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破解古典詩詞潛藏的生存密碼

破解古典詩詞潛藏的生存密碼

作家專欄

展示名家作品

推介優秀作者

創|作|心|得

chuangzuoxiinde

王浴海

散文忌散。散,是散文的常見病之一,也是寫好散文的難點之一。怎樣避免和跨越?從我的讀寫閱歷中可以提煉出如下認知:

散文避散的關鍵在於,必須有來自生活深處、思考深處的聚焦點!有此,方能既撒得開又收得攏。有此,方能「觀古今於須臾,撫四海於一瞬」而游仞有餘,方寸不亂。什麼是這種聚焦點?具體可分列為:入微感覺的調動點、美妙瞬間的生髮點、激情驅動的駕馭點、哲理穿透的把握點、心聲破譯的求取點、真純展露的孵化點、古今文化撞擊的提煉點等等,等等。即為感知點、感悟點,震顫點乃至震撼點。有此,散文才有活的靈魂,才能形散神不散。

有了聚焦點,其實,僅僅是成功的開始。如何把握、活化、深化聚焦點,是制約成敗的又一難點、制高點,限於篇幅,有機會再說。

破解古典詩詞潛藏的生存密碼

王浴海

古典詩詞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傲視千古的寶貝,潛藏著無比絢麗的人生智慧,等待後世子孫去破解。

破解什麼?至為緊要的應該是,破解如何發現美提純美並放大美,進而,把美變成自己的精神狀態。這種精神狀態的最高境界就是李漁說的「心以為樂,則是境皆樂;心以為苦,則是境皆苦」,即「心樂"。我們破解的致力點丶貫通點應該是,在接收古典詩詞的美的撞擊乃至轟擊的同時,喚醒自我丶認識自我、發現自我、開發自我,不斷把感受美升華為思想美,領取老天爺慷慨給予那一份惟我獨享的「心樂「精彩。

現從「人與自然「系列中選取幾個入微感覺的調動實例,一試破解。

豆花似解通鄰好,引蔓殷勤過短牆。」這是對牆頭豆花的入微感覺。這裡有豆花的生態,繁茂,光鮮,靚麗,也有豆花的神態和情態,一個「殷勤引蔓「,形神兼具,盡現曼妙。一個「通鄰好",意趣互應,盡點底蘊。美,便美得從心打透。這便是來自於人人都不缺少的入微感覺調動和活躍。

荷盤敲雨珠千顆,山背披雲玉一蓑。」

既言「荷盤「,便不可能是孤零零的一盤,應是一池或一塘,成片成陣。「敲雨」,也不會是一盤之敲,應是一方一田之敲,其聲其狀其頻率其情態,全在「敲」里。

「珠」,既有顯像之光,又有內蓄之美,而且,還有如京劇加鼓點般的心神提振。可以想一想,當無數顆晶瑩剔透的寶珠,敲打一片翡翠托盤之時,那是何等美妙呵!

「山背",自是對山前而言。山前之雨在敲荷盤,自然白花花一片。而山背,飄動的雨雲,或明或暗,與眼前的白花花相比,自然是成塊成條或成方,在一片白花花的茫茫然中突顯,於是「玉一蓑」,便一躍而出。「披」,自成奇趣。這裡有光感、動感、近感、遠感、烘托感、靜默感、 深邃感。這些奇妙,當然是來自於誰也不缺少的入微感覺的神奇。

「恨芳菲世界,遊人末賞,都付與鶯和燕。「

「恨西風不庇寒蟬,便盡掃,一林殘葉。「

愛極生恨,恨極生悲,悲則灼痛,恰恰是在灼痛中,突顯出對良辰美景的超乎尋常的愛。這,自然也是人人都有的入微感覺奉獻的綺麗。

僅以上幾例,即可提出如下問題:

這裡,隱藏著什麼樣的「心樂」密碼、活出骨子裡的精彩之秘籍呢?

