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學會如何學習(2)如何更高效率地學習?

學會如何學習(2)如何更高效率地學習?

大家好,歡迎來到認真想的批判性思維與通識教育系列課程。在這節課中,讓我們來看看提升自己學習方法的方法。通過這些方法,我們能讓自己變得更擅長學習,甚至更喜歡學習。

建立有效的學習激勵機制

大家猜一猜,改變人類行為最有效的方式,是什麼?

不是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而是威逼利誘。

我曾給一群中學生講PQ4R學習方法,有個小男生問我:「老師,你講的這個方法很好,但我還是沒有很強的動力去用它,那該怎麼辦?」

我會心一笑,跟他談起動機水平的問題。我問他:「假設你同桌是全年級第一名,你得知他之所以考第一,就是因為用了PQ4R學習法,那你使用這個方法的動力會不會特彆強?」

他給出了肯定答覆。我接著說道:「可惜那只是一種假設。你的同桌可能不是年級第一。就算他是,他也可能不是因為用了PQ4R學習法才拿到第一。他可能智商比你高,基礎知識掌握得比你牢固,上課比你更認真,作業寫得更用心,應試技巧也比你強。」

他笑了笑,沒有說話。我接著說:「要是你使用PQ4R方法,我就給你10萬元獎金,你使用它的動力會不會很強?要是你不用PQ4R方法,我就狠狠打你一頓,那你使用它的動力會不會也變得更強?這就是經濟學裡講的激勵機制。設定好的激勵機制,可以讓我們更願意學習,也更願意用更好的方法去學習。要是沒有好的激勵機制,那我們可能就不願意學習了,也就談不上更好的學習方法了。」

人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其實,激勵才是最好的老師。興趣只是諸多激勵因素的一種。

在上節課中,我希望大家強迫自己承認自己的愚蠢,這也是提升學習動機的一種方式。沒有人希望自己是愚蠢的,於是我們便想要通過不斷學習來降低自己的愚蠢程度。

想要提升學習動機,還有很多別的方法可用。比如,有的人會認為高考非常重要,是自己人生的翻身仗,那麼就會為了高考刻苦學習。有的人認為批判性思維能力非常重要,能讓自己獲益終生,於是就會很努力地學習批判性思維技能。有的人很喜歡上英語課,因為英語老師長得特別漂亮,而且同桌常常給自己暗送秋波,借著練口語的理由來接近自己。有的人會特別刻苦地學習統計學,因為考試分數一旦變低了,回家就要挨打。有的人會揮汗如雨地學習散打,因為他認為成為都市遊俠是自己的使命,晚上準備穿上緊身衣去行俠仗義。

有無數的因素會妨礙我們學習,也有無數因素可以激勵我們去學習,每個人都要根據自己的條件,去儘可能掃除妨礙,增加激勵。不管是內因還是外因,我們需要發揮所有有利因素,去促進我們的學習。

聽說,有的人為了強迫自己去自習室學習而不是賴在寢室,就在自習室里養了烏龜,萬一不去自習室,烏龜就會餓死。或者,有的人每完成一個階段性任務,就給自己一個獎勵。這些都算是給自己設置的激勵機制。比如,假設你想要堅持讀完一本書,並寫完讀書筆記,那麼你可以把500元交給你的好友,告訴他,如果你沒有完成任務,那500元就不用還了。如果500元對你來說不是問題,那就5000元、50000元,總有一個數額會讓你心痛。

人人都會偷懶,我們要做的就是給自己刻意製造麻煩,從而讓自己偷懶時很不爽快,沒法好好偷懶,還不如勤奮努力算了。也就是說,要讓努力學習變成比不努力學習更容易的選項。或者說,就是要降低學習的機會成本。這就是提高自己學習效率的第一要義,也就是設計一個對於自己行之有效的學習激勵機制。

練習:設計一套對你來說行之有效的學習激勵機制,如果自己做不到,那就向專家求助。不過,我相信大家其實都能做到,只是有人懶得做。

選擇合適難度的學習材料

一位學員想要了解分析哲學,於是去讀我向其推薦的王路教授的《走進分析哲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年12月出版)。然而,這本書她讀得很痛苦。那該怎麼辦呢?

