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謙虛是一種品格,更是一種涵養

謙虛是一種品格,更是一種涵養

作者介紹

聞譽恐 聞過欣 直諒士 漸相親

謙虛,是一顆最好修養的平常心,是一種做人的境界。不必期待你做的所有的事,都有人支持。只要你確信對的,就放手去做;不要奢望所有的路都順風順水,掌舵好自己的船帆,迎風破浪去奔赴。也永遠不要覺得自己足夠好,保持一份謙遜的態度,如此,你還可以更好。

如果聽到讚歎感到惶恐,聽到有人說自己過失感到欣喜,那些正直、心胸寬廣的人就會漸漸親近你。

和過失一樣,在讚譽面前,也很能體現一個人的涵養。有人一聽讚歎就陶醉:「是是是,我就是這麼了不起。」甚至到處自我宣揚:「我有神通,知道你們在想什麼,我如何如何……」麥彭仁波切說,自己讚歎自己,即使是帝釋天王,也不莊嚴。

不過有例外。有些大德為了攝受眾生,會在大眾當中顯示神變,或直接講述自己的功德,但這不是自我炫耀,是有特殊必要的。除了這種情況外,最好不要自我讚歎,聽到讚歎也要善於把持。我看到有些大德在讚譽面前會顯得不自在,趕緊轉移話題,但他的德行會越發表露出來。

唐朝有一位著名的大臣叫宋璟,為人剛正不阿,而且擅長為國家舉賢任能。一天,有人推薦了一篇文章,他一邊讀一邊讚歎。文章確實是好文章,思路文筆都好,他起了重用之心。但讀著讀著,他發現作者有很強的諂媚用意,在巴結自己,這讓他很不舒服。於是對來人說:「此人文章不錯,但品行不端,不能起用。」

也許有人想,如果不是宋璟,那人就被提拔了吧。但不管對方是誰,從過去和現在的經驗來看,像這種阿諛奉承的人,有沒有正直的人格,很難說;要是真被提拔,將來對社會有沒有利益,就更難說了。所以我認為,今天我們看做官的人,還是要看人格,因為人格的厚度,遠遠不是一張文憑所能承載得了的。

如果他人品好,像宋璟那樣,有人讚歎也不為所動,那麼他對國家和社會是有利的。即使是普通人,只要人格好,不管走到哪裡,不出一個月就會被大家接受。當然,喜歡他的人,應該是品行和他差不多的,其他人就不一定了。

《易經》中說:「同聲相應,同氣相求。」同樣的聲音能產生共鳴,同樣的氣會相互融合。現實中,智者總是和智者聚在一起,愚者總是和愚者聚在一起,應該就是這個道理,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把《弟子規》這兩頌引申一下,就會知道,我們自身的人品和道德追求,會自然地把我們引入一種類似環境里:向善的人喜歡向善的人,大家一起交流善法;壞人喜歡壞人,一起商量怎麼幹壞事;愛聞思、守戒律的出家人,也找見行一致的道友辯論佛法、探討利他;當然,懈怠、不愛聞思、愛講是非的人,也有共同語言。總之,只要彼此差不多,就有共處之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禪境 的精彩文章:

莫論他人長短

TAG:禪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