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為何在明朝紋「精忠報國」四個字會被人恥笑?甚至有人因此獲刑!

為何在明朝紋「精忠報國」四個字會被人恥笑?甚至有人因此獲刑!

岳飛背刺「精忠報國」四個字的故事一直流傳至今,對於後世人的教育和勵志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因此呢,很多的後來人也以此為典範而效仿,也在自己的身上刺下類似的刺青。

不過據說到了明朝,這種做法就行不通了。

當時有幾個刺了「精忠報國」的例子,不但觸犯了禁忌,而且還遭到了吃瓜群眾的嘲笑。其中一個例子來自精英階層,他就是大儒王陽明的弟子,黃綰。

為何在明朝紋「精忠報國」四個字會被人恥笑?甚至有人因此獲刑!

黃綰是嘉靖九年時的南京禮部右侍郎,當時被河南道御史張寅彈劾十事,其中就包括了貪污等。黃綰當然也不可能坐以待斃,於是也立馬上書稱對方是公報私仇,還說自己背上刺有「精忠報國」四字,忠心可鑒。然而,黃綰的這個爆料,反被張寅再次上奏摺參了一本,扣上了一個更大的帽子,那便是「欺君罔上」。

由於在嘉靖初年的「大禮議之爭」(以楊廷和為首的舊閣權集團同張璁等新進士大夫之間圍繞著當時「繼統」與「繼嗣」的禮儀形式所進行的一場政治爭論)中,黃綰和他的老鄉兼戰友張璁是站在一起的,是和嘉靖皇帝站在同一陣營的。因為這層關係,所以雖然前幾次黃綰也都被彈劾,可都沒啥事兒。

然而這次「精忠報國」一出來,皇帝卻下旨讓人核查。最後的結果是,以雙方都無事結尾。可「精忠報國」這一段,卻使得黃綰淪為了眾人的笑柄。

為何在明朝紋「精忠報國」四個字會被人恥笑?甚至有人因此獲刑!

最早記錄這事的是王世貞的《弇(yǎn)州史料》,此外焦竑(hóng)的《國朝獻徵錄》、茅元儀的《暇老齋雜記》、沈德符的《萬曆野獲編》、馮夢龍的《古今談概》,直至俞樾的《茶香室續鈔》,都以「故事永流傳」的姿態,一直延續著這個笑談。

另外一個例子則是來自底層軍人。

「正德五年,軍余刁宣上疏自言刺『精忠報國』四字,杖三十,發海南充軍。」簡單來說,就是軍營里一小兵,為了表達滿腔熱情也在背上刺了這四個字,沒曾想這種行為觸犯了軍紀,被杖責了三十,發配到了海南去充軍。

那麼我們不禁要好奇了,為何岳飛在背上刺這四個字就是佳話呢?而放在別人身上就是相反的效果呢?

為何在明朝紋「精忠報國」四個字會被人恥笑?甚至有人因此獲刑!

對此,我們只有猜測,具體到黃綰的例子,他觸犯了儒家知識分子的諸多禁忌,一來是身體髮膚受之父母的古訓,二來是放棄了與皇權制衡的清流知識分子的操守。很顯然,後一條更為犯忌。

另外岳飛當年可是冤死的,宋高宗趙構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他大呼冤枉的時候露出了這四個大字,現如今又有人刺這幾個字來表忠心,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不是在諷刺皇帝像宋高宗一樣的昏庸嗎?所以為了保持明君的形象,還是跟這種人保持距離比較好。

至於那個底層的軍人,很顯然是就自不量力了,「國」,並不是他一個小角色能夠「報」的,他所做的只需要是服從命令,而不是站到那麼高的高度,為國家操心。

為何在明朝紋「精忠報國」四個字會被人恥笑?甚至有人因此獲刑!

換句話來說,那個底層的軍人刺字表忠心,到底是重用你還是不重用你呢?用的話你的能力又達不到,不用的話又容易引人說不辨忠奸的閑話。

所以,對於他,連個解釋和罪名都沒有,直接一頓打,發到海南充軍了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歷小軍 的精彩文章:

《水滸傳》中的梁中書,跟梁山居然還有這樣一層關係!

TAG:古歷小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