辦法就是換一本更簡單的書。比如羅素的《哲學問題》,買一本Simon Blackburn編寫的《牛津哲學辭典》也很有幫助。其實,王路教授還寫了一本《語言與世界》,也是分析哲學的入門佳作。

《新概念英語》是一套很好的英語學習材料,它分為1、2、3、4冊,難度逐漸提升。要是新概念4對你太難,你就換3,要是3對你太難,你就換2,還不行就換1。這個世界上的學習材料特別多,總有難度適合你的學習材料。

這就引入了我們接下來要理解的一個知識點。我們將學習材料按難度分為舒適區、恐慌區、學習區這三類:

1.舒適區:假設你是一個受過大學教育的成年人,現在拿起小學的數學課本,讓你學習其中的內容,你有什麼感想?我想,你一定會覺得這些材料太簡單了。舒適區中的材料就是我們已經熟練掌握的材料,重複學習這些材料無法讓我們取得進步,它們對我們來說太簡單了。

2.恐慌區:假設你是一位按部就班學習小學課程的小學生,現在拿起一本大學裡的高等數學教材放在你面前,要求你學習高等數學,你會有什麼感受?大概會很恐慌。恐慌區中的學習材料對我們太難了,一想起就會害怕。不是因為我們永遠學不會它們,而是因為我們離這些材料之間還有很多路要走,還有很多前置性知識要學。

3.學習區:學習區的材料對我們來說是最合適的。它既不會太簡單以至於沒有任何挑戰性,也不會太難以至於讓我們感到恐慌。其實,對於大多數學生來說,你正在學的材料往往就是你學習區中的材料。一些學校還會組織分層教學,就是把尖子生集中到一個班,普通學生集中到一個班,落後學生集中到一個班。因為尖子生的學習區,可能就已經是落後學生的恐慌區了。好多家長會反對這種做法,但我認為這種做法可以幫助老師給學生們安排難度適中的學習材料。它的缺點這裡不討論了。

如果一個人永遠待在舒適區內,永遠待在自己的信息繭房之中,那麼這個人就不會有所成長和進步。不過,我心中一直有個幼稚的想法,那就是人人都是愛學習的。之所以有的人不愛學習,是因為接觸了太多恐慌區的東西,嚇得自己只能蜷縮在舒適區內。但這不能怪他,只能責怪環境。當有的人放棄學習,選擇固步自封或者自暴自棄時,作為教師,或者作為知識傳播者,我們不應該放棄這樣的人,而應該為其創造一個合適的學習區。那些原本處於恐慌區中的學習材料,也可以分解成多個學習區中的小目標,積小成多,逐步達成。

練習:在一些你在意的領域中, 哪些材料是舒適區,哪些材料是學習區,哪些材料是恐慌區?

以我為例。英語對我來說是很重要的技能。就英語閱讀技能來說,大部分材料我都可以輕鬆應對,偶爾需要查查生詞,所以閱讀算是舒適區。聽力對我來說就更容易了,所以聽力也算是舒適區。但就英語口語來說,幾次和英語母語者交流,我就發現自己有很多詞忘了怎麼說,因為那些知識當時是用中文學的,用英語表達還比較困難。所以英語口語技能是我的學習區,平日讀英文材料時可以試著念出聲音來,算是順便鍛煉口語了。英語寫作是我最不擅長的技能,因為平時沒有地方要用英語寫作。一項技能一直不使用,就很難得到鍛煉和提高。所以英語寫作算是我的恐慌區,需要從最基礎的寫作技巧開始,慢慢累積。

掌握式學習:不拿滿分就是不合格

在了解了學習的舒適區、學習區、恐慌區之後,我們接下來再講一個概念:掌握式學習。它借鑒自Salman Khan的2011年TED演講。

什麼叫掌握式學習呢?這個概念不是什麼高端的專業前沿術語,用大白話說,掌握式學習就是打好基礎後就開始學下一步,學好下一步之後再學下下步,沒學好就重複學習,直到基礎打好前不允許學更高級的內容。

掌握式學習就是俗稱的打基礎。邏輯學知識是哲學知識的基礎,統計學知識是心理學知識的基礎,最基本的語文知識是學習其他基於中文的知識的基礎,英語也是學慣用英語所表達的知識的基礎。

假設我們把初等數學知識,分成100個系統化的知識點,針對每個知識點錄製獨立的視頻課程,設計相應的練習題目。接下來要做的,就是確保每個孩子都能100%地掌握每一個知識點,一定要掌握第32個知識點,才可以開始學第33個知識點。而不是只要孩子達到60分合格水平之後就跳到下一個知識點的學習中。用Khan的話說,就是不要在第一層樓還沒蓋牢固之前,就蓋第二層樓。

