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種特徵發現寶寶缺鈣?一文弄懂寶寶補鈣的全方位知識!
孩子缺不缺鈣,看他生長發育是否正常能大致做出判斷。
平常和寶媽們聊天的時候,也會常被問你家娃長牙了沒,看小傢伙出汗得挺多啊,還是要補鈣啊…
被寶媽們高度關注的「缺鈣問題」,到底有哪些常見的體征呢?
一、寶寶缺鈣的9種特徵
1、孩子出汗多
孩子出汗多,最大的可能性就是被熱的!但孩子一直出汗厲害,也有缺鈣的可能性。
不過,寶媽不妨先給孩子穿得少一點、蓋得少一點,先觀察一下。
2、寶寶10個月沒出牙
寶寶出牙的時間點會受遺傳等各方面的影響,遲點或早點都不用太過擔心。
一般來說,寶寶大約在6個月時開始萌出乳牙,13個月後出牙才算作出牙晚,需要看醫生,是否是因為缺鈣等原因導致的。
3、做微量元素檢測出缺鈣
微量元素檢測會受到很多外界因素的干擾,並不一定準,寶媽可以重點關注一下孩子生長發育好不好。
不同年齡段的孩子的各項發育指標是否正常,一般在正常值範圍內或者邊界上就屬於正常,不是因為缺鈣。
4、寶寶8個月體檢,醫生說肋骨外翻
肋骨外翻除了先天性肋骨外翻和佝僂病之外,腰帶系得太緊、太高也是不可忽視的原因。
只有醫生說孩子肋骨外翻是因為缺鈣引起的,才需要給孩子補鈣,不要太盲目!
5、孩子腿疼整晚睡不著
生長疼痛不是什麼疾病,而是孩子在生長發育過程中的一種正常現象。
調節好孩子的膳食搭配和充足的睡眠很重要。
自然處於發育期的孩子,補鈣是很有必要的。
6、每次體檢寶寶身高都比同齡人矮
身高體重的增長主要是由遺傳因素決定的,還會受到飲食、睡眠和運動的影響。
一般來說,只要飲食均衡,寶寶並不需要額外添加補充劑,包括鈣劑。
但如果孩子奶量嚴重不足影響身高的情況下,就要及時給孩子補鈣了。
7、寶寶枕禿
嬰兒的脫髮常會發生在與床墊摩擦一側的頭皮部位,特別是當寶寶有躺著搖頭的習慣時,寶寶後腦勺頭髮就會被磨沒了,形成枕禿。
也有些寶寶一直枕禿得不到緩解,可能是缺鈣的影響。但大部分寶寶隨著年齡的增長,脫髮就會好轉了。
8、寶寶睡覺時磨牙
磨牙的原因比較多,鼻子不通或過敏造成的呼吸問題都會導致寶寶磨牙,並不一定是「缺鈣」造成的。
所以,當寶寶出現磨牙情況時,尤其是一周歲以內的寶寶,一定要去看醫生。
9、寶寶睡覺時總是搖頭
應對寶寶搖頭,最好的辦法就是不介入。
在寶寶的世界裡,搖晃並不代表有行為上或情緒上的問題,雖然有可能是缺鈣導致的,但也不能直接就給孩子補鈣,要找出原因。
若是家長急於讓寶寶停止這個動作,也可以看看醫生。
小結:並不是任何情況都需要補鈣,這還需要媽媽們耐心觀察、仔細辨別。如果寶寶被診斷為缺鈣,也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補,千萬不要自行隨意地補哦。
二、寶寶如何補充鈣劑
給寶寶選鈣,並非越貴越好,應根據自身需要選用。
目前市場上流通的鈣產品,其品質沒有太大區別。
