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直從教材錯到今-寫在《回到前黃帝內經時代》前面

直從教材錯到今-寫在《回到前黃帝內經時代》前面

直從教材錯到今-寫在《回到前黃帝內經時代》前面

(這篇文章是我的《回到前「黃帝內經」時代》的前言,這本小書是我從中國哲學源頭來系列論述中醫一些基本概念及思維方法的系列文章彙編,也是從事中醫近16年來的思考總結,其核心就是為什麼現在學習中醫會有如此多的困惑?這些文章會牽扯到中國哲學的種種基本概念,我盡量想著通俗一些,但一般的讀者可能仍會覺得有些吃力,不過沒有關係,堅持讀下去,就像我上篇文章說的,你也會從對「王八」的陌生走向對「王霸」的熟悉。而對於學習過中醫並且想更深刻理解中醫的朋友來說,那你真得下點功夫,把不清楚的概念清晰化,毫無疑問,這牽扯到你對中醫的整體領悟!)

有些朋友可能會好奇,為什麼我叫「馬昆」,而我的文章作者署名是「馬北魚」?這不是我起的名啊,是莊子兩千年前就起好的名字啊,他說「北冥有魚,其名為鯤」,看到了吧,北海有條魚,名字叫做「鯤」,同音互訓,所以第一次讀「逍遙遊」這句話,我就用「北魚」作為自己的字了,現成的!

或許冥冥之中自有定數,我能寫這些關於中醫的思維方法的系列文章,也全得力於讀《莊子》,或許有人說莊子不講醫學啊!這話沒錯,但莊子給岐伯當老師是綽綽有餘的!讀莊子這個無心插柳的舉動,無意間解決了一些長期困擾的我的中醫問題,使我對中醫的理解領悟又進了一層,這個個人從醫生涯中的關鍵點就是2017年我寫完這本小書開始。

我讀《莊子》是比較晚的,大概是在2010年的時候。當時因為馮學成先生來廣西中醫學院經典中醫研究所講學,我得以有機會請馮先生對我的畢業論文做些指導。因為我的論文比較系統的闡述了中醫中影響較大的滋陰、溫補、扶陽諸學派的哲學源流,馮老對儒釋道三教有深刻的認識,看完論文後從哲學層面認為,中醫的一些理論在後來的發展過程中,有些偏離中醫的根本了,並且告訴我說中醫是受黃老道家影響比較大的,要搞明白中醫的原典,必須要回到黃老道家的思路上來。而且蒙馮先生厚愛,又為我的醫館題名為「道濟軒」,取意於《繫辭》,但卻與道家頗有淵源。從此我也以「道濟」為號,我讀道家典籍的日子從此開始。

當時除了對《老子》熟悉到幾乎可以背誦外,《莊子》及其它道家的一些著作並沒有系統看過,而對「黃老道家」則更是陌生,所以我對馮老的中醫與道家的關係並沒有清晰的認識。

我開始讀莊子是沒有什麼想法的,除了原文,入門參考書就是馮老的《禪說莊子》系列叢書,一本不落,在隨後的幾年中都系統讀完了。此外,又陸續讀了陳鼓應、劉笑敢、王博、鄭開、傅佩榮、王蒙等人的系列著作。

這一路讀下來才發現對道家學說竟愈發喜愛,晨練時聽《莊子》原文在隨後的幾年中基本成了習慣,閑暇的早晨朗誦一兩篇《莊子》也會感到心曠神怡。隨著讀莊子的深入,才發現這種沒有目的性的閱讀竟然給我帶來的了意想不到的收穫。

思想和生活上就不說了,怡然自得了不少。就我的老本行來說,也越來越深切地感覺到中醫的經典著作《黃帝內經》中的重要觀念受道家思想的影響至深,《內經》基本就是按道家對宇宙天地的思考而來的,中醫的所有重要觀念幾乎都來自道家。

譬如中醫的精氣神學說、陰陽學說、六十甲子及十二經絡的循環往複的觀念、人體的生命觀、疾病觀、病機觀等,無不可以從道家哲學中找到依據,而且是最初的依據。

我不由的從內心升起一種喜悅,這種喜悅是因為從讀道家書籍的過程中,解決了一些困擾我多年的醫學問題。譬如為什麼說中醫是傳統文化的結晶?哲學究竟在哪些方面影響了中醫?中醫究竟是怎樣認識人體的?中醫為什麼會選擇這種認識人體的方式?精氣神為什麼那麼重要?養生的不同層次究竟是什麼?疾病過程中的正氣與邪氣究竟怎麼看待?對各家學說究竟該有什麼樣的心態?怎樣看待中醫歷史上形成的一家之言?