也就是說,在掌握式學習中,只有拿到滿分,才算合格。沒有拿到滿分,那就是不合格。不合格就不能學習下一階段的知識點。

掌握式學習也並非什麼全新的事物。很多學生正在有意無意地使用這種學習方法,許多老師也正是這樣教學生的。中國那多如牛毛的課外補習機構,所做的正是為那些在學校課堂上沒有打好基礎的學生,強制性打好基礎。我以前總是「何不食肉糜」地說那些補習機構沒有用,但它們對那些沒有打好基礎的學生來說,特別有用。

在「信息大爆炸時代的生存指南」中,我們推薦了很多學習資源,從中學課程到大學課程,應有盡有。大家如果覺得自己哪塊基礎沒有打好,完全可以利用起這些免費或低價的學習資源,為自己打好學習下一階段知識的基礎。

練習:反思一下自己已有的知識和技能,看看哪些地方的基礎還不夠牢固?可以參考「信息大爆炸時代的生存指南」中所給出的搜索優質信息的方法,去補牢那些基礎。

從我的知識體系中看,初中知識基礎還很牢固,拿起各門考試的試卷應該還能拿到滿分。高中的一些知識印象就不深刻了,上次連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都忘了。所以,一些高中知識是我還需要補足的基礎。不過,麻煩就在於,我目前的工作內容不需要算一元二次方程。也就是說,我們很難大而無當地說哪些知識是其他知識的基礎,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也許,語文、數學以及英語這三個科目算是最重要的基礎知識。

將知識組建成體系

不知道大家背單詞的時候,有沒有這樣的體會。有時候,一個孤立的單詞很難記住,將意思相似或者同詞根的多個單詞聯繫在一起背,反而會更容易記住。

這是因為,人類的記憶過程是一個信息編碼、儲存和提取的過程。在茫茫腦海中漫無目的地提取某個信息,是非常困難的。如果我們把每個人的大腦里的知識比喻為一座圖書館,那麼必須把圖書(知識)放在帶有正確索引號的書架上,才能成功找到這本書(提取記憶)。

這就是知識體系化的作用。一旦我們在自己的頭腦中建立起完善的思想圖書館,那學習就會變得非常輕鬆。每學一個新知識,立即就能它和就舊知識聯繫在一起,舉一反三變得輕而易舉。當一個新知識融入我們頭腦中已有的知識體系之後,想忘掉都很難。

學習新東西的難度,就在於這個新東西和我們腦袋中已有的舊知識結構相比,究竟有多大的差異。當我們頭腦中的知識體系搭建得較為完善時,學新知識就很容易了。

很多人都認識到了建構知識體系的重要性,那麼我們該如何建構知識體系呢?

大家應該能猜到我是如何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的。首先,中小學階段的基礎知識地基要打牢固,然後在自己的專業領域中要做得精深,接下來開始橫向擴充通識知識體系。不過,這個方法也許不值得大家模仿,因為我花了很多年的時間才建構好自己的知識體系,其中還有許多不夠完善的地方。

然而,我最近想到一個建立知識體系的好方法,也很容易操作。有幾位出版社的編輯邀請我寫書,希望我提交一份精確到二級標題的書籍目錄或大綱。我寫好了第一稿,然後又自行反覆修改,結果甚至精確到了四級標題。在我反覆修改書籍目錄時,我發現這份巨長無比的目錄,已經成了我的知識體系的表達。

所以,如果你想要做什麼事情,完成什麼任務,解決什麼問題。你可以假想自己在寫書,試著寫出一份精確的目錄。如果發現自己做不到,那就意味著知識體系不夠完善,還需要輸入更多知識從而完善。

我給大家分享一份自己寫的不完善版本的目錄。完善版本已經打散融入課程中。

《我們應該如何思考》

1:遣詞的藝術——如何精準分析概念?

1.1:我為什麼要學會分析概念?

1.2:該如何分析概念?

1.3:定義概念需要遵守哪些規則?

1.4:

2:造句的藝術——如何確定句子的真值條件?

2.1:在理論模型下寫出事實判斷句

2.2:謹慎使用價值判斷句

2.3:學會提問——疑問句的使用

2.4:設計檢驗句子真值或可信度的研究方案

2.5:

3:成章的藝術——如何把道理講好?

3.1:我們為什麼要講道理?