而且不同鈣品適宜人群也不同,碳酸鈣含凈鈣量高,吸收率高,是傳統補鈣製劑,但它並不適合胃酸缺乏者;磷酸鈣含磷高,但不適合慢性腎功能不全者。
應該為寶寶選用哪種補鈣方式?這就需要我們對各種鈣劑的特點作一番的了解。
目前,我國包括國產與進口的鈣劑有400多種,具體選擇何種鈣劑需要根據各種鈣劑的特點和服用的人來決定。
1、碳酸鈣
含鈣量高,副作用小,價格便宜,吸收率高,可以達到40%,與牛奶相似,是全國人民易於接受而廣泛應用的一種鈣製劑。
2、乳酸鈣
是我國傳統的鈣補充劑之一,其優點是容易溶解,缺點是鈣含量低。
這類製劑有:乳酸鈣,含鈣13%;葡萄糖酸鈣,含鈣9%,製成片劑後含量更低,要達到成人每日補充鈣1000毫克,需服用太多藥片,這是人們難於接受的。
3、磷酸氨鈣
是日本常用的補鈣品種,含鈣23.3%,相對較高,我國成都藥廠也有生產,每片含鈣量70毫克,含鈣量與藥品價格屬中等,
但它的缺點是藥片崩解和吸收較難,加之它含磷高,對腎功能障礙者有害,因此應用較少。
4、枸櫞酸鈣
含鈣量為21.1%,水溶性好,生物利用也較磷酸鈣好,其吸收不依賴胃酸,有泡騰片,更適合人服用。
5、活性鈣
是生物鈣(貝殼類)高溫煅燒而形成的鈣混合物,鈣含量高,但其水溶液是強鹼性,對胃腸刺激性大,不適合老年胃酸缺乏者。與食物同食可減少胃腸刺激。
6、有機鈣
氨基酸鈣與蛋白贅合鈣在我國已開始應用。另外,補鈣不是越多越好,重要的是看吸收。每次服用元素鈣超過200毫克時,就會降低吸收率。
三、各年齡段寶寶的補鈣食譜
(一)適合4個月—1歲寶寶的補鈣食譜
1、蛋花豆腐羹
原料:雞蛋、南豆腐、骨湯150克、小蔥末等。
製法:雞蛋打散,豆腐搗碎,骨湯煮開;下入豆腐小火煮,適當進行調味,並撒入蛋花,最後點綴小蔥末。
營養分析:雞蛋、豆腐不僅含有豐富的鈣,吃起來也又軟又嫩,特別適合給還不太會咀嚼的6個月左右的小寶貝吃。
2、魚菜米糊
原料:米粉(或乳兒糕),魚肉和青菜各15-25克,食鹽少許。
製法:將米粉酌加清水浸軟,攪為糊,入鍋,旺火燒沸約8分鐘;將青菜、魚肉洗凈後,分別剁泥共入鍋中,續煮至魚肉熟透,調味後即成。
營養分析:魚肉中富含鈣,不僅能夠促進寶貝長個子,為骨骼發育添磚加瓦,還可促進腦發育,滿足身體對多種營養素的需求,不妨經常給4個月以上的寶貝做一些吃。
(二)適合2歲—3歲寶寶的補鈣食譜
1、松子毛豆炒干丁
原料:松子200克,香乾4片,毛豆50克,薑末適量,色拉油25克,枸杞子10克,精鹽、糖、味精、麻油、高湯適量。
製作:將松子入鍋上火炒香備用。毛豆用滾水燙熟後再經冷水沖洗,瀝水備用。
香乾切成小丁,胡蘿蔔切成碎未,枸杞子沖洗乾淨備用。
色拉油入鍋,油熱後爆薑末出香味,再倒入香乾、枸杞子調味,煸炒少許時間,傾入毛豆,拌炒均勻,放入調料和適量高湯。
收湯後,灑上松子拌勻,出鍋。淋上麻油,盛入盤中放上裝飾菜即成。
2、魚鬆
原料:黃魚肉750克、料酒50克,鹽75克,蔥、姜各15克,大料2粒,味精少許,麻油25克。
