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在古日本片假名比平假名用的頻繁?

在古日本片假名比平假名用的頻繁?

原先我們講過古日本多採用萬葉假名作為書寫的方式,那麼隨著日語的不斷發展,也就出現了平假名和片假名之分,而後也就逐步不採用萬葉假名這種形式了。

但是小編在這裡要講的一點是,古日本曾經有段時間片假名比平假名要使用的更為頻繁,尤其是在明治和大正年間,助詞和日語漢字後面的標註假名有用片假名和平假名書寫的兩種不同的情況,當然現在全都是採用平假名去標註發音,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在平安時代,片假名作為漢文訓讀的輔助符號而成立,所以當時的日本人都認為只有是做學問和著書立作的人才會這樣做,並且這種情況時間持續還很長,從幕府末期一直持續到了明治和大正年代。

幕府末期到明治時期,懂得知識的人依舊是上層階級,他們依舊牢牢的把控著知識和知識的傳播,所以當時的知識分子一般採用的文字書寫方式是日語漢文和漢文直譯體。

而大家也知道,這樣的書寫形式少不了採用假名給漢字標註的這一過程。

在當時來看,比較有影響力的一些「論文」和「文章」都採用「漢字標註片假名」的形式來展現,久而久之,這種形式就逐漸的變成「高學歷」和「飽讀詩書」的代名詞。

因此這種形式逐漸的在日本高知識分子中所確定和發揚光大,並且用於了學校課堂,也就是日本的未來上,「漢字標註片假名」這種形式被逐漸用於江戶時代的老師課本教科書,乃至於學習謄抄都會使用這種形式,因此被逐步確立下來。

而後在繼承了這個習慣後,幕府末期至明治初期的論說性文章、學問性文章、翻譯書和啟蒙書籍都採用了這種形式來書寫。

另外,論說性文章和啟蒙性書籍的閱讀對象增加後,不僅是生硬的文章,就連口語要素強烈的文言文和言文一致文等通俗文章中也能看到這種現象。

因此在這段時間中,也就是為什麼我們能感受到片假名使用次數和頻率尤其多的原因所在了。

我們從另一方面分析,除了效仿平安時期的物語的文章,也就是我們普通意義上的「和文」,言文一致文和軟文型文言文中追求通俗易懂的文章、問答文和戲作等百姓語言,也就是日文俗語中都使用這樣平假名佔據絕對多的使用權的形式。

另外,在小說和故事性的文章中,這種情況也很多。

類似小編曾經提到的《竹取物語》就是典型採用這種形式而書寫的。

而後,時間拐點來到明治初期,日本的文章就大致分為兩大門派,如果文章比較生硬,或者佶屈聱牙,偏向於研究類的文章則多採用「漢字用片假名標註」的情況。

如果是通俗易懂的文學類小說的話則大多採用「漢字用平假名標註」的情況。

於是如何判斷一篇文章是否「生硬」成為了很大的難題,必須要有統一的標準。

無奈,雖然學術性文章含金量很高,但是畢竟是少數,最後是老人和小孩經常使用的「漢字用平假名標註」的方法佔據了上風,因為這樣的話哪怕是老人和小孩都能順利看懂了。

於是從此以後,所有的問章逐步都採用「平假名標註漢字」,片假名的標註也就越來越少了。

日本物語

前身為日本戰國歷史文化社區浪人御所「看日大本營」(2006年創欄)與日本視角(JPSOO.COM)旗下APP聯合發行。旨在以文化、歷史、旅遊、教育、匠人等角度,闡述中日之間的差異引發用戶思考,促進中國年青人對日本的全新認知,希望能有態度、有深度地傳遞有用的知識。

GIF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日本物語 的精彩文章:

韓國小夫妻憧憬日本於是每天在院子里拍一張合影

TAG:日本物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