第一,所謂心靈中智慧女神的沉睡,好比電腦死機、銀行卡消滋,這就需要激活和盤活,於是,便需要尋求觸媒,便需要觸電和充電,而自然界最不缺就是這些,到處都是,隨時可遇。細小如豆花引蔓丶荷盤敲雨山背披雲,微未如芳菲世界遊人末賞、西風不庇寒蟬,都是觸媒,都能通電。

第二,僅以入微感覺的調動為例,即可證明,那種掃描、接收、探察、統攝、抓拍、篩選、提純等等神奇,並不神秘,並非高不可攀,人人有份。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萬不可把大自然深處紛至沓來的觸媒乃至通電機遇、足以作為喚醒智慧女神的敲門磚,當成過眼煙雲,任其流失。而這,恰恰是一切無能者即死機者遠離「心樂"的悲劇的命門。

世界著名作家歌德說得一針見血:

「大自然對無能的人是鄙視的,對有能力的、真實的、純粹的人才屈服,才泄露她的秘密。」

為什麼?可作如下拓展。

哲人說:「越是美麗的,越是自然的,越是富於魅力的,越是自然的。"「鍾情野趣的心態的進一步升華,即可能產生通靈脫體的美好體驗,達到心靈放牧的特定情境。這無疑是人生態度與精神品位達到相當高度的產物。「他又說,「善於觀察大自然精微變化和諦聽大自然輕微呼喚的智者,大多是掌握著精湛的人生智慧和心理優勢的人。」

這些,其實全都在告訴我們,什麼是「心樂",什麼是活出骨子裡的精彩。這種精彩,雖價值連城,但並非稀有,罕見,只要是「善於觀察大自然精微變化和諦聽大自然輕微呼喚」,每一個人,都能掌握「精湛的人生智慧和心靈優勢」。

上文所舉,僅是唐詩宋詞的碎片,還缺少完整者,因此,再精選幾首完整者,我們一睹堪稱楷模的巨匠們「觀察和諦聽「的風采。

比如小池,誰都不陌生,堪稱熟視無睹,而巨匠卻能諦聽到這樣的呼喚:

小池

楊萬里

泉眼無聲惜細流,

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頭。

一片淡雅,一派清麗,一襲晴柔,來自骨子裡透出的美好、曼妙的呼喚,打透肝腸!

比如陣雨,哪個不曾遭遇過,瞬間即成過往,然而,大師卻發現獨具,得到了「通靈脫體的美好體驗」。

六月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蘇軾

黑雲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亂入船。

卷地風來忽吹散,

望湖樓下水連天。

靈動,靈透,靈妙,即使「黑雲翻墨",也是在推送「白雨跳珠」「卷地風來忽吹散」的綺麗,並且,把這種綺麗推向「水如天」的壯美,直透心胸最底層。

比如江雪,哪個不曾一遇?哪個陌生?司空見慣,何談發現。而大擘卻能從中撲捉出千古奇崛的、透天透地的宏大寂靜: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

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立翁,

獨釣寒江雪。

寂靜極了,清冷極了,孤獨極了,空曠極了,然而,卻並不凄惘、凄楚和凄惻,而是在呼喚擁贅的解脫丶世俗的消融、功利的消解、物役的摒棄、偶像的消融,由大氣度的放棄,走向大範疇的出殼,忘憂,忘煩,忘讒,忘譏。

這就是大自然通靈化犀的神奇,這就是來自大自然的通靈脫體的惟我獨享,這就是大自然對每個人都擁有的「無盡的潛能「和與生俱來的諸如入微感覺等等生存絕技的呼喚、昭示和邀 :約。當然,也就是來自大自然深處的信息撞擊乃至轟擊,如此,長此以往,那位心靈中沉睡的智慧女神豈能不醒?

這種來自老天爺的優惠,是否僅為巨匠所獨有,與普通人無涉?非也!