3.2:講道理的套路——圖爾敏模型

3.3:修辭學是一門說服的技藝

3.4:議論文寫作

3.5:

1.4、2.5、3.5這三節是空的,是為了提醒自己補充完善。草稿里還有很多提示語,提醒自己要多注意普通人常有的誤區,要多加案例和習題。而且,我還在顯眼的位置寫了另一句警告,大意是說:在專業性方面要經得起最強的質詢,在通俗性方面要讓普通中學生都能理解其中的內容。這些提示語也是為了告誡自己,去努力發掘我的知識體系中的不完善之處,從而儘力去彌補。

練習:將你目前頭腦中已有的重要知識,都整理成類似上面這種書籍目錄,盡量精確一些。或者,你要是更習慣用思維導圖,那也可以。總之就是要把你頭腦中已有的那些知識,都建立起結構化的體系。如此一來,你就知道該把新知識放在已有知識體系中的何處,將來要表達這些知識時,也更加輕鬆自如。

舉個例子,我來寫個心理學的知識體系,先不精確到二級目錄了:

1:馮特和鐵欽納的結構主義——研究心理活動的基本組成成分

2:詹姆斯和杜威的功能主義——研究心理活動對環境的適應性功能

3:弗洛伊德和榮格的心理動力學——研究無意識心理活動與動機

4:高爾頓和卡特爾的心理測量學——發明測量人類心理特徵的尺子

5:華生和斯金納的行為主義——研究看得見的刺激與反應

6:司馬賀、紐埃爾和米勒的認知主義——主張人腦和計算機的系統性類比

7:馬斯洛、羅傑斯的人本主義——強調人性不同於機器的自主性

8:社會心理學——研究個體在群體中的行為

9:人格心理學——研究人類的個體差異

10:變態心理學——研究異常人類行為及其治療方式

11:認知神經科學——探索人類感知覺系統和神經系統的功能

12:演化心理學——主張人類當下的行為是數百萬年來形成的適應器

13:行為經濟學——心理學與經濟學的合體

14:

利用社會促進效應來學習

大家可能發現了一個現象,當個人獨處時,就容易變得頹廢和墮落。當和他人在一起時,就更容易積極上進。

這個現象叫做「他人在場」,是個經典社會心理學術語。

人獨處時是一個非社會人,可以不在意他人的眼光,脫鞋扣腳沒有任何問題。當他人在場時,我們則是社會人,需要時刻注意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形象。

這裡的形象就是所謂的「聲譽」。聲譽是他人對我們的印象和評價,是社會給我們貼上的標籤,它無比重要,甚至比我們真實的模樣更加重要。「友善」是一種聲譽,「奸詐」是一種聲譽,「物理學博士」是一種聲譽,「木匠」也是一種聲譽。甚至「男人」和「女人」也都是聲譽,而我們的第二十三對染色體究竟是XY還是XX,反而不那麼重要。

當我們處於卧室而非教室時,可以暴露出自己的懶惰或者各種不良習性。當我們處於教室或辦公室等公共場所時,即便其中無人,這個環境本人就足以給我「他人在場」的暗示。當教室中真的有人時,我們就更加需要扮演一個社會人。

所以,我建議大家,最好融入到一個集體中學習。《禮記》里講「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就是這個道理。一個人學習,完全可以不用在意自己學得怎麼樣,甚至也不用在意自己究竟有沒有在學習。而在集體中學習,我們不僅僅可以收穫同學朋友,還能與之切磋交流。更重要的是,當大家都在學習時,我們也不好意思不學習了。一旦自己不學習,別人就會往我們身上貼「懶惰」這樣的消極標籤。為了避免給他人留下不好的印象,我們也要努力學習。大家在集體中學習,會有意無意地一較高下,這也算是一種激勵因素。

如果你已經在一個集體中學習,無論是學校還是公司,那都很幸運。如果你目前的學習集體不夠好,那可以試著尋找或創造一個好的學習集體。

研究生朋友們都知道,開組會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式。一個組會裡通常有五六個成員,每人每周都會讀完一篇論文或者一本書,然後在組會時間給大家講論文或書中的內容。導師和其他同學會對你講的內容提出疑問,而你要回答這些疑問。同樣,你還要對其他人做的報告提出疑問甚至質疑。這種組會式學習的效果是非常好的,既能鍛煉我們讀文獻的能力,還能訓練我們的提問能力,對論證能力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我甚至以為,這種小班制的研討班或組會,是訓練批判性思維能力最好的方式。不過,組會式學習的缺點就是,它的條件要求較高,一般人很難找到優質的同學和導師。總之,組會式學習的形式是非常好的,大家可以借鑒,哪怕一時湊不齊五六個高水平的同學或導師。

練習:每個人的學習條件都是獨一無二的,考慮自己的特徵,思考一下該如何給自己創造更好的集體學習環境?

