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讀孫中山《自傳及敘述革命經歷》

讀孫中山《自傳及敘述革命經歷》

來到中山即將一個月了,一直想去孫中山故居看看,緬懷心中的英雄,就在前幾日和家人一起去了,地點在中山市翠亨村,由於深中通道的建設更讓這裡成為熱土,升級為翠亨新區,東臨珠江口岸,南接澳門,自古就是著名的僑鄉,孫中山的家庭也是如此,長兄孫眉就在美國夏威夷做生意,當時國人稱之為檀香山。一百多年以前這裡是個典型的嶺南小村,人傑地靈,因為孫中山,徹底改變了這個小村,為了更好的保護孫中山故居,整個翠亨村的原貌都被保留下來了,用於展示晚清民俗生活。作為中國近代革命的先行者,孫中山的事迹太熟悉不過了,重溫那些偉大瞬間,依然很是觸動,臨走前特意買了兩本書以示紀念。

這兩天讀了其中一本《自傳及敘述革命經歷》,更是深入了解了孫中山的革命思想。讀書,解惑也。孫中山為什麼要革命,家庭環境很重要,中山是著名的僑鄉,他大哥在檀香山做生意很成功,所以孫中山在少年時期就去檀香山讀書,全美式教育,對於身處閉關鎖國的晚清社會來說,太開眼界了,國外井然有序的社會生活,完善的生活基礎設施,特別是注重人權的政府管理,都顛覆了孫中山的思想,原來社會也可以這樣,反觀自己的祖國,簡直不忍直視,但這時孫中山並沒有革命的想法,等返回國內生活時,才真真切切感受到了晚清的腐敗與無能,加上孫中山本身的性格,便萌生了覆滅清朝的志向,但並沒有說必須徹底革命,畢竟當時也有很多思潮,比如康有為的君主立憲制,孫中山也抱有幻想,曾上書李鴻章,提出「人能盡其才,地能盡其利」的謀略,但遭到冷落,於是走上革命道路,發動一系列起義,驅除韃虜,恢復中華。

孫中山的三民主義家喻戶曉,但我可以總結為兩個字「博愛」。為什麼這樣說?拿大多數政治運動來說,標籤都很鮮明,太平天國運動代表的是農民階級,共產黨打土豪,分田地,搞罷工,代表的是工農階級,英國的光榮革命和法國的大革命代表的新興資產階級的利益。但孫中山並沒有這樣的烙印,流亡國外期間,結交很多力量,有來自民間的,也有政府層面的,特別是俄國革命成功,讓孫中山感觸很大,並積極與列寧聯繫,共同探索中國革命,由此接觸了共產黨以及共產黨所代表的工農階級,也深刻感受到了他們的力量並積極協商國共合作事宜,孫中山為了中國革命,改組國民黨,推動國共合作,提出聯俄聯共扶助工農三大政策,這是何等的胸懷!這才有後來北伐的成功,這也是孫中山最讓我感動的地方,只可惜在英年早逝,否則中國的歷史將被改寫。

天下為公,名副其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來自星星的強歐巴 的精彩文章:

TAG:來自星星的強歐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