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黃仁宇:萬曆十五年是明朝衰落的轉折點

黃仁宇:萬曆十五年是明朝衰落的轉折點

每天一本好書推薦

NO.11

《萬曆十五年》

1997年

——黃仁宇

萬曆十五年(公元1587年)又被譯為平淡無奇的一年,這一年的確沒有什麼大事發生,但其中發生的一些事情卻為以後帝國的走向埋下了伏筆。

曾經有一段特別怕失憶,那段時間我看了一些書,想通了一些問題,自我中心感特彆強烈,因此極端的認為除了記憶我什麼都不擁有。我時常幻想我老了成了老年痴呆的樣子,眼神獃滯、認知力喪失,不能喝酒,也不能跟姑娘睡覺談天,就連喜歡過的過娘也想不起來,這讓我感到恐懼,於是開始記日記。

我們讀的和日記在本質上是一樣的,都是關於過去的記述,也是為了方便我們了解過去;不同的是日記是一個人的自述,我們會記下所有生活里發生的雞毛蒜皮,歷史則是一段群像,我們做不到事無巨細,只能摘取一些有重大影響力的事件。對帝國能產生最大波動的當然就是他的統治者,因此梁啟超會說,二十四史非史也,二十四姓家譜也

不過如果能深入了解,我們就會知道在歷史的洪流面前即使是處身權力頂峰皇帝也是「小人物」。

圖片來自網路丨萬里小皇帝

叛逆的萬曆皇帝

萬曆八歲登記,作為帝國的繼承者,雖然未成年但也需要履行皇帝的職責。上早朝的萬曆小皇帝會按照禮制,整理冠幅,端坐在椅子上,聽群臣們講這個帝國發生了哪些事情,有哪些事情需要處理,這些問題並不是八歲的他能解決,他兜里會揣著小紙條,把上面的內容依次念下來。除此以外小皇帝還要學習治國的方法,這些課程由首揆張居正安排,小皇帝的功課比現在上補習班的孩子要辛苦得多。

小皇帝字寫的不錯,有次拿了一幅字給張居正看,張居正看完告訴他,聖君以德行治國,精湛的藝術對治理國家並無補益,第二天張老師就取消了這門課程。除了不能展示才藝之外,小皇帝每天天不亮就要打卡上班(早朝),此外一言一行要符「皇帝守則規範」,而這些規範的最終解釋權還在百官手裡。

在萬曆看來這些約束都可以接受,但作為一個血有肉的人,有一點是不可以忍的,就是立長立幼的問題。百官認為,按照明朝禮制,應該立嫡長子也就是皇后的兒子為太子,萬曆則希望立鄭貴妃的兒子為太子,因為鄭貴妃是自己最愛的女人。雙方僵持不下,萬曆決心用消極的態度來對抗文官集團,自此開始了長待三十年的罷工。

圖片來自網路丨朱元璋

帝國的危機

1368年,創世者朱元璋在設計這個程序的時候為保證CPU的控制權,建立東西廠,讓文官和宦官相互制約,然後立了三個宰相,殺了三個宰相,並最終取消了宰相的權力。但他應該明白,CPU自身就是一個BUG。

1587年也就是萬曆十五年,這個帝國已經運行200年,也達到了一個高度的程式化。皇帝雖然罷工,這個機器依然能照常運轉。

不過表面的平靜只是幻象,皇帝的消極怠工讓哪些本身恪盡職守的人失去了精神導向,讓哪些沒什麼品德有了渾水摸魚的機會,大家活在一個很喪的氛圍中。立儲問題的拖延也造成了官員中黨派林立,皇帝沒有做好平衡,這些問題最終在萬曆去世後形成了爆炸性的傷害,帝國元氣大傷

圖片來自網路丨歷朝庫銀比較

明朝土地兼并嚴重,朝廷稅收繁雜,百姓不堪重負,國庫入不敷出。力圖革新的張居正推行一條鞭法,可是改革剛推行就患病離世,新的稅收政策毀於一旦。

1587年的前一年,西班牙艦隊全部出征英國。努爾哈赤正在白山黑水間崛起。

帝國危機四伏。

圖片來自網路丨張居正

優秀的程序員-張居正

帝國在200年的運行中也布滿了病毒,世族豪強吞併土地,交稅時候隱瞞田地和人口,導致國庫空虛。作為明朝最優秀的程序員之一張居正決心推行一條鞭法,目的就是為了查清全國的實際土地和人口。這是一條可以使明朝續命的政策