製作:魚肉去皮,洗凈後切7厘米長魚段,蔥切段,姜切片。將魚段放在盤內,加蔥段、薑片、花椒、大料、料酒,上籠用旺火蒸20分鐘取出,揀去調料、控干水分,順著紋理撕成絲。
炒勺置火上,放入油,油熱投入魚絲,加鹽、味精,炒至魚肉水分干時,改小火邊炒邊揉,至魚肉發鬆發亮時即成。
(三)適合4—6歲寶寶的補鈣食譜
1、海帶拌腐竹
原料:水發腐竹200克,水發海帶200克,熟豬瘦肉100克,胡蘿蔔25克,黃瓜40克,麻油15克,熟豆油25克,醬油、醋、鹽、味精、蒜瓣、芝麻醬、香蔥各適量。
製作:腐竹切寸長絲,入開水中焯透,撈出過涼,瀝凈水。海帶、胡蘿蔔、黃瓜洗凈後,均切寸長細絲,熟瘦肉切絲,香蔥、蒜瓣各適量,切末。
將各種絲料配備碼好入盤內,灑上香蔥末,上桌時加入全部調料,拌勻即食。
2、油菜海米豆腐羹
原料:豆腐750克,油菜125克,海米30克,植物油75克,麻油10克,味精7.5克,鹽8克,水澱粉20克,蔥花10克。
製作:豆腐切成1.5厘米見方的丁,海米用開水泡發後切成碎沫,油菜摘洗乾淨切碎。
將油放入鍋內,熱後下入蔥花熗鍋,投入豆腐、海米末,翻炒幾下再放油菜,炒透後加入鹽,勾芡,最後放入味精和麻油即成。
三、兒童缺鈣容易引起的疾病
(一)驚厥
寶寶血液中鈣磷明顯偏低,便會得"佝僂病性低鈣驚厥",又稱維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俗稱"低鈣驚厥"。
起病原因
鈣在血液中的重要作用是抑制肌肉興奮性,防止過度收縮。寶寶血液中的鈣水平下降,抑制作用減弱,肌肉興奮性就會立即增高,人會發生不由自主的收縮,即抽筋。
發病癥狀
寶寶哭鬧不安,稍有一點聲音就容易受驚。繁尋受驚時,兩側手腕屈曲,大拇指緊貼掌心,其他手指伸得筆直。
有時是兩條腿伸直交叉,腳趾向下彎曲,足背弓起,像跳芭蕾舞,發作持續幾秒鐘至幾分鐘不等,然後可自行緩解。
發病時寶寶意識清楚,頻繁發作的每天可多達10多次。嚴重的會發生喉痙攣,主是喉部抽筋。
一般1歲以內的寶寶較多,發作時寶寶聲門與喉部肌肉強力收縮,導致吸氣困難,發出可怕的喉鳴音。更嚴重的會神志不清,甚至窒息死亡。
發病時間
低鈣驚厥的大多發生在寶寶佝僂病初期,或患佝僂病的寶寶用維生素D治療初期。
、還有,春末夏初,佝僂病患兒曬太陽時間開始增多之時。發熱、感染、飢餓時寶寶也容易發生低鈣驚厥。發生低鈣驚厥的寶寶,多有佝僂病的其他表現,如多汗、睡眠不深、易醒、頭枕部脫髮形成枕禿等。
緊急處理
孩子萬一發生喉痙攣,成人應設法張開患兒的嘴巴,將舌頭拉出口外,以保持其呼吸道通暢。
同時,將一長型硬物(如筷子)插入牙齒之間以防咬傷舌頭。
注意一定要抓住筷子,防止進入呼吸道加重阻塞。經初步處理後,不管喉痙攣是否停止,均應立即將患兒送醫院作進一步檢查和治療。
(二)腹痛
起病原因
血液中遊離鈣離子偏低,神經肌肉興奮性增高。腸壁的平滑肌受到輕微刺激就會發生強烈收縮即腸痙攣,出現腹痛等消化道癥狀。
發病癥狀
寶寶無規律肚子痛,與飲食、排瀉等外界因素無關,大便化驗正常,吃驅蟲、助消化、解痙等藥物,沒有效果。
