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103歲國醫大師鄧鐵濤教授談養生

103歲國醫大師鄧鐵濤教授談養生

鄧鐵濤(1916— ),首屆國醫大師,著名中醫臨床家、理論家、教育家。廣州中醫藥大學終身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

養生四要,以「和為貴

鄧老認為:新的醫學應該是「上工治未病」,以養生保健為中心,避免或減少疾病對人體的傷害,保障生命健康。「治未病」作為中醫對付疾病的最高境界和最佳方法,體現了預防為主、防重於治的醫學理念。而「養生重於治病」正是鄧老一直倡導的健康理念。

養德

1.恬淡虛無,虛心寧靜。常懷仁愛之心,胸懷坦蕩,樂於助人,恬淡虛無,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這樣可以興奮和提高組織器官的功能協調到最佳的平衡狀態。

2.小欲傷身,大欲(理想抱負)養生。舍小欲、私慾而懷蒼生之念,掌握好「求」與「放」的平衡,正是養心正德之所在。中醫認為,道德高尚,光明磊落,豁達大度,有利於神志安定,氣血調和,精神飽滿,形態健壯。而自私、嫉妒、貪婪、陰險、憂鬱等私慾需要節制摒棄。對於為人類事業發展而生的「大欲」則是一股浩然正氣,對養生具有莫大的好處,值得倡導。

3.怡情養性七情過激容易導致人體氣血混亂,損傷心神。因此,我們需要調節心理,舒緩精神壓力,調節七情,怡情養性,可以有助於塑造良好性格和高尚情操,養生延壽。鄧老酷愛讀書和書法,經常涉獵多種書籍並付諸實踐。他除了看中醫藥學著作外,還很喜歡看中國傳統文化的經典著作,品讀這些書籍,常令人心境獲得平和。

養心

1.神以靜為養。避免外物所擾,保持內心的清凈和安寧。

第一,保持心境平和,重視七情的調節。

第二,以動促靜,修習靜心功。鄧老每天在起床後都在床上靜坐,呼吸吐納,通過靜坐、入定、冥想等方法使自己獲得內心的平靜。

2.強筋煉骨,調理臟腑——鄧氏八段錦。

柔性運動對於老年人、體弱者及兒童婦女更為適合,所以鄧老主張通過練習太極拳、八段錦等調理臟腑、強筋煉骨,又能使心情平和。

八段錦是一套獨立而完整的健身功法,起源於北宋,包含十八個動作的健身操,稱為「達摩十八式」,其能強身健體,延年益壽。後人將其逐漸簡化,成為八套動作,就是後來的八段錦。

第三,寄寓書法,以練字養心神。

第四,充足睡眠,調神養心。

第五,食療葯治,養心妙法。

養脾胃

1.飲食有節。

2.雜食不偏。

3.宜溫不涼現代人長期進食寒涼食物,日久耗損脾胃陽氣,導致脾胃運化功能失常,從而影響營養物質的吸收和利用,結果變生諸疾。

4.動以養脾脾主四肢,脾氣虛弱則四肢疲軟乏力,精神倦怠不適,飲食不振;適當鍛煉則精神爽朗,精力充沛,四肢有力,進食亦覺甘美。根據自己的體質,選擇適宜的運動方式,循序漸進,堅持不懈並注意運動安全,就能起到行氣健脾,強身健體的效果。

養腎

腎為先天之本,歷代養生家都將「養腎」作為養生的關鍵。

1.珍惜精氣,節戒色慾

2.午間散步,采陽助腎。《黃帝內經·素問生氣通天論》「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故天運當以日光明,是故陽因而上,衛外者也。」鄧老非常重視人體陽氣的作用,而中醫認為,正午時分是一天中陽氣最旺盛的時候,人體自身的陽氣也達到了一天中相對旺盛的狀態,此時在陽光下散步,易激發人體的陽氣。

3.宜溫不涼現代人長期進食寒涼食物,日久耗損脾胃陽氣,導致脾胃運化功能失常,從而影響營養物質的吸收和利用,結果變生諸疾。

4.動以養脾脾主四肢,脾氣虛弱則四肢疲軟乏力,精神倦怠不適,飲食不振;適當鍛煉則精神爽朗,精力充沛,四肢有力,進食亦覺甘美。根據自己的體質,選擇適宜的運動方式,循序漸進,堅持不懈並注意運動安全,就能起到行氣健脾,強身健體的效果。

5.葯取平和,常服養腎

歷代養生書籍中,記載了豐富的藥物養生的資料,其中大部分藥物與養腎相關。鄧老認為較好的養腎藥物必須選擇那些藥性平和的,最好是食療為善。鄧老平時較喜用的是枸杞、何首烏、杜仲、肉蓯蓉、靈芝、桑椹子、蜂王漿、女貞子、山萸肉等。這些藥物長期適量服用有一定養精保腎效果。但是,鄧老也提醒,無論是食物還是藥物,都不可以過量。

6.嗜欲耗精,龜欲固腎

「龜欲」二字可以令人長壽。原因是烏龜慾望很少,卻活得很久。而清代的尤乘在《壽世青編》中則強調說「養生之要,首先寡慾」。如個人名利得失,鄧老很少放在心上;而在吃穿住行方面,要求也都比較低。他說,唯有在不斷修養中克制慾望,才能使腎精充沛,達到壽而康的目的。

以「和」為貴

鄧老非常強調「和」字,他常說,人只要「和」了,就能健康和長壽。這個「和」字,包括了精與神要和,身與靈要和,人與天要和。

1.天人合一。人必須順應自然界的變化,掌握自然規律,從而適應自然的變化而養生保健。

2.人與社會要「和諧」。我們生活在這個社會上,現代人的精神壓力大,工作壓力大,精神、身體都會產生很多問題,我們要適應社會的發展,適應社會的需求。

3.「家和萬事興」。

4.形神合一。「形持神以立,神須形以存」。鄧老認為,只有形神合一才是完美的健康。只有形體健康與精神健康的結合才是標準的身心健康。

5.陰陽和。養生必須盡量做到「陰陽平和」。陰陽平和之人是有活力、心情愉快平靜、生命力強、適應力強的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岐黃學術 的精彩文章:

壺天舊影——記趙炳南先生二三事

TAG:岐黃學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