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西湖的雪下得那麼深,那麼美

西湖的雪下得那麼深,那麼美

GIF

寒里日光淡,枯枝影青煙。

歲末聽雪落,浮世有清歡。

杭州下雪不常見,一旦雪落西湖,必是幽靜深遠,潔白廣闊。

湖上白氣瀰漫,天與雲與山與水,渾然一體,氤氳一片。雪中西湖,清新雅緻,站在湖岸之上,心中不免暗生感傷的情緒和幽深的眷戀。

第一站:斷橋殘雪

在雪後的北山路,可謂是斷橋雪景最佳的拍攝地。一排排高大的梧桐樹覆蓋上雪,銀裝素裹。

photo by 蘇念兒

photo by 偉子

冬日雪後,橋的陽面冰雪消融,但陰面仍有殘雪似銀,從高處眺望,橋似斷非斷,佇立橋頭,放眼四望,遠山近水,盡收眼底,是欣賞西湖雪景之佳地。

第二站:浴鵠灣

photo by 波波

photo by波波

這裡僅與太子灣一路之隔,卻恍如隔世,雪景下的霽虹橋配著遠山,更是如穿越回了千年之前,感受來自西湖的溫柔。

第三站:茅家埠

photo by 波波

傳說茅家埠乃是古時的碼頭,古時西湖隔開了杭城與靈隱,若你有心參拜,必從湖上駕舟而行,茅家埠也自此成為一個碼頭。而穿行於茅家埠的道路,也有了一個浪漫的名字——上香古道。

這裡的有神秘的鳥島,有前可望湖後可望山的玉澗橋,有老杭州最喜歡的茶館,也有最地道的弄堂里。

photo by 波波

明清時村口埠頭布滿茅草,所以有了「茅家埠」。雪下在這裡,積起來之後,很容易讓人想到晚明文學家張岱《湖心亭看雪》里這一段:

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第四站 雲溪竹徑·飛鳥啄雪

「林寂鳴靜,飛鳥啄雪」的美妙,還是要去雲溪竹徑去找。

宋乾德五年(公元967年),吳越王在這裡建寺時,有五彩雲霞飛集於此,所以命名「雲棲」。漫步在如今在竹林小徑,幽幽山道,竹海碧波,如今又披上了這一層雪白,別樣精彩。

photo by 葡萄酒小王子

photo by 蘇念兒

回想起以前下雪的故事,聲音都變得動聽起來~

@戴

入住原樹家的其中一位客人說,08年那年湖州下了超大的雪,那年還小,大人們都一起來玩雪仗,由於不知道什麼原因,大家都向我扔雪球,那次真的玩的挺瘋狂的,以致於昨天還聊起這事,變成一個很有趣的畫面。

@歐比旺

溫州很少下雪,我記得我中學的某年,雪很大,一路打雪仗回的家,發現堂哥堂姐們都聚在我們家,手忙腳亂的準備一起吃了頓的火鍋,菜色雖沒有現在齊全,但絕對是最美好的一餐。

@念兒

初中的時候吧,有一個晚上堂弟情竇初開說要去見一個喜歡的人,我便和姐姐一起凌晨出去踏雪,小鎮上格外的安靜,雪真的很厚,每踏一步都有嘎吱響,走到巷尾,一人一支雪糕,就覺得特別美好。

@郭

每當大雪時,爺爺會用老樹根與圓木頭,燃起火堆。那時的鄉村,還沒有空調,沒有羽絨服,沒有羊毛衫。唯有穿著三四層臃腫土氣的棉衣,圍著火爐,才能讓長滿凍瘡的手稍感溫暖。

爺爺是位教師,當孩子們聚在了火爐邊。便倒一小杯酒,量不大。抿一口酒,說幾個教育後輩的故事。鍋爐的火熊熊燃燒時,便取來紅薯烤上。小孩不許喝酒,吃烤紅薯便是最大的樂趣。

交完公糧,餘下的早稻米,便成了釀酒的原料。發酵的時間在秋末,釀造的時間,在大雪之後。酒成了,便加入各種藥材。枸杞、人蔘、蛇、蠍子,還有各類不認識的中草藥。儲存到冬天,原本清澈的酒水便染上了藥材的黃褐色。爺爺說,這技術,是祖傳的。解放前,作為村裡唯一的地主家庭,每年都有餘糧釀酒。

後來解放了,就剩下一畝地。祖先傳下的財寶早已上交,唯有這釀酒的方法與世代子孫必須讀書的家訓傳了下來。當爺爺喝完第一杯小酒,便會放下酒杯。在我離家求學前的十幾年裡,無論是怎樣的酒宴,從未見爺爺醉過。

爺爺說:克己。

我問:什麼是克己?爺爺說:這是孔子對自己的學生說的,人,都要能控制自己。比如說歷史上的……一個個歷史故事,會從爺爺緩慢而穩重的語調中流淌出來。

如今,爺爺已經不在了。

如果你也有好的故事歡迎私聊我~

圖片大多來源於朋友圈大神,轉發請註明出處

旅行 美食 寫作 攝影

喜歡分享好店好物的萌妹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蘇念兒的半圓屋 的精彩文章:

TAG:蘇念兒的半圓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