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食道心房調搏用不同刺激方式診治陣發性室上心動過速的對比分析
版權聲明:本平台致力分享好文精選、精讀。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與原作者取得聯繫。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在本公號留言刪除!
摘要
目的
探討經食道心房調搏不同刺激方式在陣發性室上心動過速(paroxysmal ventricular tachycardia,PSVT)診療中的應用價值。
方法
選取梅州市人民醫院2016年1月1月至2016年8月31日收治的120例PSVT患者作為研究對象。使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每組60例。兩組在經食道心房調搏中採用不同的刺激方式來誘發或終止PSVT。誘發時觀察組應用S1S2程式控制刺激方式,對照組應用RS2程式控制刺激;終止時對照組採用超速抑製法,觀察組採用亞速抑製法,若終止無效則依次改用猝發脈衝法和程式控制期前刺激法。分析經食道心房調搏對PSVT的分型診斷準確率,對比不同刺激方式誘發及終止PSVT的效果。
結果
食道心房調搏診斷的PSVT分型有115例與心內電生理檢查結果相符,診斷符合率為95.83%。觀察組的PSVT誘發成功率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PSVT終止有效率顯著低於對照組,平均刺激時間顯著長於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結論
經食道心房調博對PSVT分型的診斷準確性較高,超速抑制對PSVT的終止效果更好,亞速抑制刺激產生的副作用更小。
陣發性室上心動過速(paroxysmal ventricular tachycardia,PSVT)是臨床較為常見的一種異位心律,突發突止為PSVT的主要臨床特點。PSVT在發作時,患者會有胸腔憋悶、心搏加速的感覺,心率甚至可以加快到150~250次/min,且心搏加速的持續時間不定,少則幾秒,多則幾個小時,不少患者在送治時癥狀都已消失,所以本病在發作時往往難以及時捕捉[1]。乏力、胸痛、氣短、胸悶、心悸是PSVT患者的主要臨床表現,病情嚴重者甚至可能出現心力衰竭、休克等癥狀,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有研究顯示,經食道心房調搏術治療PSVT具有顯著療效[2],但是目前國內有關這方面的研究報道卻較為鮮見。本次研究旨在明確經食道心房調搏在PSVT診治中的應用價值,報道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梅州市人民醫院在2016年1月1日到2016年8月31日收治的120例PSVT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常規心電圖曾證實有過PSVT發作史但未詳細分型的患者;陣發性心悸,高度懷疑PSVT的患者;臨床證實為PSVT,需進行心臟電生理檢查及急診復律的患者。同時排除經食道心房調搏檢查禁忌證的患者。使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n=60):觀察組男28例,女32例,年齡(38.8±9.6)歲,病程(2.3±1.0)年,PSVT持續時間(10.5±2.4)h;對照組男25例,女35例,年齡(41.1±10.4)歲,病程(3.0±1.3)年,PSVT持續時間(11.4±2.2)h。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經食道心房調搏檢查方法
患者檢查前,進行12導聯心電圖測量,在鼻腔內插入4極食管電極導管,記錄食道心電圖,直到記錄先正後負的高大P波,電極深度30~40 cm,並記錄體表肢體及V1導聯及食道內心電圖。經測量起搏閾值後,先用非程式控制S1S1遞增刺激,記錄房室傳導文氏點或2:1阻滯點,誘發出PSVT的頻率;終止後按照隨機分組原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應用S1S2程式控制刺激方式,對照組應用RS2程式控制刺激,記錄各自誘發出PSVT的窗口及患者應用各種方式時的臨床表現,對比統計以上刺激方式誘發室上心動過速的成功率及不良反應的發生率。
1.3經食道心房調搏刺激終止方法
