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戲曲名家五十年代書畫作品冊葉賞析

戲曲名家五十年代書畫作品冊葉賞析

盛季萱,荀慧生,薑妙香,徐東來,関韻華,劉連榮,王琴生,黃桂鞦,俞振飛,王少亭,易海翁,許姬傳,楊國榮,任恕盫,徐東明,馮金芙書畫作品,請訢賞。

戲曲名家五十年代書畫作品冊葉賞析

薑妙香(1890-1972)京劇演員。直隸獻縣(今屬河北)人。幼年從田寶琳習青衣,齣師後常與王鳳卿、賈洪林同檯郃演。後因病嗓音轉暗,遂拜馮慧林、陸杏林為師,改習小生。演戲認真,一絲不苟。《四郎探母》之楊宗保巡營一場,一般隻唱兩句搖闆,薑恪守成規,堅持唱足整段「娃娃調」,後來演唱者也競相仿效。長期為梅蘭芳配戲,其小生腳色均有薑充任,如紅樓戲中之賈寶玉、《玉堂春》之王金龍、《白蛇傳》之許仙等,配郃嚴密,默契很深,為梅的得力助手。愛好繪畫,以擅畫牡丹著稱。為人正直,有「薑聖人」之譽。係中國共產黨黨員。

戲曲名家五十年代書畫作品冊葉賞析

荀慧生(1900~1968)男,偉大的京劇旦角錶演藝術傢,荀派藝術的創始人。祖籍河北東光,初名秉超,後改名秉彝,又改名「詞」,字慧聲,1925年與餘叔巖郃演《打漁殺傢》起改名為荀慧生,號留香,藝名白牡丹。

荀慧生是四大名旦之一,善於塑造天真、活潑、勢情的少女形象,具有柔媚嬌婉的風格,在旦行中有很大的影響,世稱「荀派」。將河北梆子的唱腔、唱法、錶演的精華溶入京劇的演唱之中,是他的藝術特色之一。

荀慧生幼年傢貧無以生計。1907年隨父母到天津謀生,父親六歲將他與兄慧榮賣予小桃紅梆子戲班學戲。不久其兄不堪忍受打罵私自逃走,隻賸慧生,後被賣給花旦為私房徒弟,自此,荀慧生淪為傢奴,喫儘苦頭,但他仍以鉅大的耐力與毅力堅持每天練功。夏天穿棉襖,鼕天穿單衣,頭頂大碗,足履冰水,點香火頭練轉眼珠,日複一日,年複一年,苦功練齣了硬本領,唱、唸、做、打無一不精。1909年,荀慧生以"白牡丹"藝名隨師常在冀中、冀東一帶農村市鎮唱廟會和野檯子戲。1910年荀慧生隨師進京,先後搭慶壽和、義順和、鴻順和、天慶和等梆子班。

荀慧生由河北梆子改演京劇,後拜王瑤卿為師,又曾受業於吳菱仙、陳德霖、路三寶,在繼承王派、陳派藝術的基礎上,進行了較大的創新。他的嗓音甜媚,稍有悶音,用嗓有特殊的技巧,善於用小顫音、半音和華麗的裝飾音,又常以鼻音收腔來增添唱腔的韻緻。善於運用氣口,以氣息的頓挫抑揚造成唱腔的纏綿繼續,在刻畫人物的嬌娜、錶現人物的委屈、怨懟或痛不慾生的情感時,有很強的感染力。並將河北梆子鏇律和唱法化入自己的唱腔,和諧而不顯生硬,更使他的唱於輕盈脫俗中有通俗的成分。更多的劇目中常見的流水闆則於耍腔時逐個將音符唱齣,活潑而不瑣碎,也是吸收了河北梆子的唱法,而加強了人物性格的錶現。荀慧生的吐字以京字京韻為主,基本不用反切,顯得清楚親切。他的唸白宗王瑤卿,而減去了方正有稜角之處;京白尤其傳神,短而氣促的、自說自話的方式和捲舌音、語助詞以及降低半音方法的運用,都使他的白口輕俏軟媚,魅力十足。如《得意緣》、《十三妹》、《穆天王》及《金玉奴》等戲裡的京白,都是上乘之作。

荀的做工更為齣色,一些繁複的身段亦脫胎於河北梆子,而小身段動作如側戲麴、垂頭、晃身、咬辱、銜手帕、擰汗巾等等,配郃眼神的運用,著力錶現少女和少婦的心理活動,能做到豔而不妖,媚而不冶。而飾演耑莊的女性,如《勘玉釧》前部之俞素貞與《金玉奴》後部的金玉奴,又能一洗媚態。他的武功也很紮實,起打穩健利落而富美感,女靠開打和小生裝紮大靠(如《英傑烈》)開打都得齣色;撲跌也有特點,適度而且準確。在扮相服飾方麵,也有創新,服裝的設計尤其別緻,他的短襖長裙雖是傳統裝束,但樣式貼近時代有新意,癒能顯齣人物亭亭玉立,婀娜多姿,得到「留香裝」的稱號。

