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雲石:英國和法國哪兒不對付——為何倆國動不動就開杠?

雲石:英國和法國哪兒不對付——為何倆國動不動就開杠?

原標題:雲石:英國和法國哪兒不對付——為何倆國動不動就開杠?


作為歐洲大陸上的兩個傳統強國,英國與法國可以算得上是世仇。一個是老牌的歐洲強國,一個是歐盟的實力中堅,從十一世紀掀開英法戰爭序幕的「諾曼征服」,至曠日持久的英法百年戰爭,再到以英國的勝利告終的七年戰爭,兩國之間的紛爭持續了數百年,其關係可謂是剪不斷,理還亂。


打開世界地圖不難發現,英國遠離孤懸海外,四面環海,與歐洲大陸隔海相望,遠離歐陸文明區,四周儘是曲折的海岸,大小港灣不計其數,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獨特的海洋環境、鮮明的島國特徵使英國人對海洋有著一種天然的親近感。可以說,英國是一個純粹的海洋國家。

法國就不同了。雲石君在上一節中說過,法國位於北歐平原這一東西向平原的西端,地形變化多端,有連綿起伏的山巒,丘陵,也有遼闊寬廣的平原。雖然兼具陸地與海洋國家的地緣屬性,但在新航路開闢前的漫長歷史中,法國更多的是一個陸地國家。


一個是海洋國家,一個是陸地國家,按理說,這樣兩個國家不存在地緣衝突,怎麼會成為世仇呢?



事實上,當我們將將西北歐當作一個整體的地緣板塊來考量時,就不難發現英國在地緣方面存在著天然的劣勢。

在大陸時代,英國遠離孤懸海外,受限於當時有限的技術條件,其海洋優勢無法得到充分發揮,也無法在海外建立殖民地。這種情況下,英國若想擴張自己的地緣影響力,唯有向南部的歐洲大陸擴張這一條路!而與英國隔海相望的便是法國!


如果能夠以法國為跳板,那麼英國將有機會突破地緣限制,進入富庶的歐洲大陸。面對這種巨大的誘惑,英國豈能無動於衷?


早在古典時期,歐洲大陸便以璀璨輝煌的地中海文明著稱於世,開西方文明之先河。雖然當時的法國由於阿爾卑斯山這個世界級的地緣屏障的梗阻,受地中海文明的輻射較小些,但作為歐洲大陸整體的一部分,法國多多少少還是受到了地中海文明的潤澤,文明程度顯然要高於英國這種原生態的相對野蠻落後的文明。


既然英國的文明程度不如法國,那為何還敢挑釁法國?


這就要講到文明程度與軍事戰爭之間的關係了。事實上,在古代社會,文明發達程度與軍事裝備強弱的關係並不明顯,並不足以阻遏落後文明對先進文明入侵的慾望,甚至越是落後文明,出於生存擴張的需求,越會主動侵襲先進文明。

這一點在中國歷史上表現最為明顯:作為東亞大陸的擁有者,在長達數千年的農耕時代里,中國一直是東方世界的天然主宰,但蒙古高原上落後的游牧文明卻從未間斷對華夏農耕文明的侵襲,甚至數度打敗文明水平高出自己許多倍的華夏文明,進而入主中原。


回到英國身上,雖然與繁榮富庶的歐洲大陸在文明程度上有著不小的差距,但這並不影響英國入侵歐洲大陸,首當其衝的便是法國!


反觀法國這一方,由於英吉利海峽的地緣阻隔,以及法國在中世紀中前期內部四分五裂的現狀,使得法國很難征服英國,與之建立緊密且穩定的地緣聯繫。即便法國有能力征服英國,也無法將其納入自身版圖,很難長期維持有效統治。在這種情況下,英法作為地理接近,卻又格局相對獨立的兩個地緣板塊,由於利益上的衝突,長期鬥爭不可避免。


隨著生產力的發展,以及資源積累和技術進步,人類正式邁入了海洋時代。新航路的開闢,使得歐洲人真正走出了地中海的小圈子,並航向未知的大西洋,文明程度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由於海外商路的拓展,國際貿易獲得急速發展,貿易中心逐漸從地中海轉移到了大西洋,歐洲從海外殖民地掠奪回來的資源大大增加。這種資源的增加,以及時代進步帶來的技術成熟,使得歐洲各國由陸權國家向海權國家邁進。甚至可以說,誰控制制海權就控制了海洋,誰控制海洋就控制了世界貿易,誰控制了世界貿易就等於掌握了世界的財富,換句話說就是世界霸主!


