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民族英雄——鄭成功

民族英雄——鄭成功

編者(鄭智洪)按——在中華民族的歷史長河中,鄭氏家族中出現了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民族英雄鄭成功就是其中之一,他為中華民族領土的完整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我們應當永遠銘記他偉大的歷史功績。

鄭成功——生平簡介

鄭成功,生於公元1624年8月27日。

漢族,明末清初軍事家,民族英雄。本名森,又名福松,字明儼,號大木,福建省南安市石井鎮人。其父鄭芝龍,其母名田川氏(日本長崎縣平戶千里濱人)。弘光時監生,隆武帝賜姓朱、並封忠孝伯,這也就是他俗稱「國姓爺」的由來。

清兵入閩,其父鄭芝龍迎降,他哭諫不聽,起兵抗清,後與張煌言聯師北伐,震動東南。鄭成功一生,抗清驅荷,以趕走荷蘭殖民主義者、收復祖國領土台灣的業績載入史冊,海峽兩岸均立像樹碑紀念,有《延平王集》行世。

1630年,鄭成功隨叔芝燕回國,住晉江安平鄭府。鄭芝龍延聘名師授業,1638年鄭成功入南安縣學為廩生。

青少年時期

1644年鄭成功從家鄉來到南京,進入國子監太學,拜名儒錢謙益為師。其時明王朝內憂外患,風雨飄搖,當年3月中旬,李自成率農民起義軍攻入北京,崇禎朝滅亡。9月中旬,清王朝定都北京。在擊敗了李自成的農民軍後,次年6月攻克南京,南明弘光政權覆滅,鄭成功返回福建。同月,唐王朱聿鍵在福州被鄭芝龍等擁立為帝,建號隆武。帝對鄭成功的忠勇十分嘉許,賜他與國同姓,易名「成功」,從此南明官方稱為「朱成功」,中外又稱為「國姓爺」。

1646年8月,清軍進攻福建,隆武帝在逃亡路上被擒,於汀州罹難。10月中旬鄭芝龍降清,即後清軍進襲安平,鄭成功之母不堪被辱自殪身亡。

隆武政權失敗後,年僅21歲的鄭成功憤起反抗清王朝的民族壓迫政策,他在南安縣學(豐州)焚毀儒服,投筆從戎,以「招討大將軍」的名義,在安平、浯州(金門)一帶誓師抗清,擁戴南明的永曆政權。

隆武時期

隆武時期

1647年8月,鄭成功與叔父鄭鴻逵曾率兵攻打泉州,屯兵桃花山。

1650年中秋,鄭成功用計襲奪廈門,建立了穩固的抗清根據地,軍事力量進一步壯大。

此後數年,鄭成功在福建、廣東、浙江沿海一帶反覆同清軍交戰,並利用控制台灣海峽制海權的優勢,發展海上貿易,以商養戰,建立起一支強大的軍事力量。鼎盛時期擁有水陸精兵20餘萬,大小船艦5千多艘。鄭成功成為南明就歷政權的一大軍事力量,對清王朝在東南沿海的統治產生了巨大的威脅。

1657年底,鄭成功被永曆帝冊封為延平王。

1659年5月,鄭成功開始平生最大規模的北伐。鄭成功率大軍自舟山北上,從長江口溯江西上,一路勢如破竹,7月初七直逼南京城下,一時清廷為之震動。在勝利在望之際,鄭成功遲延了進攻時機,在清廷後續援軍的反攻之下慘遭失敗,被近沿長江東撤,轉海道南下,9月退回金、廈基地。

鄭成功北伐失敗後,清王朝已控制了中國的大部分國土。鑒於敵我力量的懸殊和全國客觀形勢的變化,僅憑金、廈兩島將危在旦夕,鄭成功決定東征台灣,利用海峽天險和海上力量的優勢,建立新的抗清基地。