PQ4R:可能是最實用的學習方法

之前講了一大堆大道理,一些底層的邏輯,它們都能幫助我們更高效率地學習,但在執行時需要靈活變通。接下來講一些立即就能用上的方法,也就是之前提到的PQ4R學習法,它可能是最實用的學習方法了。

PQ4R分為6個先後步驟,如下:

1.預習(Preview):快速概覽一下學習材料,區分主次,看清結構。這麼看來,一本書的目錄是最值得花時間反覆看的部分,一篇文章的小標題是最值得認真體會的部分。看完目錄和標題之後,我們能了解整個學習材料的框架,相當於把旅行地圖掌握在手,永遠不會迷路。將來回憶學習材料時,只要翻開目錄,看著框架,就能想起其中的內容。

2.提問(Question):就學習材料提出一些問題。可以考慮6W提問法,也就是Who、What、When、Where、Why、How。其中,Why和How最重要。人們習慣於回答問題,卻很少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可能是因為愛面子,怕提問之後就會讓別人以為自己很無知。實際上,一個有價值的問題往往比答案更重要。當我們拿到學習材料後,可以追問各種各樣的問題,這就相當於給自己布置了有難度的學習任務,在學習的時候會帶著問題思考。或者,自己想不到問題,也可以看看老師給自己提出了什麼問題,書的作者給自己提了什麼問題。總之,要千方百計去找問題,學會提問的重要性絕不亞於學會回答。一旦有了好問題,我們學習的主動性就會變高,目標也更明確,不會感到迷茫。

3.閱讀(Read):詳細閱讀學習材料,使你能回答得出你提出的問題。這個過程就是一般稱之為「學習」的過程,不過在PQ4R學習法中,它只是六分之一。而且,這個過程沒有什麼好取巧的,該讀的東西還是要讀,該聽的東西還是要聽,該實踐的過程還是要實踐。

4.反思(Reflect):將你學到的新知識和已有的舊知識建立關聯,學著舉一反三,也就是之前提到的,將新知識融入已經建立好的知識體系中。這個過程可以讓我們深入地理解學習材料,對信息進行深度加工。如果你曾以為學霸的長處就是記憶力超群,那就大錯特錯了。當你向學霸請教學習技巧時,他們不會跟你說,因為他們的記憶力很強所以才很擅長學習。真正的原因是因為他們特別擅長反思,一下子就把新知識和舊知識聯繫在一起了,迅速完成了知識的內化,根本不需要靠死記硬背來學習。

5.複述(Recite):在離開學習材料的情況下,試著複述學習材料的內容。這就是著名的費曼技巧,假想或實際地去找一個外行人,向其解釋你剛剛學到的知識,就像是老師給學生上課一樣。試想一下,你能完成這個任務嗎?如果我們只是一個勁地閱讀,一味聽別人給我們講,那好像邏輯特別順暢,沒有任何困難。但是,真遇到考試時,或者遇到要運用知識解決問題時,我們就無能為力了。所以,我們要給自己安排一些難題。費曼技巧很有挑戰,但一旦我們克服這個挑戰,自己對學習材料的掌握就算是爐火純青了。設想一下,假設你剛剛學完「經濟學原理」這門經濟學入門課,那你有能力為他人講這門課嗎?如果做不到,那就可以試著再學一遍。不要覺得這樣做太費時間。對於那些能塑造我們系統性思維方法的學習材料來說,這筆時間花得特別值。而「經濟學原理」,「普通心理學」,「統計學概論」,「邏輯學導論」等課程,以及認真想的這個批判性思維與通識教育系列課程,都屬於值得花時間的學習材料。

6.複習(Review):在你完成了全部學習之後,再複習一遍。如果學習效果不理想,就重複學習一遍。大家不要以為重複是一種無用功。信息從短時記憶進入長時記憶的方式,就是靠簡單的重複。一首鋼琴曲反覆彈,自然就會變得熟練。一本書反覆讀,自然印象就深刻了。不過,這裡說的複習,也是要按照PQ4R這六個步驟來複習,而不是盲目地複習。

就我的體會來說,提問、反思以及複述這三個步驟是普通學生最難掌握的,另外三個步驟則相對簡單。不過,只要勤於練習,我們都可以具備高水平的提問能力,強大的反思能力,以及熟練的費曼技巧。到了這個時候,如果把總學習時間看作100%。那麼,預習會花5%的時間,提問也會花5%的時間。而閱讀則會花30%的時間,反思會花20%的時間,敘述也會花30%的時間,最後複習再花10%的時間。

