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古代痛風也流行,一個七味葯的古方就能搞定

古代痛風也流行,一個七味葯的古方就能搞定

痛風在古代的時候不叫痛風,古人通常會將一種疾病分成一個大類,比如婦科病是一類,兒科病是一類,脾胃病是一類,還有一類就是痛風。但是,痛風在古時候並不叫痛風,而是被人稱作「腳氣病」。

當然這個名稱當中的「腳氣」二字說的並不是我們所知道的那個腳氣,而是說患上痛風之後,患者的腳就會變臭,因為痛風石多長在患者腳上,古人也並不知道有什麼尿酸結晶、痛風石之類的名稱,只是將其統稱為「腳氣病」。

古代痛風也流行,一個七味葯的古方就能搞定

古時候有很多種治療腳氣病的方法,其中以雞鳴散最為有效,只要有痛風的情形,使用雞鳴散一般都會治癒。而這種方法也是現代臨床上,經過許多痛風患者使用過後,普遍反應有效的一種方法!

隋朝有一本書,叫做《諸病源候論》,相信很多對中醫有研究的朋友都對這本書不陌生。在這本書當中,主要探討的就是疾病的病理病機,可是對於疾病的治療方法卻很少提及,只有導引之術。但唯獨對痛風 的治療進行了解說。《諸病源候論》當中有很大一部分內容都是在討論如何進行「腳氣病」的治療,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痛風。由此可見,痛風從隋朝開始就已經在百姓當中流行開來。

古代痛風也流行,一個七味葯的古方就能搞定

腳氣病的由來

根據孫思邈的《備急千金要方》記載,腳氣病一開始並沒有,但是永嘉之亂之後,很多北方的人跑到南方之後,這類疾病就開始流行開來,後來有幾個和尚醫生,治療此病的療效非常好,幾乎百分百痊癒,這對於現代人來說幾乎就是一個天文數字呀。

腳氣病為什麼得之於腳

腳氣病在古代也叫風毒,按照經絡的循行,肝脾腎三臟都是從腳開始,而這三臟最容易被寒濕所中,所以此病一般都從腳開始。如果不斷加重,才會上身,才會分布在四肢各個地方。

腳氣病為什麼一開始不被發覺?

腳氣病一般都是在其他病發作的時候一起發作,也有的是喝酒之後就發作了,一般是男人發病比較多,也有婦人發病的情形。開始時,腳氣病有很多表現,但是主要表現在肝脾腎三臟上,一般都有小便不利的情形。

古代痛風也流行,一個七味葯的古方就能搞定

腳氣病的原因

《備急千金要方》記載:在濕冷的地方待久了,因醉酒入房做愛,汗出當風取涼,這三種情況都是得腳氣病的原因。

所以,痛風也是歷節病、黃汗病,張仲景治療這個疾病有專方,比如黃芪桂枝芍藥湯、桂枝附子湯等方。

腳氣病如何治療

古代治療腳氣病有多種方法,其中以雞鳴散為主方,只要有便秘的情形,用雞鳴散治療一方一個準。組成如下:

?雞鳴散

檳榔7枚,陳皮30克,木瓜30克,吳茱萸6克;桔梗15克,生薑(不去皮)15克,紫蘇莖葉9克;7味,以水900毫升,煎取600毫升,分溫日三服。

此方在雞鳴時分冷服,一般第三天開始出現腹瀉,醫書記載「服此葯至天明,大停當下一碗許黑糞」,腹瀉完豁然如失,效果奇快!

此方來自何處

這個方是我家傳用來治療濕腳氣的標準方,療效顯著,但是並不是祖上發明的,而是《朱氏集驗方》中的一個方而已。這也再次證明了中國古代醫學的偉大與不朽!

除此之外,還有幾個備用方:

第一種是對有陰虛熱者,脈來細小、數,腳疼痛,用竹瀝湯。

?竹瀝湯

材料:竹瀝200毫升,甘草、秦艽、葛根、黃芩、麻黃、防己、細辛、桂心、乾薑各10克, 茯苓15克,防風、升麻各7克,附子20克,杏仁15克。

後14味葯以水900毫升,煎取600毫升,趁熱加入竹瀝,分溫日三服。

第二種則是對脈浮大,為表證者,用小續命湯,這個方效果非常好。

古代痛風也流行,一個七味葯的古方就能搞定

?小續命湯

材料:麻黃(去節)10克,人蔘10克,黃芩10克,芍藥10克,炙甘草10克,川芎10克,杏仁10克,防己10克,肉桂7克,防風15克,附子20克。

以上11味葯以水900毫升,煎取600毫升,分溫日三服。

第三種是對脈沉,但是有小便不利的情形者,這種情況下服用越婢湯。

?越婢湯

材料:麻黃12克,石膏25克,白朮12克,附子5克,生薑9克,甘草6克,大棗15枚。

以上7味葯以水900毫升,煎湯600毫升,分溫日三服。

註:本文內容僅為普及中醫常識,不做為處方,如有需要請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雲南中醫 的精彩文章:

小兒推拿治療感冒後遷延不愈的咳嗽

TAG:雲南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