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石龜5種常發病的區別與綜合防治

石龜5種常發病的區別與綜合防治

溫室養殖石龜,石龜經常發生白斑病、水霉病、腐皮病、爛嘴病、白點病。不少養殖戶對石龜這幾種常發病辨別不清,防治方法不當,從而影響了防治效果,造成經濟損失。對上述石龜5種常發病的區別與綜合防治提出幾點個人看法。

一、白斑病。

病原是一種毛黴菌,屬真菌類毛黴菌科,因此該病又稱毛霉病。

白斑病在水溫25℃左右最易發生,馴養開食或長途運輸後的稚石龜、幼石龜發病率最高,室內氣溫較低、控溫差的溫室石龜池也極易發生,池水清瘦也是引發此病的原因之一。

白斑病發病初期,石龜的背甲、裙邊和四肢出現白色斑點,此後,斑點逐漸擴大,形成片片白斑,蔓延到嘴、頸和尾部,病灶部位表皮壞死。

預防:

(1)、保持池水溫度在31~32℃,如果原來水溫偏低很多,應分次提高水溫,每次升溫不宜超過2℃。

(2)、除了常規消毒措施外,應注意適當增加水的肥度。

治療:

(1)、及時隔離發病石龜,發病池切忌大量換水。每立方米水體用濃戊二醛2毫升加抗菌素5克加水全池潑灑,第二天再潑灑1次,用量減半。

(2)、根據水體肥瘦程度酌情施用五倍子加肥水寶。使用五倍子時應先水煎1個小時左右。

(3)適當減少增氧時間。

(4)每公斤飼料中添加包膜維生素C2克、維生素E1克以及富含膽汁酸類保健品以調節石龜體內環境,增強免疫力,連續投喂6~10天為1個療程。

二、水霉病

病原主要為水霉科中的水霉、綿霉、絲囊霉和霜霉科中的腐霉等。

水霉病在水質較清的石龜池中容易發生,運輸及其他人為操作也是造成石龜機械性損傷、誘發水霉病的重要原因。

發生水霉病的石龜體表包括背甲、頸部和四肢等部位長有灰白色毛狀菌絲體,大多數情況下,毛狀菌絲體因沾上水中的污物而呈褐色。

水霉病水霉病與白斑病病原同屬於真菌類,因此水霉病的防治可以參照白斑病。

三、腐皮病。

病源為嗜水氣單胞菌、溫和氣單胞菌、假單胞菌和糞產鹼桿菌等。

腐皮病一般在石龜之間相互撕咬或機械損傷後發生,此病常與白斑病、白點病和紅底板病並發。

發生腐皮病的石龜四肢、尾部、頭頸部、背腹甲、裙邊等部位均可發生潰瘍。發病初期,潰瘍面積較小,皮膚髮炎處組織呈現黃色或白色,之後組織壞死,並有血水滲出,潰瘍面積向周圍擴大,並連成片,表皮脫落,嚴重時露出整個肌肉,四肢腐爛,爪脫落。

預防:

(1)、放養的石龜種要確保健康無傷,入池前用10毫克/升的利凡諾溶液浸洗5分鐘。

(2)、放養密度合理,規格整齊。(3)定期用濃戊二醛或含碘消毒劑加水全池潑灑。

治療:

(1)、每立方米水體用鹽酸土霉素10克加水全池潑灑,隔天再潑灑1次,用量減半。

(2)、每公斤飼料中添加包膜維生素C1克、維生素E1克、複合維生素B2克,連續投喂6~7天為1個療程。

四、爛嘴病。

病源為奇異變性桿菌。

爛嘴病主要危害患有白點病等剛恢復的病石龜,此病在低溫時傳染較快,死亡量較大。

爛嘴病特徵性癥狀是石龜嘴部潰爛,有的下頜或口腔長瘡,鼻孔發炎,往往有膿狀黏附物使其堵塞。

預防:

飼養管理過程中要小心操作。不使用刺激性比較強的藥物如強氯精等。

治療:

(1)將水溫升高1~2℃。

(2)每立方米水體用濃戊二醛2毫升加硫酸慶大黴素5克加水全池潑灑,隔天再潑灑1次,用量減半。兩天以後,每立方米水體用五倍子20~25克煎汁加水全池潑灑1次。

五、白點病。

病原主要為嗜水氣單胞菌、溫和氣單胞菌、豚鼠氣單胞菌等,另外普通變形桿菌、糞產鹼桿菌等也能引起白點病。

白點病一般在養殖密度較大、水質不良,特別是"水變"後容易流行。

白點病病症是石龜背甲、腹甲或四肢、裙邊部位出現芝麻大小的白點,隨後逐漸增大到黃豆大,皮膚內有珠狀外突,挑破後可見白色膿液。

預防:

(1)水溫控制在30℃左右。如需要換水,應將進水水溫提高到32℃左右,然後加入池中。

(2)調節好水質,定期使用增氧劑。

治療:

(1)及時隔離發病石龜,發病池切忌大量換水。每立方米水體用力福素3克加抗菌素5克加水全池潑灑,第二天再重複1次,用量減半。

(2)如果是內發性白點病,每公斤飼料中添加力福素2克、包膜維生素C1克、維生素E1克、複合維生素B2克,連續投喂6~7天為1個療程。

文章來自於收龜網,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文章內容來源於網路,感謝原作者的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龜江湖 的精彩文章:

你所不知道的緬甸孔雀龜的飼養

TAG:龜江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