對人為電刺激出的或自發性PSVT及時進行終止。觀察組先採用亞速刺激法,即採用低於本身心動過速頻率40~60次/min,一般為110~140次/min左右,持續10~20 s,反覆3次左右,如未終止則為無效;對照組先採用超速抑製法,即採用高於心動過速20%~30%的頻率S1S1刺激,持續5~10 s或稍長,反覆3次左右,如未終止則為無效。兩組終止無效者依次改猝發脈衝法(以S1S1刺激,頻率按心動過速130%~140%選取,給予6~8次脈衝刺激,如無效則間隔10 s後增加10次/min頻率猝發脈衝刺激至心動過速終止,如接近300次/min頻率猝發脈衝刺激仍不能終止則為無效)、程式控制期前刺激法(採用S1S2-10 ms程式控制掃描,S1的頻率高於基礎心率15~20次/min,S1S2周期為基礎心動周期的60%~80%,如誘發PSVT後則繼續10 ms尋找終止窗口,如未見終止窗口則為無效)進行治療,密切觀察患者的臨床表現和治療效果並進行統計記錄,為觀察不同方式終止的療效和副反應,部分患者可誘發2~3次。
1.4統計學分析
運用統計學軟體SPSS 20.0處理研究數據。計數資料以[n(%)]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採用t檢驗。以P
2 結 果
2.1陣發性室上心動過速診斷結果
食道心房調搏診斷的PSVT分型有115例與心內電生理檢查結果相符,診斷符合率為95.83%。診斷結果不符的5例患者中,有4例誤診為房內折返(IART),1例誤診為房室結折返性心動過速(AVNRT),詳見表1。
2.2兩組陣發性室上心動過速誘發情況比較
觀察組共誘發182次,誘發成功180次,成功率為98.90%,對照組共誘發191次,誘發成功185次,成功率為96.86%,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1.003,P>0.05)。
2.3兩組平均刺激時間與陣發性室上心動過速終止情況比較
觀察組的刺激時間為(12.3±1.4)s,對照組為(20.0±4.2)s,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3.472,P
2.4兩組副作用發生率比較
經食道心房調搏刺激,觀察組有25例(41.67%)出現胸骨後灼痛、胸部跳動、心悸等副反應,對照組的副反應發生率為88.33%(53/60),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7.850,P
3討論
臨床普遍認為PSVT的發生具有3重機制,即觸發活動、自律性增強、折返運動。PSVT的臨床分型包括竇房折返性心動過速(SART)、心房內折返性心動過速(IART)、房室折返性心動過速(AVRT)和房室結折返性心動過速(AVNRT),且以房室折返性心動過速最為多見,房室結折返性心動過速的發生率次之[3]。本次研究也顯示,120例患者中房室折返性心動過速佔到了50.33%,房室結折返性心動過速佔40.00%,這一結果與前述研究結果相符。
經食道心房調搏自應用於臨床以來,以其安全、有效、操作簡單、無抗心律失常藥物毒副作用等優勢受到了廣大患者及醫生的一致青睞。經食道心房調搏在PSVT的臨床診斷及治療中均發揮著重要作用[4]。在診斷方面,食道心房調搏中由於食道電極與左心房後壁緊密貼合,P波形態呈高尖形態,便於識別,不容易為T波或QRS波群掩蓋,能夠較為方便地辨別出QRS波與P波的關係。另一方面,經食道調搏還能夠誘發多種電生理現象(如跳躍延長、Coumel-slamn、1:2房室傳導等),從而提高對PSVT的診斷準確率[5]。本次研究結果顯示,食道心房調搏對PSVT分型的診斷符合率為95.83%。這一結果說明了經食道心房調搏是診斷PSVT分型的有效手段。
超速刺激、亞速刺激、期前刺激、猝發刺激都是臨床常用的食道心房調搏心動過速刺激方式。這些刺激方式是否能夠終止心動過速,主要與刺激脈衝能否落入折返環路的可激動間隙造成雙向阻滯,或者與刺激脈衝能否抑制異位節律點,或者與患者有無器質性心臟病等因素有關[6]。臨床常使用的抗心律失常藥物,在一些特定條件下都可能引發新的心律失常,或者加重、惡化原有心律失常。對於心動過速反覆發作的患者及伴有器質性心臟病的患者,運用抗心律失常藥物通常有較高的風險,對於這類患者臨床通常考慮通過食道心房調搏來終止。臨床研究顯示,超速抑製法、猝發刺激法均能有效終止PSVT,防止心動過速複發,而亞速刺激法對於PSVT的終止效果則明顯不及超速抑製法和猝發刺激法,其對PSVT的終止有效率通常不足50%[7]。本研究結果也顯示,運用亞速刺激法的觀察組對PSVT的終止有效率僅為30.00%,而運用超速刺激法的對照組的終止有效率卻達到了90.00%(P
綜上所述,經食道心房調博對PSVT分型的診斷準確性較高,在PSVT的分型診斷中具有重要價值。經食道心房調博超速抑製法對PSVT的終止效果更好,亞速抑制刺激產生的副作用更小,臨床應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選擇適宜的刺激方式。
參考文獻(略)


TAG:嶺南心血管病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