在這一時期,英法也開始踏上對外擴張之路,通過發展海洋貿易和擴展殖民地,從海外源源不斷地掠奪資源。


在這種對外擴張的道路上,英國和法國也有區別。


英國因為島國稟賦和獨特的區位優勢,在海洋貿易中天然更佔優勢,通過建立大批海外殖民地來確立其世界海上霸權,可以說是如魚得水。在此,我們不妨回顧一下英國的海外擴張之路。


英國是個島國,經濟發展嚴重依賴海外貿易,而當時海上貿易的大部分已被西班牙佔有,打敗西班牙奪取制海權成為英國海軍發展的頭等戰略。不過受限於當時英國的軍力和經濟實力,在與西班牙的海權博弈中,英國一直處於下風,不過好在英國總算走出了海外擴張的第一步。

在16和17世紀,英國連續發力,大敗西班牙無敵艦隊,挑戰荷蘭的世界海上霸主的地位。依靠海軍力量的強大和對海權的牢牢控制,英國幾乎打贏了所有的商業戰爭和王朝戰爭,也在世界範圍內建立了殖民體系。



此時的法國已成為歐洲大陸上最強大的陸地國家,其國家發展正面臨瓶頸期。為了謀求更大的發展,法國亟需掙脫陸地國家地緣條件的束縛,向著海權國家大步邁進。只是,在海外擴張的過程中,圍繞制海權,法國不可避免地與英國發生了利益衝突。


大航海時代,海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當時的歐洲被當作一種國家戰略來執行。掌握有效的制海權可以保護本國的海運和殖民地安全、本土安全,保障後勤補給路線暢通無阻,還可以打擊海岸國家的任一薄弱環節,實行經濟、軍事封鎖,以達到本國的戰略目的。在當時的歐洲,誰掌握了制海權,誰就掌握了主動權,甚至掌握全世界。法國想擴展自己的海外勢力,不得不向英國的海軍發出挑戰!


更何況,放眼整個世界,在特定的歷史階段內,可以較充分有效開發的優質殖民地的資源就那麼多,英國每多佔一塊地盤,法國就少佔一塊,甚至不得不吐出屬於自己的殖民地。在同法國海上爭霸中,英國接連奪取了法國的印度、加拿大、西印度群島等法屬殖民地,嚴重削弱了法國的海外勢力。法國雖然急得火冒三丈,卻囿於歐陸紛爭的掣肘和海軍實力不如英國,在海上交鋒中一直處於劣勢。


隨著英國海外市場和原材料地不斷擴大,海上貿易日漸隆盛,為本土帶來了源源不斷的利潤和關稅收入,其本國的實力得到了極大地增強。英國在海外的成功,不光直接壓縮了法國的海外生存空間,其利益傳回到歐洲,又改變了英國的國家實力,進而深刻改變了歐洲的地緣政治格局。


長期以來,歐洲地緣結構四分五裂,缺乏一個強大到足以壓制四方的本部核心板塊。作為歐陸第一強國,法國一直都有一統歐陸之心,但這顯然是英國不願意看到的。一旦法國過於強大,在歐陸形成一家獨大之勢,勢必會對英倫三島造成地緣戰略上的壓力。為了對法國形成掣肘,英國必須壓製法國的崛起,除了本身實力因海外貿易而加強外,其重要手段就是扶持法國在歐陸的對手,並與之建立同盟關係。


從宏觀地緣視角來看,英國有一個最大的地緣政治優勢,就是可以按照最有利於自己的方向引導歐洲大陸的政治局勢。因為它和歐洲諸國不接壤又隔海相望,這就造成了事實上英國雖然是歐洲國家,但憑藉著海外貿易積聚的強大實力和對歐洲國家通往美洲殖民地必經航線的控制,使得英國對歐洲大陸卻有強大的離岸平衡能力。


在反法同盟期間,英國的政要,紐卡斯爾公爵,說過一句極富戰略眼光的話:法國一旦把我們的盟友擊敗,那麼法國在控制了歐洲大陸之後,必然會把它所有的力量,全部投入海上,與我們英國爭奪海上霸權,這是我們英國難以承受的。所以我們英國要不惜一切代價,來支持我們在歐洲大陸上的盟友,繼續對法國作戰,以此來把法國的力量,牢牢牽制在歐洲大陸上,從而達到英國在海上的霸權,無人能夠撼動的目的。



秉承著這樣的理念,無論是在波旁王朝還是法國大革命甚至法蘭西第一帝國時期,英國曾多次組織反法同盟,武裝干涉法國革命,阻止法國奪取歐洲霸權。而法國也視英國為自己稱霸歐洲的最大障礙,拿破崙的海軍在特拉法加海戰中被英國打敗後,不得不採取大陸封鎖政策,企圖用經濟封鎖來逼迫英國就範,雙方矛盾日漸加深。


回過頭來,當我們回顧英法紛爭時,不難看出一個問題,那就是雖然英法稱霸世界幾百年,但在這場持續的博弈中,英國始終壓法國一頭,這和中世紀法國大多數時候壓制英國截然相反。這背後又有哪些地緣方面的緣由?關注微信公眾號:雲石君,雲石君將在下一節繼續為您解讀。


本文為雲石地緣政治系列第175章——法國之第3部分。解讀大國博弈內幕,剖析政治深度邏輯,請關注本微信公眾號,持續收看全部雲石君原創文章。關注方式:長按下方二維碼,自動識別,即可。


蘋果與騰訊撕逼,將IOS用戶向公號讚賞的功能關閉。願意打賞的IOS用戶,可通過下面二維碼打賞,在此謝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雲石 的精彩文章:

俄羅斯出兵敘利亞,一石多鳥,受益者多,最慘的是沙特

TAG:雲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