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讓所有人滿意?對不起,我做不到!

讓所有人滿意?對不起,我做不到!

今天和黎先生大吵一架。

起因近乎可笑,他認為我對我的家人不夠好。

是的,我對,我的家人,不,夠,好。

家人包括我的父母和表妹。

他指責我,看父母的次數不夠多,請表妹到家裡吃飯的頻率不夠高。

客觀情況是:今年下半年看望父母一次;每個月叫的表妹來家吃飯一次,我覺得可以了。

我認為差不多了。即便是真的做的不夠好,那也與婚姻無關——我如何對待我的家人,是我的事,與你無關。假如我有違公序良俗,比如虐待他們、傷害他們,你自然可以批評我。假如我對你的家人不夠好,你可以批評我。

現在因為我對我家人的好,沒有達到你要求的程度,你便來指責我,我無法接受。

他認為一個人做事,應該時時刻刻讓父母和親人都滿意。

我認為我真的無法做到時時刻刻讓父母和親人都滿意。

人存活於世,最重要的是對自己負責。

人首先是為自己而活,而不是他人而活。

他人對我們的評價不重要。

如果我們生活的目的就是為了讓他人滿意,那麼自我又存在於何處?獨立思想又存在於何處?

別人滿意我,我就好了嗎?

別人不滿意我,我就差了嗎?

我們來到這世間走一遭,到底是為了什麼呢?

況且,滿意,是一個多麼虛偽多麼難以量化的詞。

我們一輩子,就活在別人的評價當中嗎?

正如王小波說過,人該是自己生活的主宰,不是別人手裡的行貨。

對父母的態度應該是孝而不順。

如果我讓父母滿意,我和黎先生根本不會相遇。

碩士畢業,父母執意讓我回老家考公務員,我不肯。他們認為我不識好歹,揚言要和我斷絕關係。

我懷揣800塊,來北京做了一名北漂。住群租房,自己做飯,掙扎三個月,轉行成功。

最艱難的時候,未曾妥協和退縮。對於斷絕關係的威脅,我也從不曾回頭,因為我的人生只屬於我自己,我只對我自己負責。

父母現在的許多想法,我完全是有選擇地去聽。這世界變化太快,我們很多時候都不清楚下一步會怎樣,更何況父母。

如果真的按照他們的勸導去處理問題,非處處碰壁必不可。

舉個簡單的例子。

當初在北京北京買房,我媽怕還不上貸款,執意要買小一點的。我不肯,執意買了大的,現在她無比清醒。如果當初我讓她滿意,那我現在不知有多慘。

對愛和親情的理解。

英國的心理學女博士西爾維婭·克萊爾說:這個世界上所有的愛都以聚合為最終目的,只有一種愛以分離為目的,那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愛。父母真正成功的愛,就是讓孩子儘早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從你的生命中分離出去,這種分離越早,你就越成功。

作為父母,最欣慰的應該是,看到子女得到了他們想要的生活,而非時時刻刻與子女相伴。倘若有父母以子女陪伴的時間多寡,作為孝與不孝的標準,請恕我直言,這真是玷污了愛,也玷污了親情。

眼見老家一些年長的親戚,為了驅散孤獨,不惜以親情做綁架,執意把子女留在身邊,我唾棄他們對愛的理解過於狹隘。

你誕下一條生命,最重要的難道不是讓他走遍萬水千山,看遍世間浮沉,嘗遍苦辣酸甜,認真感受這個世界嗎?把他牢牢的禁錮在自己身邊,那和剪斷他的翅膀,截斷他的雙腿,有任何區別嗎?

