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別人家的學校!嘉興一校園湖裡冒出好多大魚,見者有份,送!送!

別人家的學校!嘉興一校園湖裡冒出好多大魚,見者有份,送!送!

這幾天,位於嘉興市區的同濟大學浙江學院,已經進入寒假模式,學生們基本上都離開了學校,不過,老師們還要做一些期末收尾工作後才放假,最關鍵的是,老師們還都在等著學校後勤處分的魚。

魚不是學校買的,而是由後勤處養在校園內湖裡的,經過兩年的養殖,這批魚該是出水的時候了。

昨天,學校後勤處的老師告訴我,近500位老師基本都拿到這些純天然養殖的魚了,「權當是給老師們過年的禮物了。"

不論大小,一人一條魚

這已經是學校第三次出現教職工集體分魚的場面了。

2008年5月,同濟大學浙江學院正式落戶嘉興,成為一所新興本科院校,除了常規的教學用地,學校當初還設計出了花園式的校園環境,比如說有將近80畝的內湖水域貫穿全校,看著像一個建在水上的樂園。

6年前,這片水域的水質有所下降,學校後勤處就開始想辦法凈化:是不是可以在水裡養些魚?

「當然,想到用這個辦法的時候,我們也考慮到了更實際的用處,比如說要養就養食用魚。"學校後勤處處長戴志冰老師說,第一次他們在水裡投了幾百苗小魚苗,品種很多,包括青魚、草魚、鰱魚、鯽魚、扁魚等,幾乎包括了所有常見食用魚。

而這麼做的目的,就是想到等魚長大了,可以分給老師,還可以讓食堂燒好讓學生吃。

在這6年里,後勤處都會投放一次魚苗,然後每隔兩年捕撈一次,大的分掉,小的繼續放生養著。

「分魚基本都是在寒假前,也算是給教職工過年的一份禮物。"戴志冰說,前兩次撈上來的魚個頭也不大,半斤左右算大了,最關鍵的是魚不多,不夠分,老師就提意見,多養一些,怎麼著也要保證每個老師能帶一條回去。

去年上半年,學校專門請了人,給校園內所有的河道清淤,順便還加寬加深了,所以這次捕撈上來的魚特別多,不管魚大小,所有老師都人手一條分到了。

戴志冰說,今年的魚不光多,個頭大的還很多,最大的一條花鰱有35斤,長度超過1米,「這是目前為止,捕到的魚王,不過我相信,這個記錄肯定會被打破的。"

戴志冰給這條魚拍照發到朋友圈,「結果老師們朋友圈刷爆了,都覺得今年魚特別大,特別驚喜,有一種豐收的感覺。"

上海來的老師,找到了農家樂的感覺

500位老師中,有將近一半是來自上海同濟大學本部,以教授專業課程為主,每天都會有三輛大巴車,往返上海和嘉興接送。

在開始捕魚的這幾天傍晚,準備回上海的老師們都會提早在河邊等著,就希望能帶一條大魚回家。

「平時工作生活都在城市裡,放假了也會到鄉下走走,就是為了體驗一下農家樂,現在好了,學校就可以看捕魚,不用去鄉下也能體驗了。"一位上海來的老師說,上一次看師傅們捕魚還不過癮,特地去借了一套膠衣直接下河動手。

有些沒成家的年輕老師不會做飯,但魚也是要拿的,他們想出一個好辦法:拿到飯店加工。

「今年的年夜飯就是全魚宴了,我們辦公室幾個年紀小的,就湊在一起商量,讓飯店廚師來做,這樣的魚吃的不光是放心,最重要是開心。"嘉興人王老師還是第一次趕上學校分魚,而且也是第一次看到直接從河裡撈魚的場面。

戴志冰說,為老師們的捕魚的,其實也是免費勞動力,都是學校保衛處的保安,「從投放魚苗開始,到餵養,最後捕撈,都是保安一手操辦的。"

而且,餵魚的飼料也都是純天然的,都是後勤處綠化組割下來的草,扔到湖裡餵魚,所以老師們吃過以後都反饋,魚肉的口感非常好。

不過,今年保安們捕魚比較辛苦,因為魚比較多,只好先把湖裡的水抽掉大半,直接走到湖底的淤泥里去摸魚,或者在岸邊拿網兜,一兜一個準。

還有十畝菜地,每天供應無公害蔬菜

在同濟浙江學院,教職工們除了能分到自由生長的魚,每天還可以隨時去拿種在校園裡的無公害蔬菜。

戴志冰說,校園內一直留著大概10畝的預留地,除了保潔員有時候會零星種一些蔬菜,其他大部分都是空著的,「後來就想,空著也是空著,索性都先種上菜,分給老師和學生食堂。"

幾年前,後勤處把這些空地開墾出來,種了毛豆、蠶豆、秋葵、青菜、蘿蔔等時令蔬菜,這些菜都不用農藥,而且每天安排人收割,包裝好後分給老師。

「蔬菜生長周期很快,一茬接著一茬地長,收成也好,到目前為止,沒有一天會斷檔。"戴志冰說,每位老師也不會多拿,也不挑,按照包裝好的,一人拿一包。

戴志冰大致算過,一年下來,從這片菜地里收穫的蔬菜,至少有10萬斤。

除此之外,戴志冰還專門找了在這菜地里,開闢出了一個現實版開心農場,讓那些有意向回歸田園生活的老師,可以自己來承包一塊小地,自己種點蔬菜,然後種完自己去收割。

「後勤處的工作,說小一點,就是保障老師們教學之外的生活,讓他們在學校里也能感覺到家的溫暖,特別是每天要上海嘉興往返的老師,路上是很辛苦的,有機會接觸田園生活,也是想讓他們放鬆一下。"戴志冰說,在禽流感還沒有這麼多的時候,他還在菜園附近,找了一塊地養過雞鴨,甚至還有羊。

戴志冰是一個80後,他認為自己的想法還是可以的,不要總覺得校園生活很枯燥,哪怕枯燥,也得想辦法增加點樂趣,比如看到捕魚的場景,看到老師們捲起褲腿種菜的樣子,「這才是生活該有的樣子,而我想做的,就是要讓老師們,把生活和工作很好的結合起來。"

記者 胡劍 編輯 程瀟龍

編輯 小野豬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都市快報 的精彩文章:

杭州83歲老奶奶昨天去冬泳了 她79歲學游泳 現在全身沒毛病

TAG:都市快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