打仗是需要錢的,糧草、軍餉、武器、車馬等這些都是要花錢的,「萬曆三大征」能夠成也是因為張居正收的上來錢,而明朝的滅亡的原因也是財務危機。

前面也說到,這條政策剛推行不久,張居正就去世了。一條鞭法針對的就是貴族鄉紳,所以在張居正死後那些官員立馬出來彈劾。張居正是萬曆皇帝的老師,也是他的偶像,在張老師的輔佐下萬曆前十年國家穩步發展,一派盛世之象。但是百官的彈劾並不是空虛來風,全是實錘。萬曆的偶像在他心中坍塌了,他認識到人性的「陰」、「陽」兩面,道德儀式只是虛偽的裝飾,這也激化了他的後來的消極罷工。

沒有人是成功的

除了萬曆皇帝和張居正之外,黃仁宇還介紹了四個人物,繼任內閣首輔申時行,清廉正潔的海瑞,功勛卓著的戚繼光,哲學家李贄。不過在道德代替法制的時代前,沒有人是成功。

首輔申時行看到激進的張居正的最終下場,成為了一騎牆派,在皇帝和百官之間打太極,這樣的行為最終結果是兩邊都不買賬,百官嫌棄他軟弱,最終落寞辭職。

圖片來自網路丨戚繼光

新式軍隊的創建者戚繼光是張居正的一首提拔上來親信,張居正倒台之後他的改革措施失去了依託,最終在貧病交迫中死去。汪道坤在他的墓志銘上寫「雞鳴三號,將星殞矣」。

哲學家李贄,他的思想顯然太超前了,他不合時宜的言論被定性為妖言蠱惑民眾,被關進了監獄。

圖片來自網路丨海瑞

道德模範的海瑞,剛正廉潔,嚴格遵循道德規範,並要求別人如此,可想而知他在當時收到的反響。

黃仁宇認為,中國二千年來,以道德代替法制,至明而極,這就是一切問題的癥結。在這個體質面前,幾乎所有想對抗的人都失敗。帝國運轉像一個巨大的機器,也像一個生物體,它最終只能以滅亡的方式迎接新生。

圖片來自網路丨戲劇人物

我的讀史心得

1.

我們讀歷史有觀看戲劇的傳統,看之前首先會問的就是這個人是好人還是壞人(看電視劇也會這樣)。古代老百姓不識字,戲劇有教化的作用,生旦凈末丑這個角色已經幫我們對應了人物的善惡忠奸,其次是故事的戲劇化情結,懲惡揚善精忠報國。

如果了解人性我們會知道,善惡是往往是一個人的兩面,是利益博弈雙方的位置互換。那些歷史書王侯將相也是小人物,所謂的「歷史」是他們面對機遇和困境的時的選擇。

2.

道德是充滿彈性,容易被不道德人用來偷換概念,拿來做文章。如果所有事情都是以道德做判斷,就會導致技術、操作等所有問題都被歸為道德問題,接下來的遊戲就成了區分好人和壞人了。

3.

自從我們從樹上下來之後並沒有所謂的進步,歷史是在一直重複的,因為他始終擺脫不了的是人性,你現在坐在抽水馬桶上轉錦鯉看星座和古代人看黃曆祭祀求雨一樣,你現在打王者榮耀刷微博和古代斗蛐蛐看雜耍一樣……

由此,我們是可以看到未來的,有些東西無法消除,有些東西無法規避,所謂好的制度,就是能夠符合人性,看到人性的兩面。

4.

日記是個私密的東西,從裡面我們可以看到一個人的另外一面,但這也並不是全部,比如一些特殊癖好或者內疚的事情,日記里也不會記。我們都看過日本電影《羅生門》,即使是當事人也會講出不同版本的經歷。很多歷史往往是由一個人距離事情發生以過去幾個世紀的人去記錄,真實性又有大保障?

絕對「真相」是偵探要做的事情,我們要多的是「接近真相」。絕對「真相」是某人在某時某刻殺了誰,「接近真相」就是分析那個人當時為什麼會那樣做

5.

所有的問題都是利益分配的問題。

▂▂▂▂▂▂▂▂

卡爾維諾說經典是需要重讀的書籍。黃仁宇研究「明朝漕運稅收」博士論文題目五年,後又花兩年時間讀《明實錄》,搜集各種史料,開始動筆寫完這本書。他的萬曆十五年,給我們展示了一個歷史的橫截面,內容辯證和數據並重,是值得反覆去讀的一本書。

上期獲獎是@刀魚先生 ,書已送出

在留言板談談你最喜歡哪個朝代

點贊量最高的,

將送出《萬曆十五年》一本!

ps:包郵

GIF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baba讀書 的精彩文章:

許知遠「不合時宜」的憂傷

TAG:baba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