而對於妹妹一個月來我家吃一次飯,我認為不算少。

年輕人應該有自己獨立的朋友圈和生活圈,應該把觸角顫抖著伸到這個世界,探索這個世界,感知這個世界,捕捉這個世界,拓展眼界與心胸,享受陽光,享受自由的時光,而非囿於我的小家。但是如果妹妹遇到困難,我一定會全力幫助。

關於自私

我從不否認自己是一個自私的人,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人人管好自己,則天下太平。

只要不傷害別人,只要不損害公共利益,自私並沒有錯。

要求別人大公無私,恕我直言,只是一種令人作嘔的虛偽。

那些指責別人自私的人,往往是希望自己自私一點,而別人無私一點,這樣他們能得到額外的好處,並且佔據道德上的制高點。這種人是再自私不過了。

如果人人無私,這個世界是多麼可怕!

李笑來說:「自私,是一個人強大以後才能擺脫的事情」

是的,我現在還很弱小,等我實現了夢想,強大起來,我可以給予父母和親人更多的資源、更多的陪伴、更多的金錢。

可是,現在的我還不夠,我只能拚命向前。

我的時間和精力是有限的

20多歲的時候,我認為日子很長,急什麼?一切可以慢慢來。

及至30歲,突然覺得歲月很殘酷,絕大多數時候有種無能為力的無奈感和沉淪感——那麼多事情還沒有做,那麼多夢想還沒有實現,那麼多地方還沒有去,那麼多好書還沒有讀,那麼多道理還沒想清楚……

後來這種恐懼日甚,我只好刪除其他夢想,只留下唯一一個,然後日夜兼程地奔向它。為節約時間,人生中無關緊要的東西,通通格式化——比如逛街,比如飯局,比如無謂的應酬,比如沒有營養的消遣……

我很害怕,夢想還沒有實現,我的生命,就走到了盡頭。

曾經聽到過咪蒙講的一個段子,她一個朋友去創業,別人問:賠錢怎麼辦?他頭也不回地答:那沒有時間了怎麼辦?

是的,就是這種感覺。

關於個體的自由意志

黎先生對我的指責,有一部分是來自於不「管」父母。

去年我媽退休了,要開個公司,聽著不太靠譜。

我仔細問了問,雖然不贊同,但並沒有反對和阻止。

因為我發現,即便她上當受騙,她也承受得起。而且她在其中能夠體會、學習、收穫、感受很多東西。或許這次失敗,下次就成功了。或許這次失敗了,但她過癮了。

是的,我認為人最重要的是生命體驗,是一種於歲月長河中的真實經歷,而非金錢,而非穩妥,而非絕對的安全感。

如果一切求穩,求安全感,那就只能生活於生活的表面,生活於虛無,無法觸及生活的本質。哪怕痛苦,哪怕淚水,哪怕辛勞,都好於虛無。

於一個人而言,最可怕的,難道不是在死前發現自己從未真實活過嗎?

同時,我認為,對於每個成年人出於自由意志的選擇,都應該表示尊重。

說句極端一點的,假如我的父母有一天打算離婚,如果是他們發自內心的選擇,我也會接受並尊重。

每個人成年人都有自己要走的路,要過的坎兒,要淌的河,要爬的坡,要經歷的磨難,沒有人可以替代。

我甚至不會去替代自己的子女經受這一切。我不會為他們鋪一條平坦的路。我會鼓勵他們闖出自己的一片天。

因為每一種自由選擇都是一種生命能量的賦予,哪怕這個選擇是錯的。

這些年,我見過太多走父母鋪好路的軟弱的同齡人和年輕人。大多被抽去了脊骨,活得安穩卻不快樂,蔫蔫巴巴,一副沒睡醒的樣子, 25歲長了一副55歲的精神氣兒。

因為他們從未嘗試過用勇氣和自信去選擇自己想走的路,只好被馴化,被奴性裹挾,活在被預設好的籠子里。

最可悲的是,他們在為想過的生活拼搏之前,就早早被父母鎖了進去,只好一生困頓,一生掙扎於自己為何不快樂。

最可怕的是,那個籠子,往往還打著幸福的名義。

所以,親愛的黎先生,我將繼續秉持自己獨立的思想,去做自己認為應該去做的最重要的事——畢竟,我的生命只有這一次;畢竟,人活著最重要的,是為自己負責。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