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勵雙傑:家譜存在的意義

勵雙傑:家譜存在的意義

原標題:勵雙傑:家譜存在的意義



勵雙傑,1969年出生,慈溪人,家譜收藏家,作家。目前已收藏1949年前的家譜原件近2萬冊,包含300多個姓氏,其中80%是孤本。出版專著《慈溪餘姚家譜提要》、《中國家譜藏談》,長篇小說《陽謀》等。主編《思綏草堂藏稀見名人家譜彙刊》,獲2012年度全國優秀古籍圖書獎一等獎。

去年12月21日,他應邀在寧波文化廣場作關於家譜收藏的主題演講。


記者:你在那天的演講中把《錫山許氏宗譜》故事編成微信圈的名人故事,很有意思,你都是帶著這樣的樂趣去研究看起來很枯燥的家譜嗎?


勵雙傑:因為喜歡收藏和研究家譜,所以我一點也不覺得枯燥,每天翻看和整理都會充滿愉悅。《錫山許氏宗譜》在我家裡藏了多年,這個家譜非常特殊,是我用四部家譜跟一位江蘇的朋友交換來的。那天是在一個年輕觀眾為主的場合講家譜,所以我採用了時下大家最熟悉的微信圈朋友的方式來講述故事,以引起大家的興趣。


許氏家族在宋朝的時候,有個叫許元的老祖宗,官至工部侍郎。他有個「微信好友」叫歐陽修,送了很多首詩給許元。在許元死後,歐陽修還寫過《許元傳》和《許元墓志銘》,都流傳到了今天。許元還有個「微信好友」叫做范仲淹。許元當時出任發運使,就是范仲淹推薦的。許元有個親弟弟叫許平,歷史上稱他「與兄元俱以智略為當世所器」,很為朝廷賞識。許平有個「微信好友」叫做王安石,王安石文筆好,專門為他寫了篇《許氏世譜序》。在許平死後,王安石還寫了篇《墓志銘》來祭奠他,這篇文字後來被選入《古文觀止》,現在已是中學古文教學的範文。

許平的曾孫叫許敦,字希道,從江蘇的高郵遷到了無錫,成為了錫山許氏的一世祖,當時是在南宋時期。從許敦傳了二十五代,到了清末民初,出了一個叫許寶樹的後代,家譜中說他「工篆法,擅丹青」。許寶樹的孫女嫁給了秦邦憲,就是曾經擔任過中共中央總書記的博古。許寶樹的小兒子許國鳳有對孿生兄弟的學生,叫錢基博、錢基厚。錢基博的兒子,就是錢鍾書。錢基厚的兒子錢鍾韓,曾是東南大學名譽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許寶樹的侄女嫁給了李四光……


這部1927年的《錫山許氏宗譜》根據《中國家譜總目》記載,有好幾家公藏單位都有收藏,但幾乎都是沉睡於庫房之中,很少有被開發利用的。其實家譜的價值,遠遠不止裡面有名人這麼簡單,其所蘊涵的豐富史料,堪稱是一個巨大的寶庫。我們現在有一個出現頻率非常高的熱詞,就是「尋根」。而尋根最主要的載體,就是家譜。我想通過這種形式,讓更多的年輕人覺得家譜其實也並不是土得掉渣的老古董,也有非常可愛有趣的一面。


記者:通過研究家譜,你覺得最有意思或者最有成就感的發現是什麼?


勵雙傑:最有意思的應該是我收藏的一部《璜田胡氏族譜》,它是目前發現的最早的虯村黃氏刻書。在我國雕版印書史上,明代徽州刻本有著相當重要的地位。徽州刻書的歷史始自南宋,至明初已有相當規模,刻工多集中在歙縣、休寧兩地,而尤以歙縣虯村黃氏為著,很多典籍還記載了這些刻工的名字和所刻的書籍。以前一直認定弘治二年刻本《雪峰胡先生文集》是虯村黃氏刻書之始。而《璜田胡氏族譜》卷三有《重修譜後序》,末有「大明天順八年歲在甲申清和月畢文灝重書」的落款,緊挨著便是「新安歙西仇川黃文海、文敬、文齊刊」字樣。這一行字確定了《璜田胡氏族譜》為天順八年新安歙西仇川黃文海、黃文敬、黃文齊共同所刻,把虯村黃氏刻書之始的時間提前了25年。


記者:上次央視的主持人水均益到寧波尋根,可惜當年他爺爺抄去的家譜在文革時候弄丟了,現在也沒有找到完本。你收藏的家譜包含300多個姓氏,其中80%是孤本。收藏家譜時有什麼系列性或者其他的要求嗎?