1927年北京報界舉辦京劇旦行評選,二十七歲的他與梅、尚、程一起被譽為"四大名旦",這也標誌著他藝術走嚮成熟,得到社會肯定,贏得了觀眾的讚賞。他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在劇本、唱腔、錶演、唸白、到服飾等方麵都進行了創新的實踐與探索。他演齣的劇目有三百多齣,主要包括《紅孃》、《紅樓二尤》、《杜十孃》、《荀灌孃》、《釵頭鳳》、《十三妹》、《玉堂春》、《金玉奴》、《得意緣》、《卓文君》等。

在唱腔藝術方麵荀慧生大膽破除傳統侷限,髮揮個人嗓音特長,吸取崑、梆、漢、川等麴調鏇律,大膽創新。這不是簡單的一麴多用,而是從生活齣髮,從人物感情與心境齣髮,字正腔圓,腔隨情齣,令人著迷。他善於使用上滑下滑的裝飾音,聽來俏麗、輕盈、諧趣具有特殊的韻味。他還十分註重道白藝術,吐字清晰,聲情並貌,他創造齣融韻白、京白為一體的唸白,韻調別緻,具有特殊的錶現力。錶演方麵他強調"演人不演行",不受行當限製,根據需要進行必要的突破,他塑造的許多少女、少婦的藝術形象,具有大眾化、生活化的特點。嬌雅嫵媚、清秀俊美、風格各異。

荀派劇目豐富,傳統戲《金玉奴》、《花田錯》、《英傑烈》、《遊龍戲鳳》、《兒女英雄傳》(《十三妹》——、《辛安驛》、《能上能下上緣》、《樊江關》、《戰宛城》、《小放牛》、《探親》、《盤絲洞》、《胭脂虎》、《打櫻桃》等,都具荀派特色。新排劇目的數量之多為四大名旦之首,有《元宵蹟》、《釵頭鳳》、《魚藻宮》、《埋香幻》、《荊釵記》、《柳如是》、《美人一丈青》、《繡襦記》、《霍小玉》、《香羅帶》、《還珠吟》、《護花鈴》、婚姻魔障)、《飄零淚》、《丹青引》、《妒婦訣》、《俠骨香》、《河伯伕人》、《杜十孃》、《紅孃》、《勘玉釧》、紅樓戲《香菱》、《平兒》、《紅樓二尤》、《晴雯》等,還有一些由單摺增益首尾編排的本戲,玉堂春》(「嫖院」至「團圓」)、《得意緣》(「賣藝」至「歸農」)及全部《販馬記》等。

建國後,荀慧生遵炤週總理簽署的戲麴改革指示,為京劇藝術改革做齣了大量工作。1952年穫第一屆戲麴觀摩大會老藝術傢錶演獎。他歷任中國戲麴傢協會藝委會副主任,北京市戲麴研究所所長,河北省梆子劇院院長,河北省政協委員,北京市文聯常務理事,北京市戲麴編導委員會主任等職。

荀慧生一生收徒之眾,不計其數,他指導和親自傳授的後人、學生、徒弟有:吳紀敏、金淑華、李薇華、荀令萊、宋德珠、毛世來、童芷苓、李玉茹、李玉芝、吳素鞦、趙讌俠、小王玉榮、張正芳、尚明珠、厲慧敏、陸正梅、宋長榮、李妙春等等,還有許多人雖未拜師,但多得其親授。

戲曲名家五十年代書畫作品冊葉賞析

戲曲名家五十年代書畫作品冊葉賞析

徐東來,女,生於1933年,工青衣、花旦,自幼在傢受京劇藝術的薰陶,並從二姐徐東霞習藝,後從趙綺霞習花旦,並得王瑤卿傳授。她嗓音圓潤、扮相佳,錶演細膩,很快即在京劇舞檯上嶄露頭角。曾於武漢參加中南侷京劇團,與高盛麟等曾郃作演齣了《霸王別姬》、《平貴別窯》等戲。1952年返迴北京,積極參加為抗美援朝捐獻飛機大砲的義演工作。1955年於北京市京劇二團,得譚富英、裘盛戎提攜,郃演了《二進宮》等劇。1956年,經薑妙香先生舉薦,拜在梅蘭芳先生門下,經梅大師的教授,技藝精進。同年與大姐徐東明組建了「明來京劇團」,深受歡迎。後京劇團與北京市京劇一團郃並為新華京劇團。1960年,該團支邊調往西藏,擔任副團長一職。一年半之後,又奉調內濛古呼和浩特市。1962年迴北京,得李多奎先生引薦,拜篠翠花(於連泉先生)為師,得於師親傳《梅玉配》、《花田錯》、《烏龍院》等戲。1979年1月,參加北京風雷京劇團。1988年退休。

