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教育這盤賭局,你如何下注?中產階級們

教育這盤賭局,你如何下注?中產階級們

當我們來到美國Mendocino海濱,拿到一本描述海岸上一片特殊水域的宣傳冊。在首頁上顯著位置印有這樣一則警告:

「永遠不要背對大海。」

為什麼不能背對大海去飽覽內陸小鎮的風光?因為有許多不期而致的滔天巨浪很可能在你背對大海時把你捲走。這是給旅行者的救命忠告,對個人也是同理。當你合上雙眼無視未來的趨勢,轉身欣賞內部多姿多彩的景色時,你也許會被變化的旋流捲走。

這些熟悉的畫面。。。

寶寶好想動一動啊,寶寶心裡有苦說不出啊。我哭吧,爸爸把奶嘴塞我嘴裡,還是別哭了。。。

難怪遊戲公司盈利性這麼好,爸爸抱著嗷嗷待哺的娃在打遊戲,有朝不二日娃早忘記了,而是快樂沉迷於打遊戲或看肥皂動畫片。

磚家們發聲了:「從小沒有培養好的學習習慣,在應試學習中得不到快樂,只能用打遊戲晉級低級快樂來替代了。」

高考延伸的應試體制實際上把學生和爹媽們逼入了賭局,這個賭局開盤的越來越早,已經提早到幼兒園階段。這個賭局是什麼?一邊是應試教育,另一邊是「素雞」教育,看你把賭注下在哪一邊。

而現在的情況是,絕大多數人把賭注完全押在了應試教育上,竭盡全力成為贏家。在我看來,這樣做的風險其實更大,當提早到幼兒園階段上,風險陡然上升。您想想從3歲到18歲,中間15年變化多大啊,如果贏了,升學可能佔了便宜,如果輸了,就輸的金光。相反,把賭注下在「素雞」教育上,適當兼顧應試,即使最後在升學上遭遇一點挫折,素質上的收穫確實無人能剝奪的,必將在整個人生中長久發生作用。所以,以「素雞」優秀為目標,把應試刷題作為副產品,是最適當的選擇。

能否跳出既定規則看問題,恰恰是上等階層和普通人的分水嶺。

孩子都是有好奇心的,比大人強,我從小壹身上看的很清楚,他從3、4歲開始到現在好奇心一直都很強烈,會問很多無厘頭問題(為什麼會地震?),其中一大部分甚至是哲學問題,比如(人死了以後會怎麼樣?),很多我根本無從回答,但是很有趣。爹媽們可能在想其他事情,會說你不要胡思亂想,你要去想有用的事情,胡亂搪塞一番,什麼是有用?這種有用功利性很強,對於學生無非就是考試和升學,對於國家無非就是經濟利益。現在國人的問題出現在這裡,對什麼問題都要問有用無用,沒用的問題就不要去想。

從做爹媽的那一刻起,苦逼的人生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孩子的教育取決於爹媽的價值觀,而不是職業和文化水平。天下爹媽都愛孩子,一切忙碌都直接地或間接地為了孩子,如果你在這樣的忙碌中經常能安靜片刻,好好和孩子待在一起,去發現、欣賞和鼓勵孩子的智力閃光,你的孩子一定也會越來越聰明。當然,要具備教育孩子的能力,父母自己的確需要提高。

哲學家懷特海,也是智力活動的大師,如此劃分智力發展的階段:小學是浪漫階段,中學是精確階段,大學是綜合運用階段;小學和大學都自由,中學則必須是自由從屬於記錄。因此無論從年齡的特徵來說,還是從教學的順序來說,中學都是最適合與奠定文理知識基礎的階段,知識的灌輸最為密集。

孩子的好奇心只要正確引導,每一個孩子都能盡其天賦生長得很好,正是「素雞」教育的目標。我的籌碼循著三方面下注,你的籌碼呢?

1

興趣為王,堅持「素雞」

對於小壹在鋼琴、畫畫表現出來的興趣,我都不吝溢美之詞鼓勵他,和他一起學習,小壹經常作為小老師教我學習,至於將來的發展會如何,我完全不予考慮。我的想法是:興趣為王,快樂成長。目的是培育豐富的審美心靈,而不是訓練彈琴或者畫畫的技能,當然在學習鋼琴過程中,會有不開心,動搖,情緒有波動曲折,我都會舞著各種溢美之詞鼓勵小壹不要放棄,再堅持一點點,再努力一點點,我沒想過把小壹培養成鋼琴家或者畫家,就是一种放任自流,從未特意提出要求和指導。比起我小時候同年齡段,小壹已經強太多太多,我還要求什麼呢?

我從小被教育說,你要好好讀書啊,不然以後找不到好工作。法國哲學家盧梭提出,後來美國哲學家杜威加以闡釋和發展認為「教育就是生長」。只要生長的好,教育就是成功的,不應該給生長設定一個功利性目標,例如找到一份好工作,賺取多少錢,這本身就是對生長的壓制和扭曲。爹媽肯定會說,不找到好工作怎麼糊口養家啊,所以一定要走向社會,所以就要對他能不能適應社會負責任。是的,什麼樣的孩子能真正在社會上發揮好的作用呢?當然是生長得好的孩子,也就是「素雞」優秀的人。主動適應社會,而不是被動的,古羅馬哲學家西塞羅說過:「教育的目的是讓受教育者擺脫現實的奴役,而不是單純的適應現實。」一個素質優秀的人對於現實不是被動地適應,而是能夠做出積極的反應,從而改變現實,如果只是適應現實,要教育做什麼呢?

