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個燒餅 讓晚年的鄭板橋淚如雨下

一個燒餅 讓晚年的鄭板橋淚如雨下

河南鄭州一個保姆在電梯里連續毆打她所帶幼童十四拳的視頻在網上引起軒然大波,無數網民留言痛罵她「禽獸不如」、「天理難容」……

相比之下,古代筆記中極少見到這樣的案例,雖然史料上記載,那時負責照顧孩子的保姆——尤其是奶娘,也存在著「必高其值,且恆以去挾主人,而又不盡心哺兒」的現象,但總的來說,她們還是盡職盡責,甚至舍己育兒,留下了很多溫情無限的故事,被古人用飽含深情的筆墨,記錄在了紙上和心頭。

事之如母

隱瞞身世十幾年

「食祿千萬鍾,不如餅在手,平生所負恩,豈獨一乳母!」鄭板橋這首名詩所吟誦的,正是自己的一段親身經歷。鄭板橋三歲時,生母就去世了,家中又貧寒,生活十分拮据,所以史料記載他「少孤寒」,全靠一位姓賴的乳母悉心哺育才活了下來,有一年趕上饑荒,大人都吃不上飯,小孩子更是嗷嗷待哺。賴氏每天早晨要去集市賣東西謀生,便把小鄭燮(板橋本名)背在身上,用一文錢買一個燒餅,放在他手裡讓他慢慢吃,再去忙其他事……直到晚年,鄭板橋回憶起這一幕,依然淚如雨下……

在古代,像賴氏一樣的乳母或保姆,其實還有很多很多。

咸豐庚申(公元1860年)年間,中國陷入全面戰亂。在南方,太平天國連續作戰,攻下江蘇多座重要城市;在北方,英法聯軍侵入北京,火燒圓明園……而戰火紛飛下的黎民百姓背井離鄉,過著顛沛流離,朝不保夕的生活。

《清稗類鈔》記載,當時吳中有一戶姓程的人家,家中有一婢女,嫁給了當地一位姓葉的農民,生養了幾個孩子。太平軍攻來時,程家所有人都逃到鄉下,暫居在葉家,「財物悉寄焉」。農村生活本就艱苦,戰亂更使得飢餓、瘟疫接踵而至,城裡人受不得這個苦,「不數年,程家屬相繼死,僅遺一幼子,在襁褓中」,不久,葉姓農民也因病去世,家中只剩下一個寡婦帶著一大群孩子——其中包括程氏的遺孤。

從此,這個寡婦便咬緊牙關,節衣縮食,克服重重困難撫養這些孩子,對其中程姓的遺孤格外的好,要求也特別的嚴格,而遺孤從來不知道自己的身世,跟其他幾個孩子一起管她叫媽媽。

時光荏苒,幾個孩子長大成人,寡婦「為程子聘鄰村一女為妻」。成婚這一天,按照規矩,媳婦要拜婆婆,程子把寡婦請出,「將以新婦見」。而寡婦出得屋來,卻對著媳婦拜了兩拜,滿堂的客人都驚呆了,程子更是大驚失色,寡婦說:「我非新郎之母,乃程氏婢也,主人不幸遭亂,流離死亡殆盡,我以郎君年幼,無人管束,故十餘年越主婢之分,冒母子之名,今敢不道其實耶!」

接著,寡婦把十幾年前程家的遭遇原原本本講述了一遍,又將程家寄托在葉家的錢財統統拿出來歸還給程子,「程子欲分其半以與婢,不受」。程子拗不過她,於是堅持奉養她終老,「乃使其妻以姑(婆婆)事之,而己仍呼為母焉」。

同樣與被哺育者並無血緣關係,但是後來卻「事之如母」的,還有不少。清代有位名叫陶東明的名士,他的兒子陶開永,從三個月開始就交給一位姓周的奶娘照顧,「撫之如己出」。在當時,奶娘這個行業也是「稀缺資源」,前面講過,往往存在著要高價、動不動就以離職要挾主人的情況,而這樣的奶娘又很少盡心哺育孩子。周氏則相反,只要合適的費用,「多給之不受也」。幾年之後,陶東明去世了,其妻張氏想不開「以身殉」。那時陶開永只有八歲,全靠周氏撫養成人。而陶開永娶妻生子之後,一直感激周氏的恩德,「奉養如慈母」。可是周氏只要閑下來依然跟著其他的雜役婢女一起做工,陶開永流著眼淚請求她不要這樣,周氏說:「我就是個勞碌命,不幹活反而不踏實。」陶開永身體不好,體弱多病,後來就讓周氏幫助自己操持家政,「有條不紊,不知者以為母子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經濟網 的精彩文章:

3000年文明毀於空襲!敘一寺廟遭土耳其襲擊破壞

TAG:中國經濟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