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四個區塊鏈迷思

四個區塊鏈迷思

引言

一封情書

我藏不住你,擔心被別人注意。

工作都不想管,只想帶她繞地球轉。

She"s over stunned, under spotlight.

她的美只在我眼中,哎呀其他人不會懂。

—Spotlight, MJ116

讀者朋友,不要懷疑自己,你並沒有點錯鏈接。以上這段情話,是我為了緩和我們第一次尬聊的氛圍,同時展示對區塊鏈的熱愛,不得已而為之,刻意摘抄的一段歌詞。如果沒有特殊情況,以後也會沿用這個儀式化的行為。

在一個去中心化的開放環境中,各種違背信仰、為私利而扭曲事實的糟粕極其肆虐。正因如此,區塊鏈福音戰士肩負了歷史使命,翻滾打磨、吸收日月精氣,決心做好清流里的一顆鵝卵石。

今天,聊一聊我眼中的四個區塊鏈迷思。

01

數字貨幣、ICO是龐氏騙局?

數字貨幣以及ICO並不是憑空捏造的投資產品,而是實際存在的數字資產。不僅如此,數字貨幣多數具有不可逆性、不可篡改性、高度可獲性、無需許可,等傳統物理資產不具有的特性。ICO是把無需許可的特性發揮到極致的產物——一個居住在中國的投資者,可以零門檻、無障礙的在最早期投資一個心儀的項目,無論項目團隊在世界上的哪一個角落。不但多元化、民主化了投資渠道,更幫助了鮮活的信仰成為現實。

任何一種資產,投資者實現資本利得的前提自然是它價值的提升。數字貨幣和ICO的價值取決於它的廣泛採納和應用——舉個例子,如果比特幣成為了全球通用的貨幣,那麼它的「市值」理應代表全球貨幣流通總價值。對於投機的市場參與者來說,「廣泛採納」等同於「廣泛投機」。因此,在他們眼中,數字貨幣自然是龐氏騙局。由於任何一種資產都無法避免投機行為,如果因此就判定數字貨幣為龐氏騙局,那麼貴金屬是否也是龐氏騙局?有人會說,黃金有其自身的內在價值,具有稀缺性、耐久、帶有飾品的工具性。然而,在所有的黃金交易中,又有多少是基於它的工具性呢?新興的數字貨幣層出不窮,但這一事實並不能否定特定的數字貨幣的稀缺性——人們也可以不斷通過自然發掘和人工合成手段「創造」新的貴金屬,但又有幾個可以成為「黃金」呢?「Value does not exist outside of human consciousness」,世上本就不存在客觀的「內在價值」。

我們無法否認目前數字貨幣市場中監管的缺失和投機行為的猖獗,但不能因此否定其所創造的價值,無視其深遠的社會影響。我認為,本末倒置,將它們籠統的理解為龐氏騙局,是極其短視的。

02

去中心化的數字貨幣、區塊鏈項目無法實現真正的規模化應用?

比特幣的交易吞吐量受制於區塊大小(目前為1MB)和基於動態難度調整的出塊時間(目前為10分鐘),因而被人為限制在平均每秒7筆確認交易(由於隔離見證減小了交易大小,理論上平均確認速度略有提升)。尤其在近期由於交易量的猛增,mempool中積壓了大量待確認的交易,如果想要讓交易迅速礦工被確認,需要支付巨額的交易費用。相較於諸如Visa的每秒可以處理24,000筆交易的中心化交易結算媒介,許多人認為去中心化的產品無法實現規模化的應用。

事實上,即便在不改變比特幣基本架構的情況下,單單通過調整區塊大小或出塊時間,就能大幅提高比特幣網路的交易吞吐量。比特幣現金(Bitcoin Cash)就是這樣的例子,它將區塊大小調至原來的8倍,因此實現8倍於比特幣的交易吞吐量(不僅如此,比特幣現金團隊甚至在計劃取消區塊大小限制)。同樣的,通過變更共識機制、底層數據結構等數字貨幣的基本架構,網路交易吞吐量也可以得到大幅提升。比較典型的例子是Bitshares的DPOS(delegated proof of stake),IOTA的Tangle(圖狀結構取代鏈式結構),Raiblocks的DPOS+lattice架構。這些架構變更分別可以達到100,000,500,7,000的理論交易吞吐量(注意,是「理論」吞吐量)。IOTA獨有的確認機制甚至取消了「交易費用」存在的必要。

