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二戰日軍為何不普及使用衝鋒槍,而基本使用「三八」式步槍?

二戰日軍為何不普及使用衝鋒槍,而基本使用「三八」式步槍?

原標題:二戰日軍為何不普及使用衝鋒槍,而基本使用「三八」式步槍?


從電影中看到二戰時德國軍隊常常端著衝鋒槍,而日本軍隊卻常常拿著步槍,尤其是三八步槍,請問當時的日本侵略者為什麼不愛用衝鋒槍呢?


三八步槍


回顧二戰,日本人總是表現出一種小聰明,小家子氣。很多軍事迷都知道,二戰時的日本在軍事上的小氣幾乎到了弱智的地步,在歐美軍事強國盡一切可能提高軍隊的火力密度時,小日本卻固執的強調軍隊的準確火力,甚至要求士兵每槍都要命中目標,為此小日本的士兵沒有裝備衝鋒槍。因為在日本看來,必須用幾十發子彈才能消滅一個敵人是不能忍受的!這誠然是由於小日本資源虧乏,但更主要的原因還是小日本骨子裡透出的一股小家子氣,所以小日本認為像三八大蓋那樣後坐力小,射擊準確的非自動步槍足夠殺傷敵人,結果在美國軍隊面前,無論重火力還是輕火力都處於極度劣勢,即使以舊日本軍人的死硬都無法挽救軍事上的慘敗。而且遠遠無法達到大量殺傷美軍而獲得體面結束戰爭的目的。



日本兵

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以下列舉一二。


一,前面說過,日本人信奉「一支百發百中的步槍勝過一百支百發一中的步槍。」其實這本是日本海軍大將東鄉平八郎在日俄戰爭結束時的一句話「一門百發百中的大炮勝過一百門百發一中的大炮。」改變而來的,本來東鄉平八郎的意思是強調火力的效能,西方也有一句類似的話,好像是說如果你的火力無法準確殺傷敵人,就會鼓舞敵人的士氣。可到了習慣服從命令,服從權威的日本人手裡,馬上就變成了士兵只要準確射擊就行了,根本不用考慮加強火力密度。所以即使到戰爭結束,小日本也沒想過要開發一種單兵自動武器,哪怕是半自動步槍!並不是沒能力,而是不願改變罷了!


二,日本的自動武器,如幾種輕重機槍,則希望能一直給部隊提供火力支援,但有個問題,那就是火力的持續性,為了保證機槍能長時間提供火力支援,最主要的是解決槍管散熱的問題,這個問題有三個解決方法:加裝散熱部件,如散熱片等;或加強槍管的耐熱能力;或快速更換槍管。很明顯,光靠加裝散熱部件是遠遠不夠的,因為空氣是熱的不良導體,散熱速度肯定趕不上射擊時產生的熱量。於是二戰時一些國家將散熱和重槍管結合起來,但這必然增加機槍的重量,使得這種方法只能用於重機槍,日本的的九二式就是一種代表,結果九二式的戰鬥全重跟馬克沁有得一拼,完全喪失了氣冷機槍重量上的優勢。此外,二戰各國在輕機槍上都普片採用散熱部件和換槍管的方法,唯獨小日本不用,他們的歪把子,見過的都知道,不能更換槍管,結果連續射擊到300發時就會槍管過熱,無法使用,要慢慢冷卻,當然這種機槍設計落後,不能說明問題。至於後來開發的輕機槍能不能換槍管我就不知道了。



衝鋒槍

三,日本大量使用6.5mm彈,也是一種小算盤,6.5mm彈彈頭輕,可節約資源,但它是一種中間型彈,既沒有小口徑子彈的殺傷力,也沒有7.62mm彈的優良彈道,6.5mm子彈抗風性遠遠低於7.62mm和7.92mm彈。為了保證射程和精確度,小日本想出一低劣的辦法,提高子彈飛行時旋轉速度,為此縮短了槍的螺距,可是這樣一來,6.5mm彈侵徹性差,停止作用小,威力極為可憐。 除了分析小日本變態的小家子氣外,我們還可以從德國那裡得到啟示,二戰的蘇德戰場中,蘇德兩軍陷入僵局,不得不在城市中大打巷戰,結果裝備了半自動步槍的蘇軍常常將德軍壓制的抬不起頭來,德軍的狙擊手常常因為拉動槍栓的聲音而被發現,而蘇軍則完全沒有這個顧忌。吃盡苦頭的德軍要求裝備半自動步槍,結果直道44年下半年才開始裝備,總共裝備了50萬支,根本發揮不了作用!其實德軍在戰前就決定發展半自動步槍,但是在軍隊保守勢力的干擾下(德軍認為半自動步槍比非自動步槍最大的優勢是在於裝彈速度上),一直沒有開發出一種優良的步槍裝備部隊。 所以,無論是從日本的性格來講,還是從日本陸軍的保守,以及後勤保障的問題來講,日本都不太可能大量裝備單兵自動武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青史回聲 的精彩文章:

秦孝公死後,為什麼秦惠文王即位第一件事就是殺死商鞅?

TAG:青史回聲 |