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術養生結合海派中醫,探索國際文化傳播新形式
東方網記者方培1月27日阿布扎比消息:阿聯酋首都阿布扎比舉辦的第八屆謝赫扎耶德文化遺產節今晚落下帷幕。中國文化代表團第二次以非政府組織形式組織了三個梯隊志願者赴阿參展,在為期60天的文化遺產節里集中展示了麵塑、剪紙、中國結、梭編等傳統手工藝,堅持每晚表演多場武術、腰鼓、舞蹈、茶藝等傳統節目,當地多家電視台以及文化遺產節官媒進行了直播和報道。每晚遊行隊伍中五星紅旗高高飄揚,百萬中東觀眾親眼目睹。
退休中醫劉慧女士與文化遺產節各國代表交流介紹中醫(左三)
文化遺產節中後期,中國代表團的中醫及養生文化成為一大亮點。因海灣地區的氣候特徵以及中東地區的飲食特點、作息習慣等原因造成風濕、肥胖、糖尿病、頸椎、腰椎、膝關節病等問題比較普遍。退休中醫劉慧女士組織了部分高科技中醫敷貼產品,結合現場推拿按摩等中醫手法,為現場觀眾和文化遺產節管理人員進行診治,因效果明顯、口碑良好而廣為傳播。自幼習武、曾在國內國際大賽中取得優異成績的張麗老師多年來潛心研究脊柱運動養護,隨文化志願者第三梯隊來到現場,演示、傳授了脊柱養護功法,並結合中醫理論進行科普知識宣傳。專註於民族傳統體育與健康促進的上海交通大學王會儒教授進一步結合太極拳、五禽戲、八段錦、馬王堆導引術等展演,將運動養生與中醫手法進一步整合,在劉慧老師的前期鋪墊下,為文化遺產節主辦方哈里發基金會高層及家屬做了中醫診治,效果顯著,得到了基金會高層的高度認同和信任,中國代表團也因此特別受邀,在國內醫療專家網路聯線診斷支持下,組成臨時醫療小組橫跨阿聯酋來到東部緊鄰阿曼邊境的阿奈恩,運用中醫推拿結合中藥膏貼,為一位胸椎、腰椎病症嚴重的老人順利進行診治,明顯緩解其病痛,再度得到了基金會高層的感謝。
上海交通大學王會儒教授(中)在文化遺產節舞台演示太極拳和中國養生功法
王會儒教授在現場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體醫結合」在國內是一個新的研究熱點,目前美國、德國和日本相對成熟,市場初步形成。針對中東地區,對於已經發生疾病的人群,通過按摩、推拿、針灸、泡腳、葯貼等傳統中醫理療手法進行緩解,可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這是中國文化國際化推廣領域一個最容易被接受的切入點。本次文化遺產節現場中國代表團的成功案例就是這樣一個良好的契機。同時,中國代表團充分利用文化遺產節的現場演示,將中國傳統五禽戲、易筋經等健身氣功方法結合民族歌舞,以藝術的形式展現在中東觀眾面前,並通過台下的進一步交流,將「未病先治」、「預防為主」的中國傳統養生理念進一步作了普及推廣,這也是中國傳統養生文化中極為重要的一部分。
上海海華小學學生來到現場展演少年太極
王會儒教授說: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向傳統文化吸取智慧是實現中國夢的動力源泉;民族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發展,可以為世界提供中國的解決方案。本次文化遺產節武術養生與海派中醫有機結合,積極響應了國家「一帶一路」倡議,根據中東地區市場需求,通過實踐案例的切實落地做了深度交流和展示,並得到主辦方高層的認同。本次中國代表團以志願者方式組織進行,在60天的文化活動中做出了艱苦努力,意義重大,也為中醫和體育養生文化在中東地區的傳播推廣開拓了一個窗口,為未來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