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傳統美德,卻被乾隆一朝廢除,歐美欣然接受!

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傳統美德,卻被乾隆一朝廢除,歐美欣然接受!

回望人類歷史,無論是哪個國家、哪個民族的歷史,我們都應當會被那份恢弘壯闊與崎嶇坎坷所深深震撼,然後感慨:此時此刻,我能生於世、能長於斯,是多麼幸運又多麼艱難的一件事。人類的發展道路從不平靜,自然災害、國家戰爭、饑荒動亂,歷史從未停止過鬥爭,人類與天斗、與人斗、與一切可爭之物戰鬥,但我們最終還是活下來了,甚至形成了不同膚色、不同民族的多種文明和文化,這是天地間的奇蹟!

清之前,無論是哪個大臣,奏章一發,整個朝堂便無人不知。這一點到了清朝就變了,特別是雍正時期,直接被「密折制度」替代了。

今天古大爺要說的是一個流傳兩千多年被乾隆廢掉的優秀傳統。這個傳統卻深入歐美人的思想。

我們都知道,很多思想都是於春秋戰國時期,也正是在這時候,一個流傳2000多年的傳統誕生。《論語?衛靈公》中寫道:「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後面半句「不以人廢言」直接影響了2000多年人們的思想與行為。

這句話主要說的就是,不能因為人的身份地位不高就不重視他的話,就忽略這個人提出的正確觀點。一個人的品行不行,不代表他的觀點就是錯的,不代表他沒有才華。

這一思想在曹操身上表現得最為明顯。曹操認為,在亂世,只要有才、會治國就能用。歷史對秦儈等人的評價也並非一棒打死。可能你會說:「怎麼我就沒發現他們有啥好的地方?」那主要是因為你知道的都是不好的。

是什麼時候開始,這樣「不以人廢言」的思想不再有?答案就是,從乾隆開始。錢謙益是清初詩壇的盟主之一。而乾隆非常不喜歡他,覺得他只有才卻沒有品行。之後乾隆還專門在諭令中寫道,錢謙益人品不行,文章哪還有光。

乾隆徹底否定了錢謙益的為人,並且按照乾隆的思維,他的文章也沒有「光」了。這是典型的以人廢言。自此,便有了「以人廢言」的思想。在文字獄的背景下,這思想瘋狂傳播。

可能你會說,就是在乾隆之前,也肯定是存在以人廢言的。這不可否認,但要注意的是,整個社會思想還是不以人廢言!而當乾隆那麼說之後,影響就特別大了。

歷史是什麼,恐怕每個人的心中都會有一個不甚完全相同的答案。有人對之不屑一顧,認為歷史只不過是勝利者的功德碑;有人對它趨之若鶩,認為其間規律亘古有之,昭示著人類的輪迴和宿命。但我覺得,歷史其實很簡單,那就是回不去的曾經、留不住的當下、看不見的未來。歷史就如一條一旦開工就無法停下的柏油路,不著寸縷的遠古先祖們艱難地開拓出了這條道路,並在之後漫長的歲月里,一代一代將其延續至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最搶搬磚民工 的精彩文章:

TAG:最搶搬磚民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