咱來點西方人文精神的基本價值趨向,就是精神價值本身就是價值,你不要問它有什麼用,哲學的追問也好,科學的研究也好,本身就體現了人的偉大,是人類高級屬性的滿足,為什麼人的高級屬性滿足要用低級屬性的滿足,所謂的有用,物質的效用來衡量呢?這不是本末倒置嗎?

2

能力為先,堅持引導

尤其今天考慮到人工智慧的競爭,很多高瞻遠矚的父母開始質疑高考所代表的傳統記憶式學習,而傾向於認為:培養孩子堅毅精神BRIT,溝通合作、領導力、影響力的能力更重要,擅長建立人與人聯繫的能力更重要。

「我們雖可以靠父母和親戚的庇護而成長,依賴兄弟和好友,借交遊的扶助,因愛人而得到幸福,但是無論怎樣,歸根結底人類還是依賴自己。」——歌德

既然要靠自己,對於個人能力的培養,而不是知識的灌輸,至關重要。

下面這個故事很流行:一家矽谷公司招來三個實習生,分別是中國人、印度人和美國人。美國實習生只求把事情做完就好,一到下班立馬走人。他對一些問題儘管一知半解但也能侃侃而談,一分鐘可以講完的問題,能講五分鐘。中國實習生很努力,活幹得最多最好,但不愛多說話。印度實習生工作做得沒有中國實習生精細,但也不差。雖然講話帶有口音,但最愛發問,擅長表達自己。在實習期間,學到東西最多的是中國實習生,但是,最後人們最能記住的是那位印度學生。

3

實踐為要,堅持「動手」

最近看到《2017中國留學生美國就業白皮書》指出,74%的中國留學生沒有實習經歷,而重視實踐技能的美國社會,70%的新員工是從實習生中選拔的。沒有實習經驗,中國學生很難拿到工作offer。2015年獲得美國工作簽證(H1B)的中國學生只佔中國在美國留學總人數的5%,約7,000人。

小壹是畫畫小達人,畫之迷弟,今年六一節,小壹想要一個立式兩面畫板,黑板和白板各一面,早在他兩歲時買過類似的畫板,當時買的質量很不好,很快就搖搖晃晃了,這次在某寶上找到了一個質量真心不錯的,快遞送到了家,小壹回家很開心但看著沒裝好的畫板說:「畫板還沒裝好啊。」我說:「就等你回來裝。」小壹很認真地打開包裝,找到工具和圖紙,架著比他又重又高的木板,很快就安裝好了,在他扭螺絲的時候我幫他扶了一下木板。

這個動手能力得益於小壹喜愛拼搭樂高,我記得他才4歲時,就開始按照圖紙拼樂高,我只幫他找到某個零件,他經常會因為找不到零件,或者拼不好正確的位置,或者想要一次性拼好卻要去吃飯或者睡覺了而嚎啕大哭,我不會第一時間撲出去幫他,而是由他哭上一會,雖然少量時候我也會控制不住脾氣而指責他,想想完全沒必要。到了5歲,這種嚎啕大會越來越少,現在6歲已經沒有嚎啕大哭,基本上不需要我幫忙找零件,一次性拼不好會放一放再拼,更進一步的是,原來按照圖紙拼好的樂高還會重新組合成其他形式(圖紙上沒有的)。

比起同齡孩子,小壹動手能力算是強的,你知道嗎?小壹幼兒園讀小班時那會3歲多吧,老師還因為小壹用不好剪刀而跟小壹說你的動手能力不好。自從老師說了那次之後,我會把剪刀擺在小壹輕鬆可以拿到的地方,有的爹媽會擔心才3歲的小孩別剪疼了自己,剪壞了家裡東西。

小壹在家不是剪紙,拼搭,就是在看書,小壹也會用手機,試著用手機打拚音發微信(拼音學好了總想練練手,嘿嘿),還有用iphone Siri功能英語和西班牙語對話,用手機拍各種抽象照片。

現在看到不少孩子動手能力很弱,得到輕而易舉,懶洋洋地只會看手機和平板電腦。在新加坡的時候,有人諮詢留學事宜,我把大學申請官網鏈接發過去,裡面申請的步驟、材料、要求和費用一目了然,申請人仍然堅持用留學中介申請,就圖省事,中國學生從小被父母包辦大小事務,結果只會考試和打遊戲!

友情提醒:隨著孩子越來越大,籌碼越來越少,謹慎下注!

小壹的抽象照片分享:

小壹,7周歲,小學一年級,有點害羞的小男生。喜愛閱讀英語/中文/西班牙語各類繪本的小壹傾心推出《壹讀十萬個為什麼》英文系列,喜愛手工製作的小壹自行完成音頻的錄音和編輯。小壹還有什麼特長呢?滑冰、畫畫、鋼琴和圍棋,是個興趣廣泛的小朋友。

小壹,是一個普通的7歲男孩,我也是一個普通的媽媽,與別的愛自己孩子的媽媽沒有什麼兩樣。在寫這些文字以後,小壹也仍然是一個普通的7歲男孩,不會因為這些文字而變得特別。這是一個普通的媽媽為她所愛的兒子寫的文字。

愛,這一個理由已經足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壹閱讀 的精彩文章:

TAG:壹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