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大清首富」胡雪岩曾經豪賭2000萬兩白銀和洋人打「生絲戰爭」?

「大清首富」胡雪岩曾經豪賭2000萬兩白銀和洋人打「生絲戰爭」?

胡雪岩是一個家喻戶曉的人物,各種圍繞他的故事段子、「商道」雞湯四處招搖,看起來百花齊放,其實毫無意義。

為大部分被曾仕強等人津津樂道的故事,根本就是台灣小說家高陽在《紅頂商人》中的虛構。

比如,胡雪岩的商業神話的落幕,在小說里被描繪成一場悲壯的民族商業保衛戰。

書中的故事是這樣的,胡雪岩拿出了2000萬兩白銀本金,爭購囤積生絲,一是為遭洋人們欺壓的蠶農謀福利,二是要為中國商界爭志氣,還要與洋人搶奪生絲的定價權。最後,由於朝堂的傾軋,李鴻章和左宗棠的矛盾,又派盛宣懷與洋人勾結,搞出「一年不買絲」的攻守同盟,坑垮了這位「民族英雄」。

「大清首富」胡雪岩曾經豪賭2000萬兩白銀和洋人打「生絲戰爭」?

小說的根據是清末民初的一些民間野史,比如《海光》雜誌記錄:


(胡雪岩)「二千萬兩出,一千二百萬兩歸家。」

就是一出一進,賠了800萬兩銀子。

歐陽昱《見聞瑣錄》:


夷人曰,必欲賣,非損本800萬。折一年息金不說,2000萬兩出,1200萬兩歸,家資去其大半。

也是800萬的虧損。

陳代卿《慎節齋文存》更是有鼻有眼地描述了細節:


滬上大賈與外洋貿易,蠶絲為最,胡每歲將出絲各路於未繅時全定,洋人非與胡買不得一絲,恨甚,乃相約一年不買絲,胡積絲如山無售處,折耗至六百餘萬金。

這段話有點歧義,到底是賠了600多萬兩銀子,還是賠剩下600多萬兩銀子,只能先放在這裡。

看起來有鼻子有眼是吧?

假的。

談錢,咱們就得回歸數字,沒有數字的經濟史就是耍流氓。

只要看一下,胡雪岩究竟囤積了多少生絲,然後再看看單價,一乘,究竟花了多少錢,不就一目了然了嗎?

關於胡囤積的生絲總量,又有兩個說法:

《中國資本主義發展史》第二卷:


1882年5月,胡雪岩的生絲存貨達到8000包,10月份已達14000包,到1883年,這個數字增長到了27000包。

美國學者斯坦利(John C. Stanley)在《晚清財政》中的數據是:15000包。

到底哪個對?

先看下買絲的時間點:

1881年6月,胡雪岩買進了3000包生絲;1882年5月,他的存貨達到8000包;1882年10月,達到14000包。

再看下賣絲的時間點:

1883年10月,胡雪岩與怡和洋行簽訂2000包生絲的銷售合同,定價380兩;

1883年11月末,胡雪岩分兩次售出6000包和7000包生絲給天祥洋行,定價362.5兩。

1883年12月9日的《申報》報道胡雪岩說:


「日內絲已賣完」。

這一加,可不就15000包?

「大清首富」胡雪岩曾經豪賭2000萬兩白銀和洋人打「生絲戰爭」?

另外,英國駐上海總領事許士爵士於1884年上報的《商務報告》中說:


(1883年)外國商人由此斷定生絲的需要量已經足夠, 不收買胡光墉手中量達14000包的存貨。

這也從側面說明胡雪岩囤積的生絲,應該在15000包上下,只是英國人掌握的沒那麼細緻,而這個存貨數量絕不是上述幾次出手後的數字,因為報告中還提到:

(1883年)生絲行情波瀾迭起, 六月時預測, 生絲產量要低於常年的平均水平……同時又傳聞義大利的生絲生產欠佳, 因而上海市場生絲價格飛漲, 中國商人多從內地出高價收購。但新生絲從中國內地運到上海時, 銷路不佳, 又因已證實義大利生絲豐收, 外國商人由此斷定生絲的需要量已經足夠,不收買胡光墉手中量達14000包的存貨。在三個月之間, 胡光墉不肯降價, 外國商人又觀望不買, 以致市面獃滯。

也就是說,1883年6月時,整個上海的絲業進出口商,還認為生絲將供不應求,英商怡和洋行在1883年4月和8月間與胡雪岩之間的洽購,也印證了這個時間點,至遲到1883年8月,怡和洋行負責人帕特森在被胡雪岩拒絕後,寫信給香港怡和的同事寫信描述胡雪岩的狀態仍是:


「自信心甚強,因為本季絲收極歉。」

可見,所謂的3個月,應該是從1883年9月算起,之後的10、11月,胡雪岩才將手中的生絲全部出手,而這時,絲價已經進入下降區間,胡雪岩蒙受了巨額的虧損,前述的《商務報告》報告寫道:


由於金融吃緊, 胡光墉(胡雪岩)不得不拋售手中生絲, 生絲價格於是急劇下落。……胡光墉的損失高達150萬兩(35萬英鎊)。

至此,所有數字都搞清楚了,我們來算一筆賬。

「大清首富」胡雪岩曾經豪賭2000萬兩白銀和洋人打「生絲戰爭」?

胡雪岩的第一筆2000包生絲出貨價是380兩白銀,380*2,000=720,000兩;

胡雪岩的第二筆和第三筆13000包的出貨價是362.5兩,362.5*13000=4,712,500兩;

三筆合計為5,432,500兩。

總額遠遠達不到2000萬兩之巨,這個數字,可以確認為文人的想像。

因為如果按照這個數字以380兩買入,可購入生絲52632包,這個數字相當於1882~1883(蠶絲年度),上海口岸出口到歐洲、美國、日本、印度、非洲、國內口岸的總和(50345包)還多。

所以結論很明晰,胡雪岩整個「生絲投機」的投入,應為5,432,500兩+1,500,000兩,即6,932,500兩,這個數字是什麼概念呢?

《清稗類鈔》里有一個晉商資產排名:


介休侯氏七八百萬兩、太谷曹氏六七百萬兩、祁縣喬氏四五百萬兩。

也就是說,喬家大院那個喬家的全部家產,還不夠胡雪岩玩這一票的。

你說6不6?

(未完待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