當然,這些問題只是我自己認為自己解決了一些,讀者諸君未必有相同的問題。但正因為我曾經有這些問題在腦海中不得其解,所以不經意間的解決才讓我興奮莫名,這大概也是讀書的樂趣吧,有什麼還能比自己讀書解決自己的思想問題更快樂呢!

直從教材錯到今-寫在《回到前黃帝內經時代》前面

我的經歷告訴我,在學習中醫的過程中有此困惑的人應該不在少數,因為現行的中醫基礎理論教材中,對中醫學至關重要的「精氣神學說」只是簡單闡述而已,教材在唯物主義哲學的影響下,不能或不會講原本的中國「精氣神思想」,這使得學習中醫者從一開始就拋開了中醫固有的重視「形而上」的思維,把中醫降格到了「形而下」的物質世界。而從形而上「道」到形而下的「器」在中國古人早已打成一片,用完美的哲學思辨解決了唯物和唯心之間的界限,要不說什麼「天人合一」?所以中國人的思維即不唯心也不唯物,庄老夫子說得好啊:「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

這個開頭一錯,在隨後的學習中會引發一系列的思維混亂,譬如:把陰陽五行五臟六腑看作是實有的器官而忽視其氣化概念;把中醫的「養神為上」的方法自動降格為只注意形體的病變;把人體的病理產物如痰濕水飲瘀血當做病因,而忽視這些東西產生的第一因;把中藥的作用全部看做是其中的物質成分的吸收代謝,盲目追求西藥所謂的量效關係等,種種問題皆在於對中醫學的思維方式沒有認識!以唯物主義的思維來學習中醫,你從此將疑惑重重,因為中醫產生的時代,還沒有所謂「唯物主義」!

如果不能從根上解決中醫學中的這些問題,學習中醫者必然在此後的過程中遇到種種的困惑,這個在隨後的文章中大家會有明確的感受。

當然,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我也是下了一番功夫的,因為來系統論述道家學說與中醫關係的書籍並不多,我眼力所及基本沒有看到過。

直從教材錯到今-寫在《回到前黃帝內經時代》前面

道家學說大體分為老學、庄學、黃老道家三個部分,本身就很龐大。研究起來牽扯麵也很廣,譬如道家與諸子百家的關係、道家的歷史、道家與《易經》的關係、《易傳》是儒家的作品還是道家的、道家各個學派的作品先後年代問題,這些問題都相當專業,不是我這個門外漢可以解決的。但專家大學者往往無暇顧及中醫這個具體學科的具體問題的,而在當前中醫行內的同仁中欲求一批對哲學研究有素的,似乎也不太容易。所以門外漢也只好頂著頭皮幹了,不為別的什麼,只為讓曾經困惑自己的問題不要再困惑別人那麼久。

但好在我泱泱大國,從來就不缺少埋頭苦幹的人,不缺少真正研究學問的人,你真想搞清楚一個問題,去查資料時才發現早有大學問家們的研究成果擺在那裡,不厭其煩的供你查閱請教。除了前面提到的老莊方面的研究學者的著作,其他如憨山大師、王夫之、章太炎、錢穆、徐復觀、高亨等古今大家的相關書籍是我參考的重點。

畢竟站在這些學問巨人的肩膀上,自我感覺確實是比以前看的遠了一些。這本書就是我的所思所想,不一定正確,但寫出來就正方家,不正是一個進步的機會嗎?或者有這方面的專家學者看到我這塊磚後,一生氣,揮巨筆,用更專業的視角寫下這方面的不朽文章,那真是我之幸、中醫之幸、中醫學子之幸了!

  • 搜索「renpeng_swxt"關注微信公眾號獲取更多中醫資料。

推薦下載:全新中醫家3.3.4。五十萬中醫人專屬軟體,只專註中醫領域。【社區】以醫會友,廣交天下同道。【工作室】助力中醫打造個人品牌,提升醫患互動,創建自己的工作室。【會議服務】全國中醫會議培訓隨時報名,輕鬆加入中醫名師互動圈。下載地址:http://www.zhongyijia.com.cn/down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醫家 的精彩文章:

少陽病為何在陽明病之後

TAG:中醫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