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畢彰老師講工筆禽鳥白描技法(1)

畢彰老師講工筆禽鳥白描技法(1)

薄霧

 世界著名輕音樂系列 傾訴

純音樂 

00:00/03:56

本素材摘錄自《畢彰老師講國畫 工筆禽鳥白描技法》,畢彰著,安徽美術出版社2011年出版,節選網路共享的部分內容供參考,如需深入學習,請從正規渠道購買正版圖書!

畢彰,男,漢族、祖籍安徽省歙縣。1939年10月生於江西景德鎮一陶瓷世家。幼承庭訓,酷愛繪畫。1964年畢業於浙江美術學院中國畫系花鳥科。深得潘天壽、吳茀之、諸樂三、陸抑非諸先生教誨。工寫兼長,尤善沒骨。

鳥的形體結構

1.鳥體各部分的名稱

鳥類是「二足而羽」的動物,它們絢麗多彩的羽飾,婉轉動聽的歌喉,生動飛翔的姿態,自古以來就深受人們的喜愛,也是花鳥畫中重點表現的對象。

描繪禽鳥,首先要熟悉和研究禽鳥。根據生活環境的不同,鳥類可分為游禽、涉禽、鶉雞、鳩鴿、猛禽、陸禽、攀禽和鳴禽等多種生態類群。不同的食性和環境的差異,使其形體千姿百態。一般結構均可分為頭部、頸部、軀幹(上是背脊、下為胸腹)、尾部和兩腳幾個部分。

2.鳥體的骨骼

研究禽鳥的骨骼構造和相互關係是正確刻畫禽鳥形體的科學依據。

禽鳥的頭部骨骼除去嘴喙,其餘可以看作是個小球體,其中眼眶佔據了相當的體積。頸椎能彎曲轉動自如,擴大了眼睛的視野,長短與腳成正比例,便於鳥嘴接觸地面覓食。禽鳥的背、腰、尾綜骨各部脊椎皆融合成塊,連接胸腹的鎖骨、胸椎、肋骨、龍骨突、胸骨、恥骨、坐骨等形成堅挺的體腔,在外形上是個較大的蛋球體。和背部肩胛骨連在一起的是一對延長的前肢,由肱骨、橈骨、尺骨及指掌骨組成的前肢是輕巧雙翼的基架。而生長在體側的一對後肢則是由股骨、脛骨、跗蹠和趾骨構成,它是一對可伸縮的能支撐全身的起落架。

3.嘴鳥的頭部和嘴形及食性

鳥的嘴在頭部前端;眼在頭的兩側,具有活動的上下眼瞼和半透明的瞬膜;眼後是為羽毛所遮蓋的外耳孔;鼻孔在上嘴基部的兩側,一般呈圓形。鳥嘴上下通常各由一片可活動的角質鞘組成。隨著食性的不同可分為尖、鈍、直、勾、扁等數種。如黃鸝、戴勝因食蟲,嘴形細長而尖;鳩鴿、臘嘴為啄食穀類,嘴形短而粗健;燕翁鳥的嘴形扁平寬闊,宜於在飛翔中張口捕食飛蟲;交嘴雀的嘴尖閉而不合,且左右交叉,但利於剝取球果鱗片間的種子;雁鴨的扁平嘴具有鋸齒般的缺刻,便於捕捉水中粘滑的小魚;啄木鳥的嘴好像鑿子,能在樹榦上啄洞覓蟲;鷺鶴的嘴細長有力,能在淺水中覓食魚蝦;鷹鷲的嘴形尖銳鉤曲,便於捕食和撕碎其他的鳥獸。在古代的畫論中,古人常將鳥類的嘴與鳥的尾羽聯繫起來觀察,指出「尾長嘴必短,尾短嘴必長」,「山禽尾必長,水禽尾必短」。如長尾藍鵲、鸚鵡、綬帶鳥等均系長尾短嘴,而翠鳥、仙鶴、鷺鷥等都是尾短嘴長。這些都是非常正確的見解。

4.禽鳥的羽毛種類及其形態

鳥類的全身除了嘴喙和腳爪之外,都順著一個方向長著羽毛。表現禽鳥特別是畫工筆時,除了要抓住其不同的形體特徵之外,更要表現出各種各樣的羽毛形態、質感和色彩,所以畫禽鳥又名畫翎毛。鳥的羽毛具有遮風、蔽雨、保溫和飛翔的功能,在全身分區生長,主要有正羽、復羽、絨羽和纖羽四種。在繪畫上重點表現的是正羽和復羽。另外還有一些形式特殊的羽毛。如雄鴛鴦的一對扇形的翅羽,雄錦雞頸上生的盔甲形的領羽,孔雀的五彩斑斕的環形翎眼等也都是要著意

