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心理學:只有懂得奉獻自己才會不斷進步

心理學:只有懂得奉獻自己才會不斷進步

拜讀完阿德勒《自卑與超越》第一章《生活的意義》最大的感觸,就是了解到奉獻和付出才生人生最大的意義。自己能夠為多少人奉獻出自己的智慧和才學,才是自己地位和能力的象徵。


生活的意義是多種多樣的,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不一樣的;

每個人的動作、表情、態度、習慣都是他對生活的意義的最好詮釋;

每個不同的生活意義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人類在探索生活的意義的時候被三個事實制約:人類所在的地球資源是不富饒的;我不是人類種族的唯一成員;人類有男女之分;同時也面臨三個無法迴避的問題,社會、性別、職業。每個人對生活意義的體會都通過對這三大問題的反應而體現出來。

不同的生活的意義有高低之分,有的很美妙,有的卻很槽糕;

正確的生活意義的共同特徵是:認為生活是充滿希望和創新的,時時都有機會、困難是暫時的,生活的意義在於和夥伴並肩同行,作為群體的一部分,他願意為整個人類的幸福奉獻自己的力量;

錯誤的生活意義在於對社會缺乏興趣,沒有安全感和歸屬感,在處理社會、性別、職業時以不合作的形式來解決問題,關注點至聚焦在自己的身上;

我們對於生活的意義正確與否,帶來的結果將是天壤之別,正確的意義是我們事業的守護者,錯誤的意義則如撒旦般可怕;

我們對於他人的意義才是我們唯一的意義,想讓自己變得至關重要,就要對他們的生活作出一定的貢獻;

當一個人想為他人貢獻自己的力量的時候,並以此為目標時,他知道如何塑造一種令自己滿意的人格,並時刻以社會感覺來調整自己,訓練自己,並獲得相應的技能;


每個人生活的意義,從少兒時期就已經開始塑造,及時一個人的生活的意義是錯誤的,但是它是可以修正的;

當一個人說人類的個性是無法改變的,只是因為他們並不掌握相關的技巧;

在不愉快的環境中兒童容易孕育出具有嚴重錯誤的「生活的意義」,第一類孩子,存在勝利缺陷和內分泌紊亂的孩子,但是這類孩子如果得到正確引導,可以克服困難,成為棟樑之才;第二類孩子,溺愛被寵壞的孩子;第三類被忽視被冷落被排斥被討厭的孩子。

倘若我們認識到某一種生活的意識可以導致錯誤的結果時,我們就不應該採取推諉、埋怨或者博取他們同情、自責等消極態度,而應該採取正確的方式:通過不斷去努力,採取合作的形式面對生活,我們就是自己生活的主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子薛子曰 的精彩文章:

TAG:子薛子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