不說成人,僅說距成人一大截的孩子們的幾例同類「神奇",與巨匠們相比,看看是否有異曲同工之妙。

浙江溫嶺中學 金鑫輝

沉默了一個冬天,醞釀了一個春天,夏天到了,每一片綠葉都搶著發言。

「搶著發言",有姿態,有心態,有情態,熱烈,熱鬧,有聲有色,爭先恐後,感覺入微,獨特,美麗。

湖北鍾祥市雙河二中周毅

歡呼著,飛在田梗上。一不小心,跌倒了,惹得麥穗低下了頭,偷偷地笑。

「歡呼著」,是風的情動,「飛",是風的行動,「跌倒了」,是風的得意忘形,是風的一時不慎。風,好頑皮,好逗,挺有個性。「惹」,「低下了頭」「偷偷地笑",都別具情態,令人忍俊不禁。這,正是入微感覺在生活之樹上摘下的奇異之果。

遺憾

江西師大附中 李永華

本想用石頭,打破湖的平靜,不料,卻驚醒了熟睡的早晨。

正是入微感覺的掃描和抓拍,從「本想"到「不料」,捧出了轉折、跳躍的神奇。

風鈴

廣西天峨中學 甘瑋

風鈴,躲在聲音裡面的,其實是高分貝的寂寞。如果沒有風,一切都是虛空。其實,就算是有風,也不過是寂寞的嘴,在安慰世界的失聰。

風鈴單調、偶而振動的聲音里,其實,躲著高分貝的寂寞,堪稱洞幽燭微!即使憑藉來風偶爾響起了瑣碎的乾癟的聲音,那也不過是難以擺脫的寂寞在安慰世界的失聰,太透闢了,直抵精髓!

這正是入微感覺的接收、統攝提取出來的神來之筆。

僅以上幾例即可得知,孩子作為人,也能透出骨子裡的精彩,與巨匠們相比,只是大同小異,本質是一樣的,都是心靈中智慧女神導引出來的效應。

孩子們尚且如此,我們成年人呢?會有例外嗎?

每一個人都能活出骨子裡的精彩,從人作為宇宙超級奇蹟的本質、本原而言,就應該如此!這種精彩的內核是「心樂」,而這種」心樂「,與驕奢淫逸、腦滿腸肥的淺層物慾享樂,不是一個概念。它有著獨特的豐富的內蘊。是指源自自我與生俱來的諸如入微感覺等等生存絕技的調動,從大千世界領取的一份獨有的快樂。恰恰是這種「心樂」,才是骨子裡的精彩,才是我們的真正天堂。對此,柏拉圖說得十分透徹:

天堂並非是哪一個地方,而是心性平和丶心靜如水這樣一種超脫罪惡並與上帝的意念相和諧的一種精神狀態。「

濃縮為兩個字,就應該叫「心樂「!只有「心樂「,才是骨子裡的精彩!

你可以不寫詩,甚至不讀詩,但是,你不能不啟動入微感覺等等與生俱來的生存絕技的神奇,因為這並非寫詩讀詩那麼簡單,而是激活生命軟體,盤活生存活力,聚集從感受美不斷升華為思想美的「心樂」正能量,是活出骨子裡的精彩之急需和必需!

這就是我的破解。

作者簡介:王浴海

王浴海,2007年退休。職稱:編審。中共黨員。曾主編兩種國優期刊。

顧問組成員

(排名不分先後)

王士敏 王友明 李東輝 蔡漢順 李錫文 馬明高 丁尚明 高麗君 周 海 張道德

責編團隊

(排名不分先後)

荊淑敏 馬明高 吳雲峰 李錫文李佩紅胡安同蔄紅偉蘇小桃 黎 樂高麗君 趙 陽 袁明秀 鄧貴環 周 海李慧麗

新銳

堅持「尊重名家,不薄新人」的辦刊理念。

感情求真,思想求深,角度求新,

視野求廣,語言求美。

請支持如下稿件:人性之美、大愛情懷、鄉愁、親情友情愛情、生態情懷、性靈自然等。

合作紙媒:西嶽評論散文版

蘋果手機用戶可按下面二維碼打賞作者

掃碼讚賞請留言註明作者姓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銳散文 的精彩文章:

【來稿選粹】朱鳳

TAG:新銳散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