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二戰時德國失敗原因的探究

二戰時德國失敗原因的探究

一直以來,二戰時德軍的強大給軍迷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擁有著如此強大軍隊的德國到底是怎麼輸掉戰爭的呢?筆者認為主要有三個原因。

一 糟糕的民族政策

假如說,德國軍隊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讓敵人屈服,那麼,德國所實行的政策就完全是在背道而馳。

早在戰前,德國就開始迫害國內的猶太人。致使一大批有知識、有技術的猶太人逃離德國,奔向同盟國控制區。而在戰爭爆發後,這種種族主義更是有增無減。在1942年之時,德國控制了近乎整個歐洲大陸。但是,德國的戰爭機器並未發揮出其應有的力量。德國的佔領區內抵抗組織不斷地增加,有力的牽制了德軍的兵力。在整個戰爭期間,德國用於鎮壓佔領區內的游擊隊和各色各樣的抵抗組織,就組建了大量的後備軍和空軍野戰師等名目繁多的衛戍部隊。同樣的,殘忍的種族政策則成功地使波蘭、白俄羅斯、烏克蘭和俄羅斯境內的人民從順從到厭惡再到憎恨。這種行為直接導致了德國無法充分利用佔領區內的各種資源,成功的促使了德國法西斯的滅亡。

二 動員時間太晚,效率太低

與常人所想的不一樣,德國在整個戰爭的前中期,平民的生活水平是相當高的。由於希特勒曾經經歷過一戰,所以他十分擔心過高強度的動員會使民眾崩潰,從而發生一戰時軍隊還未失敗,但國內已經崩潰的事情。所以,德國在戰爭前中期通過剝削佔領區的資源、壓榨俘虜們的勞動力來提升本土人民的生活質量。直到1943年初,德國的工廠內的德國工人還在執行一班工作制。與此同時,沒有哪個主要交戰國是這樣低的工作效率。前線士兵的艱苦奮戰直接被後方的歌舞昇平所抵消掉。各條戰線上驚人的損失因為後方低下的生產能力而無法彌補,然後裝備的缺失導致德軍無法維持戰線而步步後撤,隨著控制區的減小,國內也無法繼續維持生產,這直接導致了德國後期戰線的快去崩潰。

三 軍隊冗雜人員過多

在整個納粹統治時期,政府的人員是相當多的,而軍隊中的機構同樣五花八門,效率低下。在1941年巴巴羅薩計劃發動前,德國軍隊(陸海空及黨衛軍)擁有770萬人,而一線野戰軍兵力約有350萬人。而在頹勢初現的43年,德國武裝力量總人數已高達1100萬人,然而野戰軍數量才升至不到400萬,國內的後備軍竟然有200萬人!雜七雜八的黨衛隊機構、納粹政府佔領機構、治安維持機構和軍事輔助人員耗費了大量的人力。在滅亡前夕的45年,德國武裝力量仍有1000萬之巨,然而可用兵力僅僅有300萬,文職人員竟然有550萬!德國軍隊的冗雜程度可見一斑。

總的來說,德國的失敗不是偶然,而是各種原因交集所造成的必然結果。各種各樣單一技術或是裝備的領先無法彌補整體的劣勢或是錯誤。所以,德國所發動的戰爭最終以失敗告終也就是必然的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二戰 的精彩文章:

二戰三巨頭之一居然還是一個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

TAG:二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