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沉睡在頭頸部的安眠穴 按一按一覺睡到大天明

沉睡在頭頸部的安眠穴 按一按一覺睡到大天明

養生調理 專業技術 學習交流 的最佳平台

導讀: 夜深人靜的時候,萬籟俱寂,本應該枕著歡樂進入甜甜的夢鄉,做一個美麗的夢,豈不是好。然而,隨著現代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每天都在忙碌,還有一些經常加班的人士,經常會輾轉反側難以入睡,都為睡不著覺感到煩惱不已……

夜深人靜的時候,萬籟俱寂,本應該枕著歡樂進入甜甜的夢鄉,做一個美麗的夢,豈不是好。然而,隨著現代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每天都在忙碌,還有一些經常加班的人士,經常會輾轉反側難以入睡,都為睡不著覺感到煩惱不已。

若是長期睡不著覺,醫生就會告訴你失眠了。失眠是一種病,很多人也病得不輕。先來說說,在醫生眼中的失眠是個神馬樣子?所謂失眠,就是指入睡困難、睡眠中間易醒及早醒,睡眠質量低下、睡眠時間明顯減少,有嚴重的患者還徹夜不眠。如果長期失眠會有什麼樣的危害呢?醫生的解釋的是這樣的。如果長期失眠,會引起心煩易亂、疲乏無力,甚至出現頭痛、多夢、多汗、記憶力減退,還可引起一系列臨床癥狀,並誘發一些身心疾病。

對於失眠的藥方,也是一些失眠人士迫切需要的,比如合歡皮和夜交藤水煎服就可以治療失眠,又比如中醫名方歸脾湯也能治療失眠。但他們哪裡知道自己身上就有一個攜帶型的安眠機器。那就是安眠穴。當你俯伏時,當風池穴(在後頸部,後頭骨下,兩條大筋外緣陷窩中,與耳垂齊平)與翳風穴(在耳垂後方,當乳突與下頜角之間的凹陷處)連線的中點就是。

失眠穴自然主要作用是治療失眠的,但除此之外,也是作用多多,對於頭痛,眩暈,心悸,煩躁,癔病,癲癇,精神病,耳聾,高血壓等都有一定的效果啦。用您的手指尖順時針和逆時針各揉30次,或者用指尖點壓此穴1~3分鐘,就會有一些您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臨床運用時,如何配合穴位組合使用,效果更加,比如說對於失眠,除了按摩或針灸安眠穴之外,還可以配合神門、三陰交等穴,可以收到更好的作用。又比如,在治療頭痛、眩暈時,除了艾灸或針灸安眠穴之外,還可以配合四神聰、風池、太陽等穴。

如果今夜又失眠了,不妨拿起你的芊芊玉手,按摩按摩沉睡在頭頸部的安眠穴吧。也許會一覺睡到大天明。若能長期堅持,再也不用擔心失眠了,可以高枕無憂了。

如何擁有好睡眠?良好的睡眠習慣也是養生方法中的一種,如果睡得好,水嫩的肌膚,青春靚麗的容貌也就離你不遠了。那如何才能保證自己有一個「美容覺」呢?6個小方法,你不能錯過哦!

  1、刷牙洗臉擦身,能保護皮膚清潔

其實,睡前刷牙比早晨更重要,不僅可使口腔積物清除,有利於保護牙齒,還能安穩入睡。準備睡覺前,洗洗臉、擦擦身,可以保護皮膚清潔,使睡眠更加舒適、輕鬆。

  2、熱水泡腳,能行氣助血

離人體心臟最遠的部分是腳,不容易得到血液與氧。但是,如果腳供血不足,會對肝臟、腎臟等多個部分的正常運作造成影響。因此,在睡覺前,用溫熱的水泡一泡腳,不僅能促進身體血液循環,還能加速新陳代謝。還可以在泡腳的水中加入中草藥。因為腳上筋脈穴道較多,可以很好的吸收水中的藥物成分。

  3、喝杯加蜜牛奶,能保持血糖平衡

根據國外醫學專家研究,在牛奶中,含有促進睡眠的物質,就是l-色氨酸。如果在睡前1小時喝杯加蜜的牛奶,可以幫助你儘快進入睡眠狀態。而蜂蜜可以讓你一整晚保持血糖平衡,進而避免早醒的可能性。

  4、散步,可以儘快入睡

散步10-20分鐘,可以讓血液循環到體表,入睡後皮膚能得到「活生生」的保養。躺下後不看書報,不考慮問題,減少大腦的活動,就可以較快地進入睡眠。

  5、五指成梳,能疏通大腦的血液

頭部集中了人身上幾個重要的大穴,通過梳理,能起到按摩作用。首先,用梳子從前額開始,從上往下梳,把頭髮梳通,要注意力道適中。接著,再用手指,輕輕按摩頭皮,用手指先後從耳根、頸部髮根及前額髮根部位向頭頂梳攏。然後,再集中搓揉頭頂,反覆30次以上,直到感到頭皮麻麻。這樣能有助於疏通大腦的血液,使腦部得到充足的氧份,還能提高記憶力、鞏固毛囊、保護髮根、消除大腦疲勞等。

  6、睡前動一動,秀出健美身材

睡覺前,可以躺在床上做一些簡單的小運動,放鬆 身體,對身心健康也有好處。首先,躺在床上,把腿抬起抬起,由上往下的按摩。要注意,腿持續抬著不要放下,或者呈L字形地貼牆躺著,有利於除去小腿贅肉。 然後平躺,兩腿分別處於半空90度的位置,45度的位置,以及30度的位置,每個角度停留30秒到1分鐘,或者是堅持的極限。可以塑造大腿的肌肉。最後, 趴在床上,將兩腿縮在胸前,而胸部貼著大腿根。同時,雙手伸直,夾在耳朵旁邊,手肘以上到手掌貼在床上,這樣能排除宿便。

選擇我,改變您!

養出好身體,健康最重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奇穴健康傳媒 的精彩文章:

TAG:奇穴健康傳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