(三)囟門不閉
18個月以上的寶寶如果前囟門尚未閉合,應去醫院作骨骼X線照片和血液化驗檢查,如果X線攝片血液中缺鈣,則說明寶寶得了"營養缺乏性佝僂病",也就是民間說的"軟骨病"。
起病原因
寶寶鈣攝入不足或腸道對鈣的吸收減少時,體內缺鈣直接影響鈣向骨骼的沉積。機體鈣不能正常地沉積於骨質中,骨質就會變軟。
顱骨在嬰幼兒時期生長很快,缺鈣癥狀中一個最早表現就是顱骨鈣化不足,發生佝僂病導致顱骨軟化(俗稱"乒乓頭")。
發病癥狀
患病寶寶的顱骨內板變薄,頂骨或枕骨摸上去有"乒乓球樣感覺"。如果沒有及時發現加以治療,前囟門就會增大且邊緣軟化、閉合延遲,
同時伴有佝僂病常見的夜驚、煩躁、多汗、睡眠不安、驚哭、驚跳、搖頭、顱骨軟化等癥狀。
四、兒童補鈣注意事項
給寶寶補鈣首先要明確是否需要補鈣,並不是所有寶寶都需要補鈣。
如果人工餵養的寶寶每天攝取700~750毫升的配方奶,鈣的攝取量就是充足的。
一般母乳餵養的嬰兒可以補鈣。配方奶喝得較少的大齡嬰兒,如8~12月齡的寶寶也可以考慮補鈣。
此外,經醫生診斷缺鈣的小寶寶應該補鈣。
此外,父母還應該了解一些有關補鈣的基本知識:
1、魚肝油和鈣粉不一定要同時服用,一般魚肝油可以在吃早點時服用,鈣製劑一般在臨睡前服用,也可在午餐和晚餐之間服用,以減少食物中影響鈣吸收的因素。
2、年輕父母不要自己購買鈣製品,因為有些鈣製品含鈣量很低,如葡萄糖酸鈣;有的含重金屬較多一些,如海洋牡蠣殼鍛制的產品;有的對胃刺激性大一點,如碳酸鈣。
建議向有關專科醫生諮詢,並且要聽清醫生講的道理,然後才購買。
3、熟悉促進鈣吸收和抑制鈣吸收的某些因素。
1)促進鈣吸收的因素
維生素D可以促進小腸對鈣的吸收,並促進鈣在骨骼的沉積。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飲食中蛋白質供應充足有利於鈣的吸收,
這可能是由於蛋白質消化產生的氨基酸可以與鈣結合,形成可溶性的鈣鹽,因而促進鈣的吸收。
機體對鈣的需要量增多時,食物鈣的吸收率會有所提高,例如成人僅能吸收膳食中鈣的20%,而嬰兒和孕婦對膳食鈣的吸收率可高達50%左右。
此外,機體對鈣的需要量增加時,膳食鈣的貯留也會增多。
2)抑制鈣吸收的因素
食物中含草酸或植酸過多時,不僅食品本身所含鈣不易被吸收,而且還會影響其他食品中鈣的吸收,
如菠菜、竹筍、莧菜、蓊菜、毛豆、茭白、洋蔥、草頭等。因此在烹調這些蔬菜之前,可先將這些菜在沸水中燙一下,可去除其中的草酸和植酸。
脂肪進食過多時,消化後產生的遊離脂肪酸在腸道來不及吸收,也容易與鈣結合而隨糞便排出,使鈣的吸收減少。
膳食蛋白質攝入過多時,會增加尿中鈣的排出量。因此要注意合理的膳食結構,避免攝入過多的脂肪和蛋白質。
此外,膳食纖維攝入過多時,其中的成分與鈣結合也會降低鈣的吸收,因此不提倡小孩吃過多的粗雜糧。


TAG:寶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