其實,PQ4R只是學習的招式,等大家把招式掌握得很熟練了,內力修鍊得很強了,那就無需拘泥於招式,可以隨心所欲而不逾矩。上面提到的時間分配只供參考,大家可以按自己的情況自行安排。

另外,這個PQ4R學習方法已經足夠好了。很多學生在奢求什麼過目不忘的記憶方法,一目十行的速讀方法,睡覺時戴耳機學習的潛意識學習法,等等。這些都是偽科學,都是騙人的。真正好的學習方法絕不是什麼不傳秘籍,就是像PQ4R這樣簡單實用的方法。

練習:記得在學習整個認真想的批判性思維與通識教育系列課程中,運用PQ4R學習技巧。在學習其他知識時,如果可以,也要用PQ4R學習方法。要是怕自己忘記,就把PQ4R這四個字母設置為手機屏保,那就不會忘記了。

藉助老司機的幫助

這個PQ4R學習技巧,其實並不難理解。甚至,你的小學老師可能就對你說過。但是你真的運用了嗎?所以,我並不認為大多數人的學習成績不好,是因為學習方法不好。除了難以改變的智力差距和學習環境差距之外,對自己不夠自信,可能是阻礙你取得高水平學習成績的主要因素。

上一節課提到,一些人之所以不愛學習,就是因為他們在和他人的比較中,變得自暴自棄了。所以,不要和那些學霸或學神們相比,和曾經的自己比就行了。遇到學霸和學神,我們既不應該嫉妒,也不應該自卑,而應該抱住他們的大腿,讓他們這些老司機帶自己上車。

有人要問,要是學霸或學神不願意把大腿伸出來給我們抱,那該怎麼辦?

這是個好問題。讓我們立即學以致用,請問,改變人類行為最有效的方式是什麼?

答案很明顯,我們要對這些學霸或學神威逼利誘,讓他們這群老司機帶一帶自己。比如說,你可以僱傭一個黑衣人對其痛下殺手,然後自己再跳出來英雄救美,這樣學霸就會對你十分感激,別說一條大腿,就是以身相許也有可能。

不開玩笑了。這個世界上的學霸或學神非常多,有一些人忙著走自己的路,沒空帶一帶別人,但也有一些人是願意向他人伸出援手的。在「信息大爆炸時代的生存指南」中,我建議大家去尋找具備開放精神的優質信息生產者,原因就在於此。這樣的人很多,只要你足夠耐心,一定能找到。

練習:尋找能帶自己的老司機,找不到的話就先去學習「找老司機的方法」,找到了的話就去創造條件,讓這些老司機心甘情願地帶你。

以自己為中心的學習

中國古代傳統中,常常有這樣一幅教學畫面:小孩子們在私塾中搖頭晃腦,教書先生亦師亦父,手持戒尺,在台上誦念經典,監督學子們用功讀書。

這種模式,我們稱之為:老師站著講,學生跪著學。

今天已經不是過去那種時代了。過去,接受教育是有錢人的特權。今天,接受教育是所有人的義務。過去,方圓幾十公里可能就一家私塾,舉全村之力才能送一個小孩去念書。今天,互聯網上有無數免費的優質學習資源,你隨時隨地可以看到世界頂級大學教授講的視頻錄播課。

所以,今天更適合學生的學習模式,我們稱之為:學生主動學,老師輔助講。

我爸從事營銷工作多年,他試圖說服我,「顧客就是上帝」,「顧客的感受就是事實」。雖然我不接受,但今天的學生的確可以把自己當作顧客。如果學生覺得學習材料太難,那就讓老師換簡單一點的。如果學生覺得老師講得太容易,那就讓老師講得更深入一點。如果學生喜歡高大帥氣的男老師,那就換男老師。如果學生喜歡溫柔美麗的女老師,那就換女老師。總之,學生可以足夠任性,主動選擇自己最喜歡的學習方式,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材料。

比如,在給學員上1對1課程時,只要在我能力範圍之內,都可以讓學員自行選擇學習方式。可以是互動性強的蘇格拉底式對話法;也可以是傳統的老師講、學生聽、不懂隨時問;還可以是學生自己講,老師作為教練給出及時有效的反饋。總之,學習的內容和方式都可以由學生自己選擇。

有人說,有錢才可以任性,沒錢是不能任性的。這話不全對。假設我想要學習法語,我可以在網上免費找到一些法語學習攻略,免費看到他人寫的法語學習書單。然後去圖書館免費看那些法語書,在書單中的眾多書中,免費地任性挑選自己喜歡的,不喜歡的又放回書架上。或者,我可以在互聯網上找到足夠多的免費法語學習資源,也可以免費地任性選擇最適合自己的資源。

