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意」與"象″在青韻中的融合/清代乾隆-青花葫蘆紋葫蘆瓶

「意」與"象″在青韻中的融合/清代乾隆-青花葫蘆紋葫蘆瓶

它是掛在枝藤上的葫蘆嗎?

不是。它是以特殊泥土燒制出來的瓷器造型,不是人們從枝藤上摘下的葫 蘆,但做得惟妙惟肖,讓人感覺它就是剛摘下的葫蘆。這說明它的質感很好,造型準確,是可以讓你產生錯覺的藝術珍品。

當一件藝術作品的形態與其母體沒有差異感的時候,就體現出了製作者的智慧與製作技巧,以及此時的燒窯技術。制瓷技術的整體提高與社會環境的安定,都是制瓷發展與高端瓷器出現的必要因素。

它的造型有個名字叫「像生瓷」!

因「像生瓷」系模仿各種生物的形象而進行式樣設計,因此它的色調與形態與真物酷似。「像生瓷」在乾隆年間最為盛行,除這類瓷塑外,還有仿青銅器、漆器、大理石紋盒、木紋盒、織金錦等,均可達到亂真程度。

它的技藝重在巧,只有巧才能體現出母體形態外觀。在巧的基礎上,就是釉色的質感,而釉色的提煉需要一套精細的操作流程。因此惟妙惟肖的像生瓷器製作必須具有綜合性元素,單一局部的安排不能構成視覺上的真實感。

它的神韻源自造型的真實度嗎?

在這類造型出現之前,工匠們追求的是大體相像,更多的是從神韻方面來予以體現。那麼到乾隆時期為什麼這類瓷器得到空前發展呢?

這或許受到西方油畫藝術的影響,人們的審美開始追求一種逼真效果,模模擬實東西來設計式樣,以真實度來衡量技藝的高低,反而把韻味的表達放到次要位置。

因此這個時期的審美髮生了主流性變化,更崇尚西方的審美視覺感。這種外來文化與傳統文化的視覺碰撞,延展了製作者的思考空間,這大概就是乾隆時期瓷器為什麼得以空前發展的環境因素吧!

您的一次轉發,便是播下了一粒種子

長按下圖二維碼 關注藝術鏡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藝術鏡鑒 的精彩文章:

「隱」和「逸"在酒品中的雅趣/竹雕-醉翁亭記筆筒

TAG:藝術鏡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