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各種幣暴漲暴跌、醜態百出的背後:區塊鏈自身技術仍需迭代 ICO傳銷愈演愈烈

各種幣暴漲暴跌、醜態百出的背後:區塊鏈自身技術仍需迭代 ICO傳銷愈演愈烈

驚弓之鳥,如鳥獸散。

近日,整個數字貨幣市場極不尋常,此前,坊間有傳言稱「郭嘉將在20日出台政策」,這個還未確定來源的消息很快展現出強烈的影響力,幾乎所有的幣種提前展現了政策「可能」來到之後的價格走勢。

市場持續走低,一片哀嚎之下,很多人都將不由自主地將虧損原因歸咎於監管。

但如果我們只停留在監管的話,那麼潛台詞就是,數字貨幣的漲跌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政策,只要接下來政策轉暖,市場自然而然恢復正常,包括數字貨幣背後的區塊鏈技術也就能順利走下去。

真的是這樣嗎?我們不否認當前這個還處於法律灰色地帶的數字貨幣市場是如何的脆弱,但是在比特幣「冰山」底下,或者說在監管之外,一定還存在什麼鮮有人知的原因,讓整個市場經不起一點衝擊、搖搖欲墜。

致命傷:區塊鏈自身技術仍需迭代

2008年,一位自稱中本聰的技術極客在論壇上發布了一篇論文,他將分散式密碼學引入,設想出了一種分散式的、點對點對接、全網廣播的信息系統網路。2009年初,第一個比特幣區塊被挖出,正式宣告這種獨具特色「加密貨幣」面世。

簡單地說,中本聰是將此前已經有的技術協議經過「組裝」而成:運用隨機散列(Hash)對全部交易加上時間戳,將每個一定時間段(10分鐘)形成的交易總和,匯聚成一個區塊,並將每個區塊通過建立於隨機散列的工作量證明(POW)的鏈條,串在一起形成區塊鏈,從而達到不可篡改的目的。

經過將近10年發展,比特幣已經獲得市場認可,從兌換披薩到日本接受比特幣支付,從信仰者到投機者,讓整個比特幣市值已超千億。

但這樣的市值遠遠不能匹配數字貨幣市場中數百萬用戶對區塊鏈底層速度的要求,無論從交易確認速度還是體量來說。

首先是交易速度,全網公布讓每個連網的節點都做同樣的事情,整個網路的帶寬就等於一個網路節點的帶寬,這樣的情況下,比特幣網路只能提供每秒處理7筆交易的服務,這完全不能滿足全球數百萬用戶交易需求。

除此之外,比特幣區塊鏈的交易每10分鐘記錄一次,為了增加支付安全性,在每次新記錄出現後再等50分鐘是標準做法。

在這種情況下,比特幣要想顯著增加活躍用戶的數量是不可能的,相比之下,Visa每秒處理數千次事務,還能輕鬆增加帶寬、擴展技術。

技術缺陷讓比特幣後續的發展距離貨幣的定位越來越遠,近期的投資/投機屬性風頭也有蓋過貨幣屬性的趨勢,如果後續核心開發團隊不能找到更好的辦法進行升級,或許比特幣的未來只能是一種媲美黃金的投資品。

絆腳石:醜態百出IFO、IMO概念幣

哪裡有利益,哪裡就有江湖。

從2017年8月1日,比特幣軟分叉比特幣現金(BCH)現世,經過一段時間的沉澱與炒作,市場相繼出現關於比特幣/以太坊概念分叉幣三十餘種,甚至直接在圈內衍生出一個概念IFO(Initial Fork offering)——這種對標阿西歐,通過分叉主流幣、空投糖果的模式籠絡了大量用戶,一時間引起持幣人瘋狂追捧,主流幣也因此順勢上漲。

信息來源自分叉幣信息站(pieifo.com)

這些打著優化比特幣、以太坊旗號的分叉幣價值幾何?

以BCH為例,它和比特幣共用演算法的(SHA256),礦工可以在兩者之間無縫切換挖礦,雖然對比特幣發起了挑戰,但也在一定程度上維護了用戶將算力投入比特幣的熱情。

現在回顧1個月前熱鬧不已的分叉幣,卻發現,隨著分叉幣熱風吹過,大多數概念幣已經銷聲匿跡,他們的作用似乎只是分叉團隊的自嗨與投機者的狂歡,時間一過,徒留一地雞毛。

除了IFO,還有另一個獨具特色的IMO。今年1月8日,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在《關於防範變相ICO活動的風險提示》中指出,目前一種名為「以礦機為核心發行虛擬數字資產」(IMO)的模式值得警惕。

該提示稱,2017年10月以來,利用這種方式發行的「虛擬數字資產」,包括鏈克、流量幣、BFC積分等代替了對參與者所貢獻服務的法幣付款義務,本質上是一種融資行為。

這些發行成本低,但噱頭「神奇」的幣種到底對整個區塊鏈領域有何促進作用,值得深思。

敗絮其中:ICO基金與資金盤

哪裡有利益,哪裡就是風口。

急劇增長的收益率吸引的不僅是蜂擁而上的散戶,還有各行各業的公司,這些企業囊括了房地產、互聯網、傳統實業等,都想趁著熱點引人注目。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藉助數字貨幣實現財富自由的人,這些掌握大量資金的人聚集在一起成立了數個基金/資本,專門投資區塊鏈項目。

項目被這些基金/資本「包圓」的情況屢見不鮮,這類基金憑藉著財力、資源,一方面極大推動了區塊鏈項目的進展,另一方面則形成了所謂的「莊家」。

幣圈目前仍然屬於少數人的遊戲,市值在急劇膨脹的同時不免吸引了一些糟粕,近日出現的新情況是,已經有多隻玩轉P2P的資金盤跑步入場。這些傳銷式的團隊憑藉著強大的洗腦能力,也在將更多的人拉進幣圈,並有愈演愈烈的態勢。

因此,當我們肆無忌憚地吐槽相關部門要對這些亂象進行整治的時候,更應該保持一種客觀的態度,「不要被技術蒙蔽了雙眼,因為有些人可能根本不明白這項技術是如何工作的。」為了讓行業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保護這部分參與者,「避免群體事件發生」,適當的監管確實會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

「立場決定腦袋」。對於新興技術,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敞開心懷接納,「有的人可能會看到並實現所有的事情,但事實是系統正在為他們工作」,在強烈吐槽市場因為監管/政策突然變天的時候,各位遊戲參與者們,也不妨多些思考和理智。

來源 | 區塊鏈記者圈

文 |林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品途商業評論 的精彩文章:

電視屏幕後大數據:新一代回歸、電視生態進入上升期

TAG:品途商業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