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車|南朝稱其「丁零」,漠北人稱其「敕勒」、「鐵勒」
高車族|| 北朝人對漠北部分游牧部落的泛稱,南朝人稱其為「丁零」,漠北人稱其為「敕勒」、「鐵勒」、「狄歷」
原創:達觀天下
高車族|| 北朝人對漠北部分游牧部落的泛稱,南朝人稱其為「丁零」,漠北人稱其為「敕勒」、「鐵勒」、「狄歷」
文/達觀天下 圖/來源於網路
高車,是北朝人對漠北部分游牧部落的泛稱,南朝人稱其為「丁零」,漠北人稱其為「敕勒」、「鐵勒」、「狄歷」。高車處於部落或部落聯盟階段,保存母系制殘餘。
商周至隋唐歷史上的鬼方、丁零、高車和鐵勒,為同一民族在不同歷史時期的稱謂。高車由六大部落組成:狄氏.袁紇氏、斛律氏、解批氏、護骨氏、異奇斤氏。三國時,丁零有一部分仍在今貝加爾湖以南遊牧,稱北丁零;一部分遷徙至今新疆阿爾泰山和塔城一帶,南與烏孫、車師,西南與康居為鄰,稱西丁零。丁零屬於原始游牧部落,敕勒人最早生活在貝加爾湖附近。留居在原來貝加爾湖一帶的敕勒被稱為丁零。鮮卑人因北方的敕勒人使用車輪高大的車子,稱之為高車。東漢進攻北匈奴戰勝之後,敕勒的地域開始南移,與中原的漢族交往。
4世紀中葉,生活在陰山一帶的人大都已鮮卑化。著名的《敕勒歌》,是北齊時敕勒人的鮮卑語的牧歌,後被翻譯成漢語。敕勒人在北魏時期大量參加鮮卑人、漢人的戰爭,其中大部和丁零人一起逐漸融入漢族。
《敕勒歌》選自《樂府詩集》,是南北朝時期黃河以北的北朝流傳的一首民歌,一般認為是由鮮卑語譯成漢語的。民歌歌詠了北國草原壯麗富饒的風光,抒寫敕勒人熱愛家鄉熱愛生活的豪情。
開頭兩句交代敕勒川位於高聳雲霄的陰山腳下,將草原的背景襯托得十分雄偉。接著兩句用「穹廬」作比喻,說天空如蒙古包,蓋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以此來形容極目遠望,天野相接,無比壯闊的景象。
最後三句描繪了一幅水草豐盛、牛羊肥壯的草原全景圖。有靜有動,有形象,有色彩。
魏晉南北朝時期活躍於中國北部和西北部的游牧民族。原始居地在今貝加爾湖一帶,每當雄踞漠北草原的匈奴和鮮卑先後遷走或衰弱之機,便入主草原。
383年肥水之戰後,入居黃河流域的丁零族翟斌在新安起兵反抗前秦,388年翟遼在滑台建立了魏政權,史稱翟魏。392年,為後燕所滅。
397年,北魏破後燕後,遷到中原的敕勒部落歸降北魏,並分為東部敕勒和西部敕勒。北魏瓦解後逐漸融合到漢族之中。
487年,敕勒部落的阿伏至羅遂率十萬戶高車人西遷,至今烏魯木齊周圍游牧。在車師前部建立高車國(487~541)。 高車國在西域存在了50餘年。高車對於柔然汗國和北魏,鐵勒對於突厥汗國和隋唐,所起作用更是不容忽視。高車和鐵勒不僅人口眾多,而且佔據著漠北漠西廣大地區。他們的生活狀況和政治動向,對北魏隋唐的歷史發展,也發生了重大的影響。例如,導致北魏王朝衰亡的六鎮起義,高車就起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高車在漠北。東晉代什翼犍大破高車。西魏大統十七年,鐵勒將伐柔然,突厥酋長土門邀擊破之,盡降其眾五萬餘落,高車遂並於突厥,其後謂之鐵勒。
完
TAG:達觀天下珠峰在前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