勵雙傑:由上海圖書館主持編纂的《中國家譜總目》是迄今為止收錄中國家譜最多的專題目錄,把目前可以收集到的全球中國人的家譜都包括了,收藏了608個姓氏的家譜52401種。據了解,上海圖書館是目前收藏家譜原件最多的公藏機構,在他們收藏的近2萬種20萬冊家譜中,計有365個姓氏。我目前收藏了300多個姓氏的家譜,1949年前的家譜原件近2萬冊。收藏姓氏家譜當然越全越好,但是每增加一個姓氏都是很困難的。大姓家譜容易得到,無非是族系的不同,而小姓的家譜則比較難收集。


知道我收藏了很多家譜後,經常會有人找上門來,想要尋根,多的時候一批來了20多個人。隨著「尋根熱」的興起,大家越來越關心家譜,這是好的現象。但我希望大家可以先打電話來諮詢一下,我會全力配合幫助尋找,有時貿然大老遠趕來不一定有收穫。畢竟中國的家譜太龐雜了,同一個姓氏又衍生出那麼多的支系,我收藏的也只是一部分而已。


記者:大家都稱您為「中國家譜收藏第一人」,剛開始收藏家譜是在什麼時候?


勵雙傑:對於「中國家譜收藏第一人」這個頭銜,雖然很多媒體都這樣介紹,但我自己是萬萬不敢認同的。我是從1993年開始收藏家譜,當時我在慈溪周巷的姚北古玩市場淘古書,突然看到一部32本的《上虞西華顧氏家譜》,對方討價1000元。我馬上把它買了下來,寶貝似的拿回了家。第一次接觸到一直深藏民間、秘不示人的家譜,翻著那質樸的紙張、版本,讀著那娓娓道來的有關家族祖先的故事,感覺一部家譜就是一部演變著的歷史,特別有意義。


充分認識到家譜的尋根功能、文獻價值、收藏價值和版本學意義後,我開始了大量搜求、購買家譜的行動。不僅自己出差的時候去古玩市場遍尋,我還建立了自己的尋書網路,最多的時候,有十幾個中間商在民間和古玩市場為我搜求各種家譜。當時,收藏家譜的人還比較少,價格也便宜。不過隨著古籍價格上漲,也帶動家譜價格上漲。以前在拍賣會上家譜流拍的很多,現在完全不一樣了。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家譜,對家譜有興趣,去研究它,這是好事,是文化的力量。上世紀80年代已經有家族開始新一輪的家譜纂修,到了90年代就比較普遍了,尤其是安徽、湖南、湖北、江西等地,現在好多家族修家譜都已經進入第二輪了。現在,浙江、江蘇也陸續開始,文化尋根越來越熱。

記者:現在有不少人開始修家譜,修家譜需要哪些常識和規制?


勵雙傑:修家譜的程序跟過去應該是一樣的,有過去的老家譜,再續修上去是比較容易的,但在內容上我認為宜加不宜減。哪怕過去的表述方式和內容跟今天有不同,還是應該尊重過去,留存下去,那是真實的歷史記錄。


但是對於第一次修家譜的來說,可能會比較困難,需要通過各種方法找到失蹤了的歷史源頭,這個難度很大。有一種方法是找到老家的祖墳,中國過去有一個習慣,一定要葉落歸根,入故土為安,所以無論戰亂還是漂洋過海,死後都要回歸故土,祖墳的周邊一般會是自己的宗族墓葬地,墓碑上鐫刻的內容也是修譜的依據。


記者:您曾出版專著《慈溪餘姚家譜提要》,對於一個地方來說,家譜的意義是什麼?

勵雙傑:以個人身份去編著一個地方的家譜大概是極少的。十多年前,我想通過自己的努力,通過自己收藏家譜的經驗和資料,給本地想尋根的人找一個方向性的東西。對於家譜,很多人不知道怎麼去查詢,不知道到哪兒去查?於是我花了三年時間寫了15萬字的《慈溪餘姚家譜提要》,書中所錄528種家譜中,除了我自己所藏的55種,其餘都是全國各大圖書館、博物館、大專院校乃至個人、國外所藏。大家可以通過這本書的指導,找到自己的宗族。


記者:家譜收藏在當下的文化意義是什麼?


勵雙傑:家譜是記載同宗共祖的血緣集團世系人物和事迹等方面情況的歷史圖籍,它與方誌、正史構成了中華民族歷史的三大支柱,是我國珍貴文化遺產的一部分。家譜蘊藏著大量有關人口學、社會學、經濟學、歷史學、民族學、教育學、人物傳記以及地方史的資料,對開展學術研究有著重要價值,同時對海內外華人尋根認祖,增強民族凝聚力也有著重要意義。


隨著尋根熱的興起,家譜也逐步從祠堂供桌走向公眾視野。要說意義,我想我的收藏跟其他的比起來可能多了一些實用性,所以引起更多的關注。很多人通過我收藏的家譜找到了他們的根。有一個安徽的家族,找不到自己的家譜,但是他們知道自己的祖先曾經出過不少名人,包括康熙時候的武狀元,還跟《紅樓夢》作者曹雪芹有關係,他們一直都在找,終於在我這兒找到了光緒二年編的《禮和曹氏宗譜》,他們現在已經修建了祠堂,把祖宗的故事告訴給了後人。


去年年初,紹興有人找到我,想把自己家族的家譜請回去。若干年前,他們就託人來找我了解家譜的情況。當家譜送到紹興時,沒想到他們在村口敲鑼打鼓地迎接家譜的到來,那份隆重真的讓人感慨,說明大家對家譜的重視,對我們的「家文化」和「家國文化」的深厚感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歷史內參 的精彩文章:

招思虹:讓僑史文物走出塵封的歷史

TAG:中國歷史內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