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歐式建築才叫洋氣?那是你沒看到老外怎麼捧中國涼亭

歐式建築才叫洋氣?那是你沒看到老外怎麼捧中國涼亭

最近看到一則新聞,杭州郊區建了一個「巴黎」。

其中埃菲爾鐵塔按照原比例的三分之一還原:

從效果來看,幾乎以假亂真了,除去周圍的一片菜地......

在自己國家建這種外國建築,真是分分鐘齣戲。

在我們印象中,好像都是中國人在抄西方建築。

其實早在300年前,歐洲人就已經開始山寨中國建築了。

更令人沒想到的是,他們抄的最多的,居然是我們隨處可見的小亭子:

這些亭子中不中西不西的,長相都很奇怪。

300年前的老外,為啥鍾情於建造各種土洋結合的小亭子?

這得從中國的一個歷史轉折說起。

1644年,後金軍攻破北京,順治皇帝登基,正式建立清朝。

順治(1638-1661),歷史上順治皇帝死於天花,

當時的滿族人對天花沒有免疫力

荷蘭的東印度公司覺得機會來了,以前明朝不和他們貿易,現在是清朝了,或許可以成功。

荷蘭東印度公司旗幟

一個使團來到紫禁城,想和皇帝談判。

順治皇帝一聽,什麼?想和我天朝上國平等貿易?你們還是老老實實朝貢吧,別瞎做美夢了。

談判遂失敗。

此次北京之行,使團的任務雖然沒有完成,但是卻給隨團的一個人留下了巨大印象。

這人是個畫家,叫約翰。當使團參紫禁城的觀御花園時,他瞬間被中國園林征服了。

約翰·尼爾霍夫(1618-1672)

約翰當時都要哭了,心裡默念一萬句「太美了!」心想:這麼高大上的花園,咱老家咋就沒有呢?

回到歐洲以後,他馬上憑記憶寫了一本遊記,叫《荷蘭東印度公司使節出訪大清帝國記聞》,書中對中國園林讚不絕口。

約翰畫的參觀紫禁城

這書瞬間在歐洲炸開。

因為中國園林徹底顛覆了歐洲人對園林的認知。

歐洲的古典園林講究對稱、開闊、平直,站在一個制高點上,所有景色一覽無餘:

法國 楓丹白露宮

而中國園林不追求對稱,講究「步隨景移」,不管溜達到哪,都可以看到不同的風景。

蘇州拙政園

歐洲人把不對稱的、注重保留自然景觀的中國園林,稱為「優雅的無序」。

他們覺得自己國的花園,連個自由生長的樹都沒有,全部修的齊刷刷,看著就壓抑。

再一想約翰書里描繪的中國園林,要是能在裡面一邊欣賞豐富多變的風景,一邊悠閑的談情說愛,該有多好。

當時的歐洲人普遍認為,中國園林是「最好的園林形態」的典範。

《圓明園·海晏堂》版畫,皇家園林深受當時的歐洲人崇拜

不斷有從中國回國的傳教士、客商形容中國園林的樣子,英國人靠著這些道聽途說的信息,把中國園林的「不對稱元素」,融入他們本國的花園裡。

這種中西雜糅的園林風格,被歐洲的漢學家們稱作「英中花園」。

威廉·漢南畫的英中花園

這幅畫畫的就是英中園林。其實除了「不對稱性」外,也沒什麼中式元素。

可要說唯一有具體的中式元素的建築,就是山坡上的小亭子了:

歐洲人經常把小亭子安排在英中花園裡。

在中國建築中,歐洲人特別喜歡亭子。一些畫家憑想像畫出的「中國風」油畫中,經常會出現亭子:

洛可可時期宮廷畫家布歇,想像中的"神州"中國,要有亭子

作為中國園林里重要的元素,亭子可是有很大用途的。

園子里處處成景,逛累了,可以到亭子里歇腳,邊休息邊看景。

所以在英中花園裡,具有東方風情的亭子是必不可少的;欣賞美景需要亭子;談情說愛同樣也需要亭子。

但是亭子的圖紙該去哪弄呢?

