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青年中醫如何坐好冷板凳?

青年中醫如何坐好冷板凳?

導讀:最近一直收到各個地方的朋友的邀請,讓我分享我在中醫路上的一些經歷,但是我覺得自己就是一個標準的學院派中醫,和大家一樣讀書、跟師、臨證、思考,以後陸續分享給大家。

坐冷板凳是青年中醫成長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經歷。

在醫院,以前我最喜歡坐星期四的門診。

為什麼?

在我們醫院門診部二樓走廊右側邊有五個診室,左側邊有兩個診室,共七個診室,每逢星期四,右側的四個診室基本集齊了醫院的名中醫、專家,我坐在五個老專家診室的對面,康復醫學科診室,我旁邊是兒科診室。

我正式申請坐門診是在2017年2月的某一天,作為年輕中醫,在住院部待久了,內心一直嚮往門診,第一天正式門診,心情激動自不用說,因為感覺學了那麼幾年的知識終於可以在門診施展了,可是那天剛好也是星期四。從早上八點到下午五點半看了兩個病人。

這樣的「戰果」,內心不免有些唏噓,但更多的是感激。

以前跟診,老師經常跟我說:年輕中醫在處於累積知識階段的時候,一定要磨礪心志,磨去浮躁的心,有機會的話要去門診,多體驗冷板凳的心情。

幾年過去,一直記住這句話,越發覺得這句話在內心深處的重量。

一、忌浮躁

身邊很多朋友,在不同的醫院、不同的崗位,剛工作的時候,其實都有坐冷板凳的時候,但往往有一些人一段時間過後會脫穎而出。

大二的時候,學校來了一位新老師,一次偶然的機會,在選修課上了一堂方劑課,從他的講課中可以感受到他非常熱愛中醫,講一首方劑,那天他講的是四逆散(因為筆者做了詳細的筆記),完全不用PPT,從源流、組成、用方心法等一氣呵成,並分享了他老師的案列,一節課就贏得同學們的掌聲。

課下,我跟他交流,了解到老師在一個醫館坐診,我申請跟他做門診,但他說,他剛來雲南,上課之餘才去醫館坐診,病人不多,甚至有時候一個病人也沒有。但我還是堅持去跟他,發現老師在私下更是熱情,對同學知無不言。有時候半天門診下來一個病人都沒有,但是老師帶著書,跟我們講他的讀書心得、跟師趣聞,因為那時候是大二,老師講的很多內容沒有聽懂,確也總愛記筆記。

因為醫館有很多坐堂醫生,有些年輕醫生病人也很多,有些老中醫病人也不是很多。不管病人多不多,老師帶著我去跟其他醫生學習,深深的被老師的情懷影響。

遺憾的是,大概只有三個月,老師就離開了雲南。

但不管怎麼說,老師本身又很努力,坐冷板凳期間,又積極跟身邊的醫生學習,這種心態一直影響著我。

二、心懷感恩

我為什麼喜歡坐星期四的門診,除了磨練心智,其實是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可以和老專家學習。

首先跟患者的溝通是一門藝術,不同的專家有不同方式,但不管任何一種方式,都是關心患者。比如有一個老師,跟患者交待病情時候,是用現代醫學的知識,因為老百姓對中醫認識疾病的方法,很多確實不能理解,反而用現代醫學的一些辭彙通俗易懂,但老師用藥就是中醫思維;比如有一個老師,會和患者講吃了這些葯病情會有怎樣的變化,病人要注意什麼;比如有老師,會跟病人算好病情與服藥時間的關係,讓患者知曉治療流程......

其次還可以學習專家的用方、用藥思路。不同的專家,在長期的臨床中,會篩選出一些高效的處方,並有自己獨到的心法。比如我以前不會用澤漆這一味葯,發現有兩個老師會用這個葯,於是我就查閱書籍,慢慢的對這個葯也就了解了,以至於我現在用《金匱要略》的澤漆湯非常多,從六經辨證來講,澤漆可以定位到少陽厥陰,可以廣泛用於證屬於水火失調,三焦氣機失暢的疾病,如飲邪導致的咳嗽。

要心懷感恩,虛心向前輩學習。很多同道都說自己要走中醫之路,但是中醫之路也分鄉村公路、二級路、高速路,跟著老專家學習可以幫助我們少走彎路,甚至有些專家可以帶我們直接上高速公路。

三、開好第一方

有時候我們在門診上,會遇到一些患者,拿著老專家處方或者拿著外面的處方,看在我們是坐著冷的面上,會讓我們照方謄寫。有些醫生會拒絕,但是作為年輕醫生要欣然接受。

有段時間,有一個年輕的伙子,每到下午五點左右,都會來找我謄一個處方。原方為:半夏60g、赤芍、白芍各24g、甘草8g。

那時候我很好奇這個方到底是治什麼?第一次問他,他也沒跟我細數,只是說是自己拿回去做實驗;第二次發現還是我坐門診,我依舊問他,他就跟我說治疼痛的;第三次、第四次......依舊是我。

慢慢的就熟悉了,才了解到這個方用來治肺癌引起的疼痛,然後也跟我說對其他疼痛也效果好,但是說是他祖山傳下來的,只是現在家裡也沒有人學醫。學過中醫的其實看到這個處方,大概還是知道這個方有什麼功效,芍藥甘草湯加半夏,芍藥甘草湯柔肝緩急止痛,但是這個方重用半夏,肯定整個方子的效能會大有改變。

有一次他來,但不是來謄處方的,是帶了一個患者,是他的媳婦,劇烈的痛經,說服用這個葯以前有一些效果,但這次一點效果都沒有,反而吃了整個人煩躁、夜間胡言亂語,我看他媳婦身體瘦小,舌面干紅無苔,脈沉細數。大概是長期大劑量攻伐太過,陰傷甚,予百合地黃湯加減(百合50g 生地30g 山茱萸30g),一劑後燥擾停,並囑其今後停服秘方。

剛開始坐門診的時候,經常會有類似的謄方經歷,雖然不是每一個患者都那麼驚心動魄,但是詳細詢問患者病史,適當調整處方,取得療效,往往會贏得患者的信賴。

四、堅持學習

大三的時候,跟葉老師學習一年余,自己放假回家時候在村子也是天天看病,也取得一些療效,有點飄飄然,那時候自己覺得「知識」掌握的差不多了,也沒有很好的看一些書,葉老師叫我看《四聖心源》,看到一半就沒有繼續看。跟葉老師表達,想總結一下葉老師治某些疾病的思路。葉老師跟我說她還在處於知識累積階段,很多想法不成熟,不能總結成一種固定的模式。

那天葉老師的話,直抵我心。

在我看來,葉老師那時候,臨床病人也多,療效也不賴。但她依然說要每天堅持學習,不斷反思臨床病例。而我才是大三,看了幾本書,看了幾個病人就覺得中醫也就是那麼一回事。

也就是那天起,規定自己認認真真的讀完每一本書。

剛開始做門診,病人很少,拿著一本書,認真的看,很多時候,你看到的那裡,剛好有類似的患者來找你,那也是冥冥之中,助你一臂之力。

每一個中醫成長的時間、路徑、環境都不一樣,但是每一個熱愛中醫的人總有一天都會成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建水百草園醫堂 的精彩文章:

TAG:建水百草園醫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