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情感 > 雜談碎碎念

雜談碎碎念

在我生命的前十八年里,在我的家鄉,父母長輩所灌輸的,是一些更聚焦於平穩的上升的方式:

大學畢業以後,拿個不錯的文憑,回到家鄉小城,考取事業編製或公務員,而後公積金貸款買房,相親找一個門當戶對的對象,接著娶親生子,幸福白首,這種人生模板,在他們看來,是完美的。

但是,我卻不喜歡這樣,或許是因為天生不擅長交際,維護不了小城裡熟人社會關係網,或許是因為天性喜變化,受不了一眼便能望到盡頭的平淡與乏味。

在北上廣這樣的一線城市裡,你可以選擇更多的人生,也可以看到更多的可能,回頭想想自己,從一開始的大學志願填在外省,從最初的寒暑假工地歷練,到雲南轉戰山東的箇中滋味,不就是為了見到更大的世界么?

來上海大概也有一年多了,縱然上海給了我擁擠的交通,高度的競爭和忙碌的生活,但它也給了我自由和選擇。時至今日,雖然遠談不上已經擁有了想要的生活,但是至少有底氣拒絕自己不喜歡的日子。

其實小城市有小城市的好,一線城市也有一線城市的優勢,二者很難說孰優孰劣,究竟要怎麼選,很難蓋棺定論,說到底,還得看你自己。

說到這,我就想起了一位大學師哥,他當初在校園的時候,可以說是風雲人物,畢業以後,他和 許多懷揣夢想的年輕人一樣,一頭扎在北上的人潮里。出來將近倆年,彼此少了聯繫,只是聽同學說他就職的企業頗為不錯,領導也很是器重,隱約有提拔之意。想起他曾經意氣風發的面孔,我猜想他這種上進之人,必然是能混得出人頭地。

可是幾個月前偶然一次聊天,他卻告訴我:回去了,現在不在北京了。我問他是不是帝都壓力多大,難以忍受?他苦笑搖頭,告訴我,自己是獨生子女,父母又是老來得子,入金都已六十高齡,年前爸爸大病一場,讓他更加於心不安。記得以前在家的時候,爸媽天天做上一桌子飯菜,自從去北京以後,家裡伙食都是對付著過。年前回家,發現爸爸的白髮又添了不少,自己的卧室媽媽每個禮拜都在打掃,他忽然就覺得,北京好像也沒那麼好。

他說,現在自己找了一份輕鬆的工作,每天上班之餘,還能陪老媽逛街,陪老爸下下棋。晚上的時候,還能一個人安靜的看看書,記得在北京的時候,想看書,卻怎麼也靜不下來。這裡雖然沒有帝都的繁華,但卻讓他覺得心安,最重要的是,每天都能吃到老媽做的紅燒魚。

我也和一些待在家鄉工作生活的朋友有過交流,問他們為什麼不來北上廣?在大多數人的腦海里,是沒有去一線城市闖蕩的想法的。他們覺得,有房有車有妻,生活安穩,父母常見,就是自己想要的幸福。待在家鄉的佛系青年們,對待家鄉溫馨平淡的生活,安於現狀倒也自得其樂。

其實我倒覺得,如果自己的內心沒有方向,在哪裡都是北上廣。一線城市於年輕人而言,是機遇自由,夢想可能,也是漫漫長夜,異鄉孤旅。倘若你是一個希望生活擁有更多變化的人,並且,將這種變化看作生命里最重要的一部分,那麼你自然該留下拼搏。而佛系青年身處哪個城市都是佛系,沒有黃沙萬里覓諸侯的抱負,徒留下來也不過是虛度光陰。

該走該留的關鍵不是你在哪裡,而是你的心態。一座城市值不值得你留下,無非是,這裡有沒有你在乎的東西。

所以,找到你內心所需,留在那個你最難割捨的城市,心甘情願的為之努力,才是重要的。

盼每一個留在北上廣的人得償所願。

也願每一個留在家鄉的人平安喜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生若只如初戀 的精彩文章:

行走的家鄉

TAG:人生若只如初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