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當科技越來越有「溫度」 回家的路還能這麼走!

當科技越來越有「溫度」 回家的路還能這麼走!

「媽,我買好票了!二十六就能到家……」

你,歸鄉情切。

「乖女兒,今年什麼時候回來呀?爸爸去車站接你……」

他,溫暖如斯。

有媒體說,最近「蛙兒子」大火,映射出了中國年輕一代的孤獨感;但是在「孤獨」的我們身後,家中的父母、在外的爸媽,他們殷殷以盼的目光中,又豈會沒有那一份孤獨感。一如尼采所言:「孤獨是人類的天性。」

年關將至,我們之所以心急火燎、滿心期待著歸鄉,除了一解思鄉之情,更為了在與親人、朋友的相聚中,放下孤獨和疲憊,體味喜悅與溫情。回家的路,從來風雨無阻!

縱觀科技發展至今,高鐵動車、視頻通話等,讓人們之間的距離無限縮小;人工智慧、物聯網等,讓人類的未來充滿想像。可如今,每一年為了回家,多少人絞盡腦汁卻依然買不到一張車票,最後只能望著變成灰色的購票頁面、或是聽著售票員一遍遍地「沒有票了」,而心急如焚、徒呼奈何……

前不久,一段58歲老人在火車站跪地大哭的視頻火遍網路,讓人揪心!老人在上海做綠化工作,年底了準備買票回家,可是來車站排了6次隊,都沒能買到火車票,結果急得下跪大哭。

事實上,在這個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的時代,很多五、六十歲以上的老年人已經難以適應現在的技術。在許多年輕人看來,「網路售票」是極大的便利之舉,可在老人們看來,「票都被你們用手機輕輕鬆鬆搶走了」。

當然,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以及智能手機的普及,網路售票是必然趨勢,也是提升售票服務水平與效率的必要手段。但是科技的應用,不只是要方便年輕人,同時也需要照顧到難以融入信息科技時代的部分人群。

2017年以來,我國在人工智慧領域快速崛起,特別是面部識別與語音識別技術發展迅猛,且實現了深入應用,具備了較為成熟的市場優勢。接下來的幾年內,伴隨技術進一步突破,落地步伐加快,以智能音箱為代表的新一代智能設備,甚至是升級版的智能手機,都可以通過語音交互、面部識別和移動支付等技術的綜合運用,來實現幫助老人進行網路購票的設想。

實際上,在智能音箱的發展趨勢中,用語音指揮「購物」,本來就是一個主要方向。智能音箱等產品不僅能夠幫助老人購買車票,更能服務於老人及其他群體的任何網路消費過程,帶來更大便利,推動新的顛覆。

說到顛覆,其實我們的出行方式也正悄然走到顛覆之路上。

從綠皮火車,到高鐵、動車;從搭「順風車」,到預約順風車……我們的回家之路,隨著高鐵技術的應用,共享出行的風靡,以及大數據、雲計算等前沿科技的融合應用,正日趨通暢。

相關數據預測,今年春運旅客或將突破30億人次。雖然鐵路運輸依然是「主力」,但是在「票少人多」的形勢下,以共享出行為代表的互聯網拼車也逐漸成為另一條歸鄉「坦途」。據統計,在2018年春運期間,順風車運送的人次預計將達到3100萬以上。

所以,如果你還沒買到火車票,或者需要去家鄉附近的城市中轉,那麼順風車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其實說到底,之所以「票難買」、「家難回」,就在於運力滿足不了需求。固然相對於五年前、十年前,我國的民航、鐵路、公路和水路運輸能力早已今非昔比,但是相對於龐大的返鄉人潮,依然存在不小的缺口。

未來,繼續提高各運輸系統的運力仍舊是一場艱苦的「戰役」,但是科技的爆發為我們帶來了更大希望。

如今,以無人駕駛技術為核心的交通領域大變革已經拉開帷幕。無人駕駛汽車、無人駕駛船舶、無人駕駛飛機,甚至還有飛行汽車,都可能在未來10年左右,甚至更短的時間內實現初步商用。

一旦這些未來交通工具應用愈發成熟,再加之以法律、基礎設施環境的完善,屆時,不僅道路擁堵情況有望逐步改善、交通事故頻率有望大幅降低,整體的運輸能力也將得到極大提升。

我們崇敬科技的高度,但是更期待它的「溫度」。當科技持續進步,並加快實現轉化應用,不僅僅是春節回家的路不再萬般艱難,人類的日常生活、經濟活動也都將愈發便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工控中國 的精彩文章:

無人貨架邁入行業洗牌期 能否「燒」出個未來?

TAG:工控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