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怎麼,人民的好醫生李月華去了美國?

怎麼,人民的好醫生李月華去了美國?

原題 今日醫患關係 讀《訴苦》所想到

文/范建

1972年12月19日,人民日報刊登了通訊《人民的好醫生李月華》,想來,六0前的人一定是人人皆知。文章講述的是安徽泗縣一個鄉下醫生多次夜晚出診救治病人,最後積勞成疾以身殉職的故事。如今,李月華這樣的醫生少之又少了,卻出現了大量醫患對立的可怕而可嘆的案例。今天我讀了美國詩人威廉.卡洛斯.威廉斯的詩《訴苦》,就好像李月華又復活了,會不會也跑到美國去了?

請看威廉斯的《訴苦》——

他們請我,我就走。

一路冰天雪地,

午夜已經過了。

一股雪花陷入,

凍硬的車轍中。

屋門打開。

我微笑,走進去,

抖掉寒氣,

一位偉大的婦女

躺在床的一側,

她病了,也許嘔吐

也許是在費勁,

分娩第十個

孩子。高興啊高興!

夜是一間屋,

為情人而滅了光亮。

太陽透過百葉窗,

送進一根金針!

我撥開她眼上的頭髮,

觀察她的痛苦

充滿著同情。

威廉.卡洛斯.威廉斯是20世紀受意象派影響的偉大詩人之一。它以鮮明、準確、含蓄和高度凝鍊的意象,生動形象地展現事物,並將詩人醫生的瞬間的思想感情溶化在詩行中。威廉斯把病婦比作「偉大的婦女」,可見他作為一個醫生與病人的感同身受,他對病人傾注的不僅是尊重,更是敬畏。這要在中國,還不定怎樣冷眼看這個病秧子呢。

醫生是微笑地走進屋的,「抖掉寒氣」一定連帶一系列為病人著想的動作。像脫衣、搓手、預熱等。他要讓病人感覺到溫暖和體諒。

看看我們的李月華也是這樣——

「就在生下小冠英第五天的深夜,外面下著鵝毛大雪。李月華坐在床上看書,直到11點多才睡下。朦朧中她彷彿覺得有人踏雪走到門外。"是不是有急診?"她立即起身點燈,問道:"誰呀?"外面一位老大娘顫抖的聲音回答說:"月華,俺外孫子沒氣了。" "我就來!」

……

然而,《訴苦》中帶有人性溫度的是醫生面對病婦生了十個孩子高興地向她祝福。

「她病了

也許嘔吐

也許是在費勁

分娩第十個

孩子。高興啊高興!」

顯然這是詩歌縮略後的濃縮。它體現了在人性的社會裡相互關愛和祝福。要在我們這裡,會不會因為這個婦女沒有完成計劃生育,正在受著暴力語言的責罰呢?據說有的醫生在接生中就氣急敗壞地說:「喊什麼喊!現在大喊大叫啦,誰叫你當初快活呵,不搞計劃生育呀。活該」!

人民的好醫生李月華卻是這樣做的——

「那是1962年的冬天,李月華的男孩小冠軍剛滿3個月的時候,她去為鄰居趙二姐接生。產婦分娩很順利,剛生下的女孩小金葉非常可愛.當時,趙二姐丈夫不在家,沒有照應,李月華從自己家裡拿來米面、紅糖、雞蛋,親自做好送到趙二姐床前。後來,趙二姐突然生了病,經過李月華細心治療和護理。」

在威廉斯的筆下,醫生再現的是人性關愛,是以意象時空變換組接的詩行,用「為情人而滅了光亮」來張顯人性關懷。注意,這裡有了一個在中國人看來別有意味在外國人看來是人性的稱謂「情人」。然後,詩人的筆鋒陡然一轉,「太陽透過百葉窗」,光明來了!醫生輕輕地撥開病人的頭髮,為她作精心地診療。對此,即使再嚴重的病情,當面對這一溫暖的動作,此一精神慰籍也使病體好了一半了。

就像李月華一樣——

「難怪人們說,李醫生給俺看病,』藥方沒開俺的病就好三分!』 "

威廉斯不是一個專業詩人而是一個醫生(國外從沒有靠政府工資吃飯的專業作家),而在中國當代,功成名就的詩人全是專業的。在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的作協里,旱澇保收,享受著固定工資和簽約。像威廉斯這樣作為主業是醫生的詩人,在中國不說是絕無僅有,也是寥若晨星。

在我的印象中,醫生多半是冷酷的。他們不苟言笑,在每天的門診中,我們只會看到從不正眼看你的中國醫生只會對著屏幕在鍵盤上敲敲打打開方,自從有了電腦,已有多年不寫病歷,300元自費的特需醫生一個人同時看五個病人(兩分鐘一個)而讓他的學生問診作記錄……與威廉斯筆下感情豐富的詩人判若二人。在一個深夜裡,美國醫生出診去了一個農家,他對著那個農婦,認真和藹地詢問病情。他用愛憐的眼光看著她。他耐心地聽著病人的訴苦聲。寬慰她,愛憐她,為她找出病因。從《訴苦》的詩行里,我們又看到了中國的好醫生李月華——

「一天深夜,李月華給一個難產的婦女接生回來,一進屋就低頭坐在床沿上,紅腫的眼睛裡凝著淚花.她丈夫趙斌問她出了什麼事.李月華難過地說:"我守了3天3夜……大人保住了,可是,孩子……沒了。"

兩相對比,我們驚奇地發問,李月華真的跑到美國去了嗎?

威廉斯的詩歌特點有兩個。一個是他主張客觀主義,就是主張把自己的思想融入時代共鳴的客觀現實,反對主觀議論和感情介入。有些類似於新聞文本中所揚棄的以我為中心的評論和煽情。另一個主張是詩寫文本的內容必須納入本土生活。這有點接近於我們熟悉的民族主義的風潮。

威廉斯是一個相當有個性的詩人。不媚俗,更不惟當紅詩歌大咖。他提倡「只有新的,才是好的」的美國化詩歌理念,他的「重新回到現實生活」的創作思想是他與1948年獲諾貝爾文學的美國詩人艾略特詩歌觀念背道而馳的主要原因。

美國詩人龐德是意象派詩風的創始者,儘管威廉斯也深受他的影響,但威廉斯的意象派卻與原創有所不同,原創的意象注重聯想、暗示、隱喻,使意象成為有待翻譯的密碼。而威廉斯則崇尚客體,主張有一說一,從客觀的直來直去走進眼前的看得見的社會,而不搞文字拐彎抹角的遊戲。他把重點放在詩的具象性上。

在威廉斯的《訴苦》中,痛苦就是痛苦,同情就是同情。讓「夜」與「太陽」這一天時,在私密的空間轉換的這一意象中,融入人性的歡愉和人間的自由與平等,從而讓情感和思想融合在意象中。在一瞬間,這種詩化的語詞不假思索、不花樣翻新,而是自然而然地體現。詩行短小,簡練生動,意象跳躍,真正還原出去偽存真的天然色。

《人民的好醫生李月華》成了中國新聞傳播專業莘莘學子學習的經典篇章,當我們讀到最後那句發人深省的話不無感慨——

「她『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偉大共產主義精神,將永遠激勵著千千萬萬人奮勇前進。」

面對我們的醫患關係掩卷長思,從威廉斯所處的20世紀到現在的21世紀,大半個世紀過去,我們多次說教的「精神」咋不起作用了?而威廉斯的詩在美國未作精神傳承,親密的醫患關係咋就永續落實在行動上?

圖片來自於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健譚論 的精彩文章:

TAG:健譚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