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從謝霆鋒用熨斗燙頭說起,我們為何不追港台明星了?

從謝霆鋒用熨斗燙頭說起,我們為何不追港台明星了?

謝霆鋒最近在微博發了個視頻,內容是用電熨斗燙頭髮:

右邊燙完了,左邊再來一下。

然後用手捋一捋暗黃色的頭髮,大功告成。

看著鏡子裡面美美的自己,霆鋒笑了。我作為十年前他的粉絲,也笑了。

一個曾經紅遍全國的香港偶像大帥哥,如今頂著顏色土裡土氣、枯燥無比的髮型,視頻拍攝的角度、手法、內容、以及傳達出來的感覺,像極了快手視頻,連抖音比他都更潮一點。

大陸難覓香港新偶像

回想一下,我們有多久沒有聽說過香港出一個年輕的、能被青少年追捧的偶像了。

陳偉霆?姑且算一個,也是五年紅的。

鄧紫棋?如果換掉皮褲也算吧。

沒了。

文化作品是最能體現一個地區的標誌,偶像明星、電影電視、綜藝節目是最具傳播力的文化作品。

當大陸的年輕人不再視香港明星為偶像、不再有「我看TVB的,就是比你看大陸劇先進」的觀念時,香港本身具有的獨特地位也在漸漸消逝。

以前我們還可以炫耀國慶"準備去香港shopping",而今天,這句話的意思也僅僅是「去香港買點東西"了。

就像去成都看熊貓、去西安吃羊肉泡饃一樣,不再有「我更高級、我能炫耀」的潛在含義。

東西哪兒不能買?只要便宜、好用、性價比高就行。

大陸的經濟發展,帶動了人民群眾的精神文明一起發展。香港,也遲早會回歸到她本來的地位,不再被崇拜,而是和廣州、雲南、重慶、甚至石家莊一樣,成為一個帶有地域特色的地方,僅僅是一個地方。

文青可以聽「殺死那個石家莊人」,喜歡嘻哈的可以聽「勒是霧都」,而香港在今天的90後00後眼裡,甚至還沒以上的地域特色有吸引力。

(年輕大觸畫師手繪的西安,美得無與倫比)

而香港還剩什麼呢?

這是1月23號剛舉辦的TVB頒獎禮,叫「萬千星輝頒獎禮2017"。

「輝煌」的背景,男女明星臉上不夠精緻的妝容,略帶擁擠的舞台。即使我看了,也不願發朋友圈。

因為太土,連「萬千星輝頒獎禮」這個名字都土。不如髮網易雲音樂剛聽的毛不易和霉霉新單曲。

知乎有個問題被瀏覽600萬次,有1600個回答:

「現在去香港購物的人越來越少嗎?為什麼?」

我想,如果去到大陸任何一個一二線城市,都可以買到想買的東西,還能發張自拍,那我為什麼還要去香港,這個不太友善、又不值得炫耀的地方呢?

台灣的娛樂影響力也在式微

依然從群眾的精神文明說起。自從2014年柯震東把自己作死以後,我們有多久沒聽過台灣的小鮮肉了?有多久沒看到台灣再出一部萬人空巷的偶像劇、或者綜藝節目了?

從2010年開始,各大衛視的跨年晚會就被台灣歌手所承包了。當然,壓軸的永遠是李宇春,話題最熱的永遠是當年最火的小鮮肉,從TFBOYS到胡一天到李易峰楊洋鹿晗吳亦凡。

(李宇春「奧運開幕」式的跨年壓軸表演)

而台灣歌手,沒有爆點和話題,就當做是給晚會填充的實質內容吧,勤勤懇懇的幹活。

換個角度講,台灣歌手都來大陸跨年,意味著台灣本土的晚會已經沒有明星了。台灣這個曾經造星和造話題的平台,已經被大陸的資本、電視台、微博、和愛奇藝們無情替代。

平台沒了,話語權也沒了。明星們需要在大陸煥發第二春,或者從大陸出道,只能反過來迎合大陸的口味。

主動影響,到被動迎合,這個轉變可以從張韶涵和郭采潔不太標準的北京腔里感受到。

去香港購物和追星的人少了,看台灣綜藝、追台灣明星的人也少了,一點不意外。

中華「土味」,橫掃台灣

今天,有一個大陸歌手你也許沒聽過,但是台灣人民都知道,甚至家喻戶曉,叫大壯。

大壯雖然聽起來像隔壁村的二狗鐵柱,但是人家的歌你肯定有所耳聞:我們不一樣

歌的旋律很接地氣,常見於快手的小劇情視頻,以及城鄉結合部的網吧外放。能讓我們回想起老家鄉下村兒里的家長里短。

這個歌雖然朗朗上口,但在音樂品味和格調上,處於微博和豆瓣用戶的鄙視鏈末端,為什麼在台灣還會人人皆知呢?

因為台灣之光兼亞洲舞王,羅志祥先生。

他經常用這首歌作背景音樂、按照快手的節奏拍小視頻。視頻隨著海底光纖,傳到了海峽的那頭,成功點燃台灣同胞們的熱情,視頻觀看人數上千萬。

(油管播放量2600萬,台灣人口僅2349萬)

更有趣的,這首歌還成為了2017年台灣KTV的點播冠軍,被台灣新聞贊為「沒聽過就落伍啦」

這首歌不僅是KTV點播冠軍,還是台灣華語單曲榜的第5名。

如果看完整個新聞,可以發現台灣榜單的前10裡面,

除了大壯的《我們不一樣》,

還有《前任3》的主題曲《說散就散》,

還有岑寧兒的《追光者》,

還有李玉剛的《剛好遇見你》。

以上看來,台灣人民在音樂口味上,早已和大陸親如一家。

從經濟角度,看文娛影響力的此消彼長

如果只從文娛角度分析香港和台灣的現狀,略顯膚淺。為了顯示交大理工男的素養,我整理了三地歷年的GDP數據[1]:

如果GDP的絕對量看不出比較,我們再看下三地的相對值:

圖中紅紅的柱狀物,不僅是經濟上擠壓著港台,也隨帶著把大陸的文娛影響力收復了回來。

當香港和台灣GDP已經從1990年佔全國近40%,到2015年只佔全國的7%的時候;

當四川和湖北有望在2017年成為第6個、第7個超越台灣GDP的省份之時[2];

未來的港台,在零售、文娛等領域的影響力和話語權,也會像GDP一樣,回歸到他們應有的位置之上。

以後有機會去台灣和香港玩,我會像李榮浩學習,向當地人民推介一下《鄉村愛情》。

(解釋這個梗:楊丞琳是李榮浩女票)

參考數據源:

[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1990-2015年鑒

[2]台灣國立」中央研究院」經濟所2017年預測數據

我是誰?

非典型交大理工男,娛樂和教育都會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喝粥小爺 的精彩文章:

TAG:喝粥小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