表現的對象。

5.鳥翼羽毛的組織排列

表現禽鳥的飛翔姿態,首先要正確地理解兩翼的俯仰透視變化和羽毛的排列組合。禽鳥的兩翼羽毛,雖然種類不同,大小有別,色彩各異,但排列還是有一定的結構規律的。就翼表縱的來看,從翅膀的前沿起至後羽片大致分成兩組依次覆蓋,其順序是小復羽、中復羽、大復羽、三級和次級飛羽、小翼羽、初級復羽、初級飛羽。羽片的形體一層比一層大。就翼表橫的來看,靠近軀幹的內羽疊在外羽之上。翼表復羽排列得嚴密緊湊,有的不同羽片的色差較大,表面是微凸的流線型。而翼里的復羽則較為稀疏且微凹,羽色也較為淺淡。而兩翼的內側還有一排肩羽覆蓋在三級飛羽之上。

6.鳥翼活動的生理結構

鳥類的兩翼能上下鼓動,做向前向後的飛翔運動,是因為鳥類肩關節的肱骨大頭是個半球形,可以上下旋動翅膀。但是鳥類的前肢中雖有橈骨,但卻不起作用,所以肘關節和腕關節的活動只能在翼的同一平面上。我們在表現鳥翼時,之所以不畫成水平是因為翼羽有適當的彈性,當上下鼓翼扇動時,可以有適度的透視彎曲變化。

7.鳥類翅翼的種類

鳥類休息時,翅翼各羽可以疊合在背上,張開時各羽又可以相貼,鼓翼輕巧而堅固。它的形狀和大小與鳥類飛翔的習性有密切的關係,大致可分為四類:燕類的尖翅膀,翅長而尖,飛行快而持久,適宜於剪雲掠水,追捕飛蟲和高速遷徙。鵪鶉類的圓翅膀,翅短而圓,飛行的起步快,速度高,但只能短距離滑翔逃遁。鷹鷲類的寬翅膀,翅寬有槽,能振翅九霄,俯仰萬里,適宜在陸地的上升氣流中滑翔。信天翁類的細翅膀,翅窄長細,適宜於在海上變幻莫測的氣流中追風逐電,即使翱翔幾小時也毫不費力。

8.禽鳥的尾羽

禽鳥的尾羽在飛行時起著增減速率和掌管方向舵的作用,是由成對的羽毛組成,擴展時好像一把摺扇,合併時可以互相重疊,但最中間的一對始終在最上面。尾羽一般為10~20枚,最少的僅4枚,最多的達32枚。鳥尾的形狀因種類而異,有的鳥尾羽長度大致相等,有的尾羽兩側較中間漸次縮短,有的尾羽中間較兩側漸次漸短。尾羽還有種種的特殊變異,如綬帶雄鳥的最中間二枚特別長,雄琴鳥的最外一對尾羽特別發達,形似揚琴,異常美麗。

9.禽鳥的腳趾結構

鳥腳分為股(大腿)、脛(小腿)、跗蹠和趾等部位。股部多隱藏在體內兩側而不外露,脛部有的被羽,有的裸露。跗蹠是鳥腳最顯著的部分,位置和人的小腿相似,實際並非腿部。鳥類站立用腳趾,行走時腿部的筋腱放鬆,腳趾伸直。但當鳥棲身於枝上,蹲下並屈曲雙腿的各關節時,這就使關節上的腱拉緊,從而把細長的腳趾抽回並緊扣在棲身的樹枝上,這樣即使鳥睡著也不會掉下來。

10.鳥類的腳趾類型

鳥類的腳趾,大部分是四趾,但也有三趾和兩趾的。鳥的腳形是由生物的進化功能決定的。如:鷹鷲善於飛翔,常在空中利用鉤爪銳利的腳攫取目標,故腳不善於走路;啄木鳥因要攀樹啄木食蟲,故具兩腳趾在前,兩腳趾在後;鵝鴨因浮水游泳,故腳趾間有槳狀的蹼膜;鷺鶴因常在淺水中覓食,所以長腳的趾間也有半蹼,如此才不至於深陷爛泥;而燕類小鳥因極善在空中飛翔覓食,其腳弱小無用,故舉步維艱。

未完待續

覺得不錯,請在下方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畫藝術 的精彩文章:

現當代名家:陳樹人花鳥作品欣賞

TAG:國畫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