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拍日落美景,離不開這 5 種構圖套路

拍日落美景,離不開這 5 種構圖套路

想拍好日落美景,你需要考慮很多問題。除了最基礎的曝光控制,你還需要在構圖上好好下一番工夫。

不同的構圖,能讓同一片景色呈現出完全不一樣的畫面效果,滿足我們不同的拍攝需求。當然,不同的構圖也有對應的配套技法。

今天要為講解的,是拍攝日落最常用的 5 種常用構圖套路和相應的拍攝技巧、注意事項,讓您能根據不同的環境與拍攝需求,選擇最恰當的構圖。

1. 中心構圖

中心構圖,是最基礎,也是最保險的構圖方式——把主體放在畫面中心,雖然效果不一定是最好的,但總不會有什麼大錯。

中心構圖的優勢在於,能夠最大限度展示太陽的周邊環境,對空中的彩雲和地面的暖色調景物都有較好的體現。

值得一提的是,中心構圖也有多種表現形式,沒必要非得把太陽放在畫面中心。

當畫面中存在大面積平靜水域,倒影情況良好時,可以嘗試將水面置於畫面中心位置,最大限度地表現實體與虛影相輝映的對稱美:

說完了中心構圖的優勢,現在該說說它的劣勢了。

首先,中心構圖對景物的豐富度有較高要求,必須天空和地面都有豐富景物,否則就會出現大面積的「無趣」部分。

天空無雲,海面無景,實在是無趣得很

同時,中央構圖需要兼顧地面和天空的細節,而日落本身又是典型的大光比場景,很難控制曝光。

稍不注意,畫面就會存在大片黑色或過曝區域,很難看:

除了曝光問題之外,使用中央構圖還需避免太陽的畫面比例過大。

中央構圖最大的問題就是,畫面容易顯得呆板,需要增加其他景物作為襯托,使畫面更為豐富而靈活。

而太陽本身比例過大,會削弱其他景物的存在感,使畫面變得呆板,缺乏變化,很是無趣。

這種畫面讓人看著犯困

2. 三分法構圖

使用三分法構圖,可以有效避免上一節中講到的,中心構圖的一系列弊病。

首先,三分法不需要天空和地面同時具有豐富景物。將水平面或地平線置於畫面上、下三分之一處,就能選擇性強調地面或天空的景物。

地面景物少?那就拍多些天上的彩雲;天空無雲?那就多拍些地面景物。天空、地面都缺乏景物?那你還拍來幹啥,回家吃飯得了……

地面景物豐富,將水平面放在上三分之一處

三分法構圖,對曝光控制的要求也不如中心構圖那麼高。

由於三分法構圖可以選擇地強調地面或天空景物,我們在控制曝光時可以偏向被強調的部分。

如下圖,畫面傾向於表現雲層,控制曝光時應當以雲層為主,地面景物曝光不足或剪影化,也無傷大雅:

中長焦拍太陽特寫,太陽本體的畫面比例較大時,也適合使用三分法構圖,能有效規避中心構圖的畫面呆板問題,同時畫面也不失均衡。

3. 邊緣構圖

邊緣構圖,可以視為三分法構圖的「極端版」。

如果你需要進一步選擇性強調天空或地面的景物,就該輪到邊緣構圖登場啦!

天空那麼美,拍那麼多漆黑地面幹啥?

在曝光控制方面,邊緣構圖也能有效解決畫面大光比的問題,適合手頭嚴重缺乏相關器材,相機寬容度也不高的童鞋們使用。

以下圖為例,將太陽放在畫面上方邊緣處,曝光完全以地面景物為基準,太陽即使過曝,對畫面整體的影響也不算太大:

需要注意的是,邊緣構圖更適合太陽比例很小的落日全景。在這類照片中,太陽的存在感不高,僅僅只用於營造氣氛。

而對於中長焦的太陽特寫,太陽的畫面比例大,就不大適合用邊緣構圖了。

看看下圖就知道了,這麼大個的太陽放畫面頂上,總讓人感覺怪怪的,好像隨時會掉下來:

總感覺太陽隨時都會掉下來

4. 豎幅構圖

拍日落一般使用橫幅,以體現場面的宏大;但豎幅也有其獨特優勢。

比如說,當光比過大的時候,必須將地面景物剪影化,而如果地面景物很多很雜亂,橫幅會出現大片黑色剪影部分,不太好看。

此時如果使用豎幅構圖,就可以有效而自然地減少地面黑色部分的比例,畫面效果大為改觀:

一般的風光照,更注重強調橫向視野的景物變化,但日落卻與一般風光主題不同,在縱向空間分布上也有豐富的變化。

如下圖,選擇太陽高度很低,接近地平線時拍攝,將太陽放在畫面下方,而著重表現出從低空到高空紅-黃-白-藍-深藍-黑的色彩分層變化趨勢:

如果沒有豐富的色彩,那就換上壯麗的雲層吧。

總之,這種太陽在下邊緣的豎幅日落照,重點在於表現高遠的天空,天上必須有東西可看,不然會非常無聊。

我們來看個例子。下方左圖,天空中有點雲彩,還算說得過去;而右圖是接近純色的天空,未免就有些無趣了。

另一種豎幅構圖,是把太陽放在上邊緣處,廣角小角度俯拍,著重表現地面景物。

常見的表現形式是,水面佔據畫面大部,著力表現太陽本體在水面上拖出的長長倒影和粼粼波光,別有一番美感:

5. 低角度拍攝

以低角度拍攝,前景景物離觀眾極近,細節表現力極佳,使觀眾產生心理上的接近感,臨場感和代入感很強。

同時,低角度拍攝的水平方向透視效果很強,畫面的縱深感也十分出眾。

前景距離很近,觀眾有站在海灘上的感覺

低角度拍攝常與邊緣構圖、豎幅構圖相互搭配,進一步增強畫面縱深感,效果更佳。

低角度拍攝的另一種表現形式是低角度+逆光。

以低角度拍攝,地面景物會變得十分高大。選取一些具有透光性的景物進行逆光拍攝,景物會被鍍上一層金邊,十分美麗。

逆光風光照的優勢不僅在於美麗的輪廓光,還有出眾的光影效果。

低角度逆光拍攝樹林或籬笆等縱向條狀物體,地面會形成一系列由縱深處指向觀眾的陰影,縱深感和視覺衝擊力都很強:

此外,低角度也很適合拍剪影,尤其是在地面景物雜亂的拍攝環境下。

低角度拍攝能更多地將天空納入背景,讓背景更為乾淨簡潔,更利於將主體從雜亂環境中分離出來,拍出簡潔明快的輪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攝壇 的精彩文章:

冬天攝影小技巧,乾貨滿滿

TAG:攝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