但是,如果要請老師教你,除非老師是你至親好友,那人工教學通常不是免費的。也就是說,如果你特別有錢,你就可以特別任性。如果你一般有錢,你就只能一般任性。如果你不太有錢,那就只能在免費或低價的資源中有條件地任性。在「信息大爆炸時代的生存指南」中,我們給大家推薦了許多免費或低價資源,供大家任性。

練習:設想你是整個世界的寵兒,全世界都圍著你轉。你可以盡情地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閱讀、聽書、聽課、對話、寫作、做實驗、項目制學習等等,所有方式,任君挑選。全世界最優秀的老師,也可以任你選擇。你可以去讀他們寫的書和論文。在這種情況下,制定一個最適合你自己的學習計劃。

學習是一件快樂的事情

在「信息大爆炸時代的生存指南」中,我們區分了信息的營養和味道。也就是說,吸收高營養價值的信息,並將其內化到自己的頭腦中,增強自己的能力,就算是在學習。

然而,很多人誤以為學習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因為他們誤以為高營養價值的信息味道一定很難吃。其實,有很多高營養價值的信息,本身特別美味。

人們的口味偏好是很獨特的。假設你想要學習批判性思維,想通過讀書來提升自己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可是,你一看到英文就頭痛,中譯本的書因為翻譯腔原因,你都看不下去。而我推薦的批判性思維書籍,大多都是中譯本,這該如何是好呢?

很簡單,你可以把自己當作整個宇宙的中心,讓別人來遷就你。英文書你看不懂,中譯本的書看不下去,那也有許多中文母語者寫的批判性思維書籍。香港中文大學退休教授李天命的書,就是其中極佳的作品。

假設你懶得讀書,那可以把自己當作老闆,僱傭一個秘書來給自己彙報信息。讓這個秘書聲情並茂地念給你聽,這樣的學習就更輕鬆了。

學習是一件很好玩的事情。和他人一起學習,可以結交良師益友。和他人切磋,或者給自己設定有難度的目標,可以激起自己的鬥志。其實,看科教片和紀錄片,也算是學習,那就跟看電視劇或電影一樣,學起來很開心。

有時候,我自己學習時,也會很焦慮。但這種焦慮的心情並不利於我學習。比如,為了寫書和優化課程內容,我要去參考大量的資料,去學一些之前不知道的東西。望著快遞員送到房門口的大箱子,我的內心既開心又焦慮。開心的是可以讀到很多新書,焦慮的是這些新書太多,一時半會兒根本讀不完。

當焦慮的情緒俘獲我們的大腦時,我們的學習效率就會降低。有時,我一邊讀書還會一邊害怕,萬一哪裡搞錯了,該怎麼辦?萬一這些知識過時了,該怎麼辦?萬一書稿還沒完成,我就因意外事故而無法繼續,那該怎麼辦?

其實,如果把花在焦慮上的時間,用來學習,我都已經能學到很多東西了。所以,要學會調節自己的情緒,不要瞻前顧後,不要在學霸面前相形見絀。和學霸比較,很容易引起我們的焦慮。而且,有很多人會刺激我們,想要我們變得更加焦慮,這一方面是他們的惡趣味,另一方面也方便他們收繳我們的智商稅。我們要警惕這種人或組織。

練習:反思一下你當下的情況,弄清楚自己是因減少焦慮而學習,還是因追求愉悅而學習。適當的焦慮可以鞭策我們,但嚴重的焦慮只會適得其反。所以,設計一個對你來說,行之有效的策略,讓你能在快樂的環境中學習,同時還能從學習中收穫快樂。

可以走捷徑,但不能永遠走捷徑

人性都是懶惰的,無論做什麼,都想選擇最省力的方式。

我們總是想要抄捷徑。在超市收銀台排隊時,我們會踮起腳跟,把所有隊伍都掃一眼,然後選擇最短的那條去排隊。

不過,長期來看,超市收銀台的每一條隊伍都差不多長,因為每個人都想要走捷徑,結果那條捷徑會變得和其他道路一樣擁擠。

換句話說,在我們做出選擇前,確實要花點時間瀏覽各個選項。在我們實際學習某個學習材料前,確實要先花點時間磨練學習方法。這就是磨刀不誤砍柴工。

但是,如果你花在磨刀上的時間,比花在砍柴上的時間還要多,那就不好了。用來學習正經材料的時間,總不能比用來學習學習方法的時間還要少。

之前我曾想,以大多數人的學習方法之差,根本輪不到拼努力。

後來想想,這話不太對。因為方法人們或多或少都懂,只是不願意努力。

所以,還是這句話更有道理:以大多數人的努力程度之低,根本輪不到拼天賦。

這話大家不愛聽。人們總覺得,如果能讓自己看起來很厲害,那為何要讓自己實際上變得很厲害呢?如果可以假裝努力,那為何還要實際去努力呢?

