

底師傅說:「我是司機,知道這裡不讓停車,她也許沒有駕照,不懂得交通標誌。或者,以前她乘車時,別的司機違規在這裡停過。因此,她心目中認為這裡是可以停車的。

此時,如果我繼續往前開,而又碰巧計價器里蹦一個字,顧客會以為我算計她一塊錢。在生活中,如果別人算計我一塊錢,我也不高興……」

如此站在顧客的角度周全考慮,怎麼會得不到顧客的好感呢?怎麼會得不到理解和贊同呢?怎麼會遭到指責和投訴呢?

換位思考是與人相處的一個十分重要的技巧,也就是將自己置身於對方的立場和視角,去體驗對方的內心感受,了解對方的確切需求,從而在彼此的心靈間架起一座暢通無阻的溝通橋樑。

與此同時,當你站在對方立場上的時候,自然也會以對手的目光觀察自己,從而對自己多一份了解。

不妨經常問一下自己:「如果我是他,會怎麼樣呢?」

想想看,如果我處在我妻子的地位,我是否願意以我這樣的人為夫?如果我處在我兒子的地位,我是否為有我這樣的父親而驕傲?如果我處在我部下的地位,我是否為有我這樣的上司而慶幸?……

當你進行這種角色轉換的時候,就會驚奇地發現自己還有許多需要改進的地方。

「君子和而不同」

人與人之間的順利交流既需要你把自己的信息準確地傳達出去,還需要對方能夠準確接收你的信息。

例如,你問候朋友:「你吃了嗎?」「吃了,謝謝你的關心!」你的善意,他已準確接收。

如果他惱怒地反問:「怎麼?你看我像吃不上飯的人嗎?難道我連飯都吃不上嗎?」顯然,你的善意,他並沒有理解,於是,誤解產生了。

不理解導致誤解,誤解又往往會產生抱怨:「他應該那麼做……」「他不應該這麼對我……」

許多人抱怨是因為別人沒有按照自己的願望去做,這本身就是對人生的不理解。請你想一想,人家為什麼應該按照你的意願去做?

如果說「應該」的話,以下這個「應該」排在第一位,那就是:

「一個人『應該』按照自己理解的方式去生活。」

也就是說,一個人有權利做他自己認為是正確的事,只要不違法,沒有損害他人的利益,即一個人有選擇的權利。

排在第二位的「應該」是:

「我們『應該』理解別人按照自己理解的方式去生活。」也就是說,我們要尊重別人的選擇。

一個人堅信自己的觀念正確,堅信自己的看法是對的,甚至堅持自己的生活態度,這本身並沒有什麼錯。人們應該有所信仰和追求,有些原則是不能輕易改變的。

你也可以宣傳自己的主張,以此影響別人。但是,如果他人的信仰、觀念、做法、看法與你的不一樣,你也應該尊重他們,不應該隨口否定或貶低他們。

比如,你可以說:「夫人,我只愛你一個,你是世界上最美麗的女人。」這樣表達情感沒有什麼不妥。

但是,你不能說:「世界上其他的女人都是醜八怪。」須知,別人也有權認為自己的夫人是世界上最美麗的。

一個國家的人民可以相信自己種族的優秀,甚至用一些「偉大的、智慧的、勇敢的」之類的美好辭彙來描述自己的民族。但是,不應因此而貶低其他國家和民族。

彰顯自己可以,不應貶低他人。

這好比做事,利己可以,但不能損人。請記住:即使一個人的說法或做法在你看來也許錯得離譜,也不要嘲笑他,你可以不贊成但應該表示尊重。

我們需要明白:人際關係是相互的,你尊重別人,別人也尊重你;你仇視別人,別人也不會喜歡你。

用仇視和指責的方式換來的會是更多的敵意和批評,而用理解和尊重的方式則必定會換來更多的寬容和敬意。

孔子說:「君子和而不同。」一個真君子既能夠堅持自己的觀點,同時也能夠認真傾聽他人的意見,理解和尊重他人的觀點。

小結

1.沒有人願意責備自己。指責和抱怨他人是沒有用的,除非他自己想明白。

2.你忽略了背後的原因。你之所以批評和指責他,往往是因為沒有搞清楚其背後的原因。

3.全然的了解,就是全然的寬恕,一個人做一件事情,其背後的原因往往是複雜多樣的。

4.如果我是他。自己認為好的,對方不一定認為好;你認為自己為對方付出了很多,但對方也許認為這些付出對他來說沒有什麼意義……

5.「君子和而不同」,彰顯自己可以,不應貶低他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個人發展學會 的精彩文章:

別人的求助總讓你不勝其煩?或許是你沒有畫清自己的「三八線」!

TAG:個人發展學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