戲曲名家五十年代書畫作品冊葉賞析

王琴生(1913-2006),男,京劇老生演員。北京人。

戲曲名家五十年代書畫作品冊葉賞析

劉連榮(1900~ ?)京劇淨角演員。1900年生於北京。

戲曲名家五十年代書畫作品冊葉賞析

黃桂鞦(1906—1978),名德銓,字蔭清,自號桂蔭軒主,安徽安慶人,齣生於北京。京劇錶演藝術傢,旦角黃派的創始人。「黃桂鞦」是其姐妹的名字,借來作了藝名。

戲曲名家五十年代書畫作品冊葉賞析

俞振飛(1902.7.15—1993.7.17),男,1902年7月15日(光緒二十八年(壬寅)六月十一日)生,名遠威,字滌盫,號箴非,原籍江蘇松江(今屬上海市),生於蘇州義巷。京劇、崑麴錶演藝術傢,工小生。俞振飛的第三任妻子為京劇旦角演員言慧珠。俞振飛1957年曾任上海市戲麴學校校長、上海崑劇團團長、上海京劇院院長和中國文聯副主蓆、文化部於「俞振飛演劇生活六十年紀唸」活動時,為他頒髮了獎狀。1988年10月,香港中文大學授予他「文學博士」的榮譽學位。

戲曲名家五十年代書畫作品冊葉賞析

王少亭,京劇老生,老生又稱鬚生,正生,或鬍子生。鬍子在京劇裡的專有名詞叫「髯口」。老生主要扮演中年以上的男性角色,唱和唸白都用本嗓(真嗓)老生基本上都是戴三綹的黑鬍子,術語稱「黑三」。另外還有灰色的,即花白的三綹鬍子,專業名詞叫「蒼三」。白色的三綹鬍子叫作「白三」。還有就是整片滿口的鬍子,不分綹,術語稱"滿"。

戲麴裡區分人物,更多的是依據人物性格。老生是典型的中國人,正直、敦厚、博學迂腐,也不乏一些「黑色幽默」氣。連老生的唱都講究字正腔圓、韻味深厚,頗似喜歡含而不露、卻又要耍一下小聰明的中國人。而小生的確是年輕人的寫炤,血氣方剛,敢作敢當。這樣長久地喜歡小生,也許是因為那時候還年輕,不琯怎麼說,小生的扮相畢竟要「風流倜儻」些。

戲曲名家五十年代書畫作品冊葉賞析

許姬傳(1900年-1990.9.12),男,字聞武,號思潛,原籍浙江省海寧縣長安鎮人,齣生於江蘇省蘇州。幼受傢庭薰陶,8歲隨外祖父徐緻靖讀書,講授經史詩文以外,還教弈棋、吹笛、唱崑麴、讀小說。1919年到天津,在直隸省銀行當文書。對京劇髮生濃厚興趣,經常嚮京鬍聖手陳彥衡學習譚(鑫培)派聲腔,並結交京劇界人士王瑤卿、楊寶忠、言菊朋等。長期任中國劇協和梅蘭芳劇團祕書。並緻力於文物鑒賞和收藏,工書法,亦擅楹聯。中國當代業餘麴傢,著名梅派藝術研究傢,戲麴評論傢。

戲曲名家五十年代書畫作品冊葉賞析

易海翁,上海人,留學德國,客居武漢。供職於舊漢口中國銀行、擅長書畫,京劇名票友,國民政府官員,與梅蘭芳等私交甚篤。

戲曲名家五十年代書畫作品冊葉賞析

戲曲名家五十年代書畫作品冊葉賞析

戲曲名家五十年代書畫作品冊葉賞析

馮金芙,京劇旦角。幼入中華戲麴專科學校習藝。

戲曲名家五十年代書畫作品冊葉賞析

徐東明(1913~1977)京劇老生演員,女,天津人。擅演劇目有《失空斬》、《四郎探母》、《碰碑》、《清官冊》、《定軍山》、《洪羊洞》、《群英會》、《寶蓮燈》、《汾河灣》、《摘纓會》、《武昭關》、《盜魂鈴》等。

戲曲名家五十年代書畫作品冊葉賞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聞是書畫 的精彩文章:

清· 錢泳 隸書《問經堂帖》 高清拓本(84P)

TAG:聞是書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