我給大家推薦了很多書。原本,我可以選擇上網抄別人推薦的書單,然後寫一些空泛的推薦語,假裝自己都讀過。我也可以只讀別人寫的讀書筆記,不去讀原文,然後假裝自己讀過原文。

但是我沒有這麼做。我給大家推薦的書,要麼仔細讀過,要麼粗略讀過。總之要自己思索一番,判斷它們值得推薦,然後才向他人介紹。

常在河邊走,一定會濕鞋。弄虛作假一定會被他人發現。萬一我推薦過的某本書其實是垃圾書,那麼他人就再也不會信任我了。萬一某位學員問起我書中的內容,我回答不上來,那麼他人也就再也不會信任我了。

沒有人可以替你學習,最好的老師也只能幫你提升學習效率,縮短學習時間。沒有人能完全省掉學習時間。

哪怕是他人給你喂飯,你也要自己去吞咽。所有的吃飯都算是自己在吃飯。所有的學習歸根結底都是自學。

當你特別擅長學習後,你就會發現,讓自己看起來很厲害的最省力方法,不是假裝自己很厲害,而是實際變得很厲害。

小結

在這節課中,我們知道,改變人類行為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威逼利誘。於是,最能促進自己學習的方式也是威逼利誘,就是給自己設置好的學習激勵機制。適合於每個人自己的激勵機制都是個性化的。

如果將學習材料按難度分為舒適區、恐慌區、學習區,那我們會發現,一直停留在舒適區中會導致我們止步不前,而挑戰難度太高的恐慌區中的材料也不利於我們建立學習自信心。於是,我們應該選擇難度適中的學習區中的材料。在今天這個信息大爆炸時代,這樣的材料很容易找到。

學習就像蓋樓,在地基沒有打好前,一樓是搭建不好的。在一樓沒有搭建好之前,二樓也是無法搭建好的。所以,我們需要以掌握式學習的理念慢慢進步,不拿滿分就是不合格。

同時,我們還需要將自己頭腦中的知識組合成體系,而不是任其發展成一團亂麻。此時,我們可以假裝自己是在寫書,將書的大綱或者目錄整理出來。這樣一本又一本的書就是我們頭腦中一個又一個體系化的知識結構。

而且,在集體中學習比自己一個人學習要更好,能讓自己不陷入「獨學而無友」的境地。在與同學們的討論與切磋中,我們對知識點的理解可能更加深入。

PQ4R學習方法可能是最實用的學習方法,它由預習、提問、閱讀、反思、複述、複習這六個步驟組成。其中提問和反思以及複述這三個步驟有一定難度。只要大家勤於練習,養成習慣,學習效率自會大大提高。

在學習之旅中,有的人跑在前面,有的人跑在後面。落後的朋友們可以去尋求老司機的幫忙,緊緊抱住學霸或學神們的大腿。通常情況下,學霸是很願意幫你的。或者說,總是能找到那種很願意幫別人的學霸的。

我們中的大多數人都在師道尊嚴的文化下長大,認為學生應該遷就老師,而不是讓老師來遷就學生。只是,上了大學,或者開始工作後,我們發現自己作為學員,竟然算是上帝式的顧客,完全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老師來學習。所以,我也建議大家以自己為中心來學習,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和學習材料,讓自己學得又好又開心。

掌握更好的學習方法的確可以提升我們的學習效率,讓我們花更少的時間,學到更多的東西。然而,人性是懶惰的,人們總想要不花時間就能學到東西。要記住,這是不可能的。捷徑只能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偶爾存在,捷徑不可能永遠存在。

在下節課中,我們來看如何輸出自己的學習成果。畢竟,在我們輸入信息,處理信息後,最能體現個人價值的,還是信息輸出。

作業

這節課有兩個作業:

1.完成這節課中的所有練習。

2.利用費曼技巧,將這節課中的內容,將給自己的親友聽。這個技巧可以隨時應用,整個認真想的批判性思維與通識教育系列課程,你都可以隨時找個人來聽你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認真想 的精彩文章:

《理解信念》:一套精緻的世界觀與方法論

TAG:認真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