正巧有個蘇格蘭設計師,叫錢伯斯。他在東印度公司工作,經常去中國旅行。

威廉·錢伯斯(1723—1796)

他去廣東的時候,畫了很多建築圖紙,回國整理成書,叫《中國房屋設計》:

《中國房屋設計》的亭子和房屋圖紙

英國人在建設英中園林時,借鑒了很多錢伯斯的圖紙;由於老錢的資料也不完整,所以很多只能依據大概樣式,加入自己的想像:

烏邦寺公園的亭子、斯托花園的亭子、沙格堡公園的亭子

這些在中國造型上加一些歐式元素的亭子,深受歐洲人喜愛。

到後來很多花園主人不知道怎麼建中國園林,乾脆在花園裡戳一個亭子,表示我這就是英中花園了。

法國人看著英國人建的亭子不錯,迅速引進到自己國家,大肆建造。

於是法國也有了中國亭:

巴加泰勒花園的亭子、卡桑城堡的亭子

別看歐洲人設計的這些亭子長的不土不洋,其實在中式元素的借鑒上,他們下了很大功夫;光頂蓋的樣式,就考據了好多種中式的造型。

無憂宮的中國亭頂蓋,就是借鑒傳統亭子的圓形攢尖頂設計的:

中國公園裡的普通亭子、

波茨坦無憂宮的中國亭,也叫中國茶室

斯托花園亭子的頂蓋,借鑒了傳統亭子的方形攢尖頂:

天壇里的銅人亭、斯托花園的方亭

而烏邦寺公園的亭子,借鑒了傳統亭子的多角攢尖頂:

橋上休息的亭子、烏邦寺公園的亭子

而這些不同頂蓋的亭子中,有一種四周封閉式的亭子,出鏡率特別高。

比如這個卡桑城堡的亭子,就是封閉式的,它建在湖邊堅實的基座上,曾經是法國當時最流行的亭子

這種封閉亭子雖是中國亭的一種,但在我國卻相對少見,不過頤和園和故宮倒是有:

頤和園銅亭、故宮御花園亭

這亭子在當時那麼流行,估計就是因為仿中國亭子仿的太像。

它的頂蓋用的是中式的八角攢尖頂:

(左)同樣封閉式的景山公園涼亭

在整個蓋子的造型設計上,仿造中式的飛檐翹角:

亭子蓋子的用色和青色琉璃瓦很接近:

而亭子四周牆壁的大體用色是中國寺廟的常見色,黃色:

有意思的是,亭子周圍還像模像樣的立著石獅子:

除了諸多相同之處,要說最明顯的不同,就是卡桑城堡亭的蓋子上沒有脊獸:

脊獸的文化內涵,估計老外也搞不靈清

卡桑城堡亭和中式亭子已經很接近了,整體造型和西湖玉帶橋的氣質有幾分相似:

西湖玉帶橋亭、卡桑城堡亭

可以看出設計師是經過一番考證之後,才建造的這個亭子,現在它已經是重要的旅遊景點了,人們都想對這個神秘的東方建築一瞧究竟。

估計在那個時代的歐洲建築師,誰做的越像中國風,誰就能引領時尚。

慢慢的,歐洲人開始把建造中國亭當做時尚,不光英國、法國造亭子,歐洲的其他國家全都開始造亭子。

比較經典的有丹麥弗雷德里克堡花園的橋上涼亭,小橋流水涼亭,有東方韻味:

而瑞典哈加花園中的涼亭,不光中式元素少,居然連個椅子都沒有:

慕尼黑類似寶塔的亭子,不愧是慕尼黑的,果然夠黑:

無憂宮設計的是披著洛可可外衣的中國亭:

義大利帕拉梅奇尼花園的涼亭,不愧是義大利出品,金色的亭子、綠色的樹蔭、粉紅色的花,真漂亮:

比利時很有意思;1900年,國王崇拜中國文化,根據想像設計了一個他心中的中國亭,實際根本不是亭子,就是個房子......

現在中國亭是比利時皇家皇家博物館的一個分館

英國艾爾頓莊園的噴水寶塔,樣子很像亭子,也夠漂亮,所以也選入吧:

這是英國人建的最後一個中式建築,時間是19世紀

歐洲的潮流之物,慢慢的也波及到了俄國。聖彼得堡郊外的沙皇村也建了一個中國亭。

不過戰鬥民族的亭子,一點也不酷炫,很呆板:

其實這些亭子都是在300多年前,歐洲人從我們這道聽途說建造的。

中國隨處可見的小亭子,在歐洲竟成了爭相追捧的潮物。

如果大家有機會去歐洲旅行,看見這些土洋結合的亭子,千萬不要感到稀奇,這都是因為他們崇拜古老的中國文化,才設計成這樣的。

我們今天總會覺得洋的東西是好的,但是我們不知道的是,幾百年前中國文化就已經嵌入到西方人的生活、文化當中。

我們今天在追逐西方文化的同時,西方人也在追求我們的文化。

所以,一直向外看的我們也要回過頭來,好好看看已經滋養了我們5000年的中國文化本身。

蘇州滄浪亭,現存歷史最悠久的中國園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意外藝術 的精彩文章:

祖宗之歌:毀滅一個國家的秘密武器,竟是一隻小萌寵

TAG:意外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