1661年4月21日,鄭成功率率將士數萬(25000)人,乘350餘艘戰艦,從金門料羅灣出師東征。因遇暴風雨在澎湖停留數日,30日拂曉從台南鹿耳門勝利登陸,擊潰了荷軍的狙擊,並乘勢攻下赤嵌城。隨後,鄭成功率大軍包圍了荷蘭人在台灣的統治中心——熱蘭遮城。荷蘭駐台灣長官揆一拒絕投降,憑籍堅固的城牆工事負隅頑抗,鄭成功數度強攻未果,乃改為長期圍困。7月中旬,荷蘭援軍從巴達維亞支援台灣,在海上決戰中被鄭成功水師擊敗。經過長達九個月的圍困,1662年2月1日,揆一終於向鄭成功簽字投降,攜殘兵敗卒撤出台灣,至此,荷蘭殖民者對台灣達長38年的統治宣告結束,台灣重新回到中國的懷抱,鄭成功收復台灣的壯舉,為祖國和人民立下了不朽的豐功偉績。

鄭成功在台期間,加強了政治經濟建設,置府縣、務屯墾、廢苛稅、興學校,改善軍民關係,安撫台灣土著,頒布了各種法令和條例,為台灣經濟社會的發展打下了基礎。

1662年6月23日(農曆5月初八),鄭成功因病在台灣去世,葬於台南州仔尾。在清朝統一台灣後,康熙川八年(1699年),帝賜遷葬在南安鄭氏祖墓。康熙帝並題寫輓聯贊曰:「四鎮多貳心,兩島屯師敢向東南爭半壁;諸王無寸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

鄭成功個人功績 ,

東進——收復台灣

1661年康熙皇帝初即位,之前的鄭氏降將黃梧陳滅賊五策,包括長達20年的遷界令,自山東至廣東沿海廿里,斷絕鄭成功的經濟支援;毀沿海船隻,寸板不許下水;同時殺成功之父鄭芝龍於寧古塔流徙處,(一說斬於北京柴市口,即今府學衚衕西口,元代刑場);挖鄭氏祖墳;移駐投誠官兵,分墾荒地。由於清政府的新策略,鄭成功和他的軍隊斷絕了經濟來源,面臨著嚴重的財政危機,不得不放棄以近岸離島為基地,騷擾東南沿海的軍事策略,轉而進攻已久為大航海時代以來遠渡重洋來到亞洲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英國人、荷蘭人所分別殖民割據的台灣,作為新的基地,這一年三月二十三,鄭成功親率將士2.5萬、戰船數百艘,自金門料羅灣出發,經澎湖,出敵不意地在鹿耳門及禾寮港登陸。先以優勢兵力奪取荷軍防守薄弱的赤嵌城(今台南市內),繼又對防禦堅固的首府台灣城(今台南市安平區)長期圍困。經過九個月的苦戰,在早年由其父協助渡海的漢人移民的支持下於1662年打敗荷蘭人,迫使殖民總督揆一於同年十二月十三日(1662年2月1日)簽字投降,撤離台灣。於是祭告山川,頒屯墾令,開東寧王國,立鄭家天下,擁有現在台灣南部以及一部份東部的土地,設「承天府」,改台南為「東都」,以示候明永曆帝東來之意,爭取明朝遺臣效忠。另闢海外乾坤、抗清朝于海外。同年4月間傳來桂王朱由榔死於緬甸的消息。雖然仍有其他明朝宗室在台,但成功已決定不再擁立新帝,自為台灣之主。鄭成功在台灣成立第一個漢人政權,然而,因為當時熱帶地方衛生條件不好,鄭成功感染時疫,終於病倒,同年5月病逝,享年39歲。原葬台南洲仔尾,1699年遷葬南安祖墓。

