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用藥指導:抗癲癇藥物有哪些類型的不良反應?

用藥指導:抗癲癇藥物有哪些類型的不良反應?

患者從單一用藥開始,並被加至最大量,使之耐受。副作用和耐受問題會阻礙加量過程。如果第一種藥物不起作用,那第二種或第三種用藥仍可能起作用。大約47%的患者用第一種藥物擺脫了癲癇,13%的患者可以在加用第二種藥物後擺脫癲癇,僅有4%患者在加用第三種藥物後擺脫。約有20%到30%的患者儘管嘗試了各種藥物組合,還是會有癲癇發作。

有一些病人對藥物敏感性較高,所以應該選擇較小劑量以避免副作用產生。

在診斷癲癇難治之前應對藥物治療進行謹慎考量。患者及其家屬應對癲癇持積極態度。發作是隨機且不可預測的。突然發作最常見的原因包括停葯,睡眠剝奪,身體或精神壓力,酒精刺激和感染導致的發熱。對女性來說,月經期可能成為觸發因素。要養成寫「癲癇日記」的習慣,記錄包括發作日期和發作時長,對發作簡要描述,與停葯或其他刺激之間的關係,在下次看醫生時可以共享這些有用信息。

90%以上患者在前三年達到緩解。第一次發作後最初幾個月頻繁發作的患者預後不佳。有神經發育問題、精神病合併症或有家族史的患者出現再次發作風險較高。對發作控制差的患者應該做全面的評估以研究他們的癲癇類型。對於藥物難治性癲癇,手術應被提早推薦。

抗癲癇藥物的血葯濃度常與作用部位的濃度相關。濃度波動會導致短暫的副作用:濃度高峰時有毒性,濃度低谷時可能低於藥效閾值。對此有一個簡單辦法,那就是縮短兩次給葯間隔。但一天用三到四次用藥會帶來不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神經外科金鈞主任 的精彩文章:

寒假就要開始啦!我們說說癲癇孩子學習的事

TAG:神經外科金鈞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