既然如此,比特幣為什麼不能採納以上的方案呢?因為比特幣核心開發團隊(Bitcoin Core)的野心是徹底保證完整節點的去中心化、零延時交易從而無限規模化。具體技術實現我們會在下文中的第四點區塊鏈迷思中提到。

誠然,目前區塊鏈技術上暫不成熟,並且對規模化應用的支持也絕非區塊鏈唯一的技術瓶頸。但我認為,基於現狀而得出的去中心化產品無法規模化應用的結論,是靜態思維的產物。我們應該接受成長性思維,謙虛耐心地擁抱未來。

03

數字貨幣、區塊鏈應用的協議完全受少數開發人員控制?

2016年年初,比特幣核心開發者Mike Hearn在Medium發表了自己對於比特幣社區在短期內無法對規模化實現達成統一意見的無奈,並表示比特幣已死,自己不會再參與比特幣的開發。隨後的幾次由各個利益團體牽頭的比特幣協議峰會似乎也證實了這個社區一盤散沙,無法達成意見共識。

然而,在一年以後的2017年8月1日,從第478558個區塊開始,比特幣實現了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硬分叉(hardfork),比特幣現金應運而生。從此,「大/小區塊簇擁團體」(big/small blockers)的利益訴求通過不同的開發和運營團隊得到了各自的表達,並且用事實證明了區塊鏈協議的開發不受任何單個利益團體牽制,任何個體都可以參與並且「用腳投票」。

另一個十分耐人尋味的例子是以太經典(Ethereum Classic)。同樣在2016年年中,以太坊平台上推出了去中心化自治機構(DAO),實現以「代碼即法律」(code is law)的,數字化團體自治願景,並且得到了數千萬美金的眾籌。然而,在短短一個月以後,DAO的代碼漏洞被利用,大筆投資者的資金在一定期限內將被挪走。因為「代碼即法律」,唯一能夠阻止這一切發生的辦法是用新的代碼(硬分叉)回滾黑客的行為。自然的,以太坊社區出現了意識形態上的分裂——一部分社區成員認為「代碼即法律」的原則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應該被違背,通過硬分叉回滾交易是對意識形態的褻瀆;社區的另一部分成員認為DAO的成功與否對以太坊整個平台的未來舉足輕重,不能因小失大。於是,堅持「代碼即法律」的團體在以太坊回滾交易以後繼續維護原先的區塊鏈,稱之為以太經典,至今依然較為活躍。

我認為,區塊鏈協議開發受少數人控制的想法,是用中心化思維對於去中心化產品的解讀。並且,除了開發者以外,礦工和用戶的參與,都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區塊鏈項目的走向。事實一再證明,區塊鏈協議是世上碩果僅存的,真正意義上的開放式參與模型。

04

比特幣的閃電網路(Lightning Network)是中心化、私有化的陰謀?

上文提到,閃電網路可以徹底保證比特幣完整節點(fullnode)的去中心化,並且實現零延時交易,這是怎麼做到的呢?首先,增大交易吞吐量的同時,比特幣全局賬本(public ledger)的大小也會等比增長(目前已為150GB左右)。比特幣核心開發團隊認為比特幣全局賬本的大小會限制全球比特幣完整節點的數量,因此盲目的擴大區塊大小不是一個長久的策略。當然,也有一些其他的數字貨幣實現了諸如壓縮數據、按賬戶總額合併未被使用的交易(UTXO)、賬本分區(sharding),等減小賬本大小的方案,但是同理,都無法無限制的規模化全局賬本。

因為真正的無限制規模化全局賬本,只能取消比特幣交易對於全局賬本的依賴。比特幣核心團隊的想法是將全局賬本作為結算層(settlement layer),而把小額交易(micro transction)移至線下合約(offline contract)。這樣一來,只要能夠通過機智的演算法保證所有線下合約最終都可以在賬本中被結算(settle),這些交易便只需要用戶之間互相定下並交換合約數據,在結算之前就無須被存儲在賬本中了。

是不是有些晦澀難懂?我們舉一個例子。我每天都會光顧同一家咖啡廳,咖啡廳店員為了保證能夠收到我支付的比特幣,必須等待我每次消費時的比特幣交易得到礦工確認並存進全局賬本,而我又必須為每筆消費支付給礦工交易確認費用。有一天,我買了一張這個咖啡廳的會員卡,提前支付給了咖啡廳500元。每次消費時,店員會在他自己的筆記本上扣除剩餘金額,並且我們約定好了在30天內,雙方都可以發起結算並且取回剩餘的額度。從技術實現的角度,咖啡廳是閃電網路中的支付通道(channel),會員卡是我和這個通道之間的多重簽名錢包(multisig wallet),我辦卡時預先留存的500元以及我最終的結算交易需要得到全局賬本的確認,而店員筆記本里記錄的我和店員的任何小額交易,都是按照交易發生順序串聯起來的線下智能合約(smart contract)。閃電網路的巧妙之處在於它通過加密演算法的方式保證了任意一方可以在全局賬本中發起並保證結算。並且,假設有一個支付通道連接了所有的比特幣賬戶,那麼用戶只需要辦一張會員卡,就可以完成對任何其他用戶的線下交易。

許多人以為認為支付通道的存在會造成中心化,我認為這是對閃電網路的實現沒有足夠的認識而造成的誤解(更多的技術實現細節可以移步這篇知乎問答[1])。事實上,無論你是否同意應該通過增大區塊而在短期內緩解規模化痛點,閃電網路中對智能合約的靈活運用以及對支付通道中間節點的激勵機制,是目前我看到的唯一能保證區塊鏈交易無限規模化的解決方案。

延展閱讀

比特幣交易機制

說到閃電網路(Lightning Network),不得不提及隔離見證(Segwit);說到隔離見證,不得不提及比特幣先前一直存在的「交易可鍛性問題」(transaction malleability)。而說到「交易可鍛性問題」,又不得不提及比特幣交易的機制。如果李雷想要給韓梅梅一個比特幣,李雷的比特幣賬戶中至少需要擁有先前從別處接收到的,帶有一個以上比特幣的,(可以是多筆)未被使用的交易(UTXO)。李雷將這筆UTXO作為新的交易的「輸入交易」(transaction input),將其中的一個比特幣作為發送給韓梅梅地址的「輸出交易」(transaction output),並且將這筆交易的所有信息用特定的哈希演算法得到交易識別碼(transaction id),發送給比特幣網路。那麼問題來了,原先比特幣交易識別碼的生成取決於用戶的電子簽名,而電子簽名有多種格式都可以被接受。假設韓梅梅想要詐騙李雷,她可以改變李雷所生成交易中的電子簽名格式,取得另一個交易識別碼,讓網路提前確認她的這筆交易,從而使得李雷的輸入交易被使用(不再是UTXO)。韓梅梅通過她「鍛造」的交易得到了李雷的一個比特幣,並且告訴李雷自己沒有收到(因為帶有李雷生成的識別碼的交易會被當成二次交易,被網路拒絕),並且要求可憐的李雷重新發給韓梅梅一個比特幣。隔離見證(「見證」是「電子簽名」在交易數據中的另一個名字)修復了這個漏洞,使得交易識別碼不再取決於電子簽名。現實生活中的李雷並不傻,他會發現他的輸入交易被用於韓梅梅「鍛造」的交易並且已經發到了韓梅梅的地址。然而,在閃電網路中,由於線下合約按照發生順序(通過交易識別碼)串聯在一起,並且無需全局賬本確認,這樣的缺陷會允許惡意用戶首先「鍛造」並結算合約鏈中間的交易,使得比特幣網路拒絕任何餘下的合約結算。因此,隔離見證對於交易可煅性的修復,極大的方便了閃電網路的實現。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6515457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當你不了解一些東西的時候不妨先相信那些」聰明」的人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