鄭成功雕像

收復台灣,驅逐荷虜

1662年打敗侵佔台灣38年之久的荷蘭殖民主義者,收復了中國神聖領土,寫下這首《復台》詩:「開闢荊榛逐荷夷,十年始克複先基;田橫尚有三千客,茹苦間關不忍離。」

鄭成功-鄭成功墓

鄭成功墓在南安市沿著福廈公路的水頭鎮附近的康店村復船山,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鄭成功於永曆十六年(公元1662年)農曆五月初八病逝台灣,享年39歲,墓葬於台灣的台南州仔尾。歷經三十多年,其孫鄭克塽降清後,於康熙三十八年(公元1699年)5月22日卯時遷柩歸葬於南安縣,拊葬於康店村的鄭氏祖瑩,隨同遷葬的還有其子鄭經的靈柩。當時康熙帝除下敕遣官兵護柩外,還賜輓聯一對,日:「四鎮多二心兩島屯師敢向東南爭半壁;諸王無守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爾後還派御林軍護陵守墓。同時遷葬於祖瑩樂齋公內還有其父鄭芝龍,其母和其妻墓氏,遷墓後重立墓碑。

1929年,鄭陵被盜,即時搶救石質墓志銘兩塊,一為鄭經。

1674年回鄉修祖墳時所立的(橄欖山墓誌)。另一是遷葬時鄭克爽之《鄭氏歸墓祖文墓誌》。鄭成功靈柩用棺廓兩層,裡面一層油漆朱紅鮮先澤,棺內布滿水銀,骨骼完好,取出將盔一項,龍袍一件,腰圍玉帶鑲玉十七塊,靴鞋各一雙,還有頭髮等珍貴一級文物,由南安石井鄭成功紀念館收藏。

鄭成功墓採用水灰三合土構築土堆墓,墓碑墓道皆用花崗石雕砌成,墓碑高75厘米,長15.8厘米,呈「山」字形,整座墓域佔地997平方米,墓前石質華表一對,相距15米,高14米,呈八角形,徑52厘米,頂端雕一座獅,保存完好。墓前兩側還有石板旗杆夾九對,左五右四,其中一板刻有「戍子年解元」五個字。目前,擴大保護範圍,建築陵園大圍牆建立文物保管所,修築墓道和專線公道,綠化林木花草,建置碑亭,環境寬敞,風景優美,為海內外遊覽和祭拜「國姓爺」的好地方。

歌詞

歷史的城外嗅了嗅青苔

字里刀槍航艦望四海

可淚從不記載

昨頁留的白誰蘸墨來主宰

泛泛後生可曾擠在碑前徘徊

曾結拜八仙血脈

吞吐過海澎湃

獨站在日光岩外

豎起你的年代

盡拋開史書滄海

歷史看君現在

鄭成功當年勇

託夢滾滾而來

夜半掩人假眠

勿想念月的圓缺

媽媽的手中線

反覆地縫合了幾百年

空白頁我書寫

就算夢在花甲圓

光陰寂寞的凜冽

在岸邊

倒背如流你的歷史考卷

高談闊論裡面模糊了視線

民族精神回答接近精確

印刷機的見解滿分的危險

逆風趕走身上的妥協

英雄重生在深夜

歷史的城外嗅了嗅青苔

字里刀槍行間我四海

可淚從不記載

昨頁留的白誰蘸墨來主宰

泛泛後生可曾擠在碑前徘徊

曾結拜八仙血脈

吞吐過海澎湃

獨站在日光岩外

是寂匿的等待

盡拋開史書殘骸

歷史看君現在

鄭成功當年勇

託夢滾滾而來

夜半掩人假眠

勿想念月的圓缺

媽媽的手中線

反覆地縫合了幾百年

空白頁我書寫

就算夢在花甲圓

光陰寂寞的凜冽

在岸邊

倒背如流你的歷史考卷

高談闊論裡面模糊了視線

民族精神回答接近精確

印刷機的見解滿分的危險

逆風趕走身上的妥協

英雄重生在深夜

《湖湘鄭文化研究會》公眾號

歡迎鄭氏宗親積極投稿,投稿相關內容:

聯誼、尋根、家譜、文學、書法、攝影

顧問:鄭定合

主編:鄭智洪

編委:鄭時仁、鄭心得、鄭時剛、鄭桂保

詩詞:鄭心得、鄭時剛

校審:鄭心得、鄭時剛、鄭時仁

說明:

本公眾號屬公益性事業,謝絕任何形式的商業廣告、募捐行為。

本公眾號的宗旨是:團結鄭氏宗親,弘揚鄭文化,